APP下载

三人六天遇熊记 从七藏沟到九寨沟重装穿越

2017-11-02高原

城市地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垭口九寨沟溪流

去发现大自然那些尚不为人知的美丽地方,既是每一个户外爱好者的责任,也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当九寨沟、黄龙等景点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去寻找旁边隐秘的七藏沟,发现那片未被开发的原始美景,对“老驴子”来说就是非去不可的最大动力。没想到,在穿越原始森林的过程中,我落单时竟然遇到两头黑熊,趴存粗大的树干上向我咆哮……

徒步线路:卡卡沟→七藏沟长海子→鱼海子→草海→黄龙乡→三道坪营地→4300垭口→则藏海→源海→九寨沟长海

路程:徒步行程98.91公里(实测),累计上升4079米,累计下降4349米。海拔最低2635米,海拔最高4215米。

人数:3人

徒步穿越历时:6天

方式:重装徒步穿越

线路背景:借网上流行的一段话作为开篇:在从松潘到九寨沟景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处静谧唯美的处女地——七藏沟。当地人说它跟九寨沟相比毫不逊色,然而却被九寨沟鹊起的名声渐渐淹没。从七藏沟徒步穿越到九寨沟长海,原始森林密布,沟壑溪流纵横,没有丝毫人为开发的痕迹。百公里的行程,我们呼吸着原始的空气,经过一处又一处的碧波荡漾的海子,体验一次又一次翻越雪线垭口的壮阔,感受着大自然的震撼。

难度指数★★★★

体能指数★★★★

风景指数★★★★★

危险指数★★★★

夏季草场奶茶香,无人区里藏海子

第一天:卡卡沟道班→草坝子→七藏沟长海子扎营17.5km

7月底,我们三名经过多年磨合的重庆“老驴”,在川西川主寺的卡卡沟道班集合,开始了从七藏沟重装徒步穿越到九寨沟长海的行程。因为这是一条高原无人区线路,对人员户外素質要求很高,参加的人数自然非常精简。时值高原的夏季,作为七藏沟第一部分的卡卡沟里植被葱郁,蓝色的天空下,绿色的森林、灌木丛和黄色的土地形成鲜明对应,凸显着高原特有的色彩气息。

按照计划,今天的行程在16~17公里左右,道路比较平缓,难度并不大。活动的发起人螃蟹出发前就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这次的路线主要就依据他准备好的轨迹导航行进,这样我可以专心地将沿途风景和作为模特的唯一女队员三千收录进我的相机了。和以往进入这个路线的队伍最不同的是,我们这次没有向导和马帮,将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全部的行程。

我们沿着溪流行进在3500米海拔的卡卡沟的阳光下,体力充沛的螃蟹背负着大部分的食物,一直走在前面当向导。步行一个多小时,开阔的草地上出现几块木栅栏围成的牧场,马匹在里面低头吃草。这里是当地牧民的夏季草场,每到这个季节,他们都会把牛马放养到这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自己暂住在简易的窝棚里。

我们走进围栏里的木屋,有一对母女正忙着酿制奶油。进到窄小的木屋中,光线极暗,只有屋顶和边上两个窗户透进一丝光亮。围炉热气腾腾,正在煮着奶茶,香味引得我们连声赞叹。好客的主人给每人端了一大碗,说是喝茶,还不如说是在吃东西,因为奶茶里加有青稞面,面上浮着黄黄的酥油,非常淳浓。因这次穿越基本上只吃早晚餐,中餐只是吃点干粮,所以,这样的补充无异于加了一次充足的油。

吃饱喝足重新上路,经过最后一户牧民的栅栏时,一群牦牛拦住了去路。螃蟹灵机一动,转过背朝一条岔道走去,故意用红色的背包罩来吸引牦牛,结果牛群真的跟了过去,这才让出一条道来。听闻牦牛会被那些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看来此话不假。

再往里走,就是真正的无人区。里面道路起伏,溪流纵横,需不时跨越木桥。跋涉两个多小时,山谷变得狭窄高耸,上下的坡度也变得更大。没走多远,一道乱石横陈的巨大斜坡如同堤坝般横在了我们面前。要翻越这道“堤坝”必须攀登300多米的陡峭坡道,经过一天的日下跋涉,我们早就身心俱疲,但又不得不走完今天最后的路程,就算再陡峭的坡道也必须上。坡道蜿蜒上升,三人几经喘息停歇,好不容易终于登顶。此时,一道深藏山间的长海子呈现在眼前,它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小家碧玉气质,碧蓝恬静,秀色可人。岸边群山高耸,松木齐整排列在陡斜的坡壁断面间。夕阳下,碧蓝的湖水倒映着天际的霞光,光泽幽暗深邃,带着一丝神秘的气质。

在长海子上游一处溪边的平阔草地里,我们完成了扎营,这片美丽的海子也算是大自然给予辛苦了一天的我们最好的赏赐吧。

翻越4200米垭口,途经野花盛开的草场

第二天:长海子→大垭口→鱼海子→草海→垭口脚扎营19km

昨晚一夜风雨,清晨起来帐篷外的露水甚至已经结冰。大家一边准备早餐,一边期待着缓缓升起的太阳烤晒一下湿漉漉的帐篷。但早晨的阳光太温和了,无法真正晒干装备。

重新上路,走过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平原,开始了第一个考验——翻越4200米的垭口。昨夜的雨没有影响到今天的好天气,头上蓝天白云,耳边凉风阵阵,让我们登起山来也感到浑身舒适惬意。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巍峨壮丽的大垭口,天空变得巨大辽阔,俯览众山头残留的积雪,与湛蓝的天空遥遥映衬,洗练,纯净。

接着,众人沿乱石横陈的山道在绵延巨大的岩壁下缓缓下行。抬头是悬崖凌空,低头可见山谷草地,不时有雄鹰划过天际,弧线优美绝伦。从大垭口的4200米下降到3400米的阿翁沟山谷,一路得不到水源的补充,我们不得不急行军想早点到达谷底的溪流边。幸而在途中遇见一处半山牧场,得到牧民夫妻的热情招待,又一次品尝到了香甜的酥油茶。

进阿翁沟不到1公里的地方,出现一湾小海子,高处看去,恰如正在回身的鱼儿,难怪当地人把它叫做“鱼海子”。紧接着鱼海子的就是渔网一般散布开的草海子,表面上长满了绿绿的草甸,下面是深浅不一的湖水和沼泽,斑斑点点,像一张撒开的大网,等待着后面的鱼海子钻进来。

再往谷里深处行进,只见溪流纵横,分散出许许多多的支岔。这样持续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地势开始升高,那些溪流也都消失不见了,眼前是一大片凹下去的草场,里面无数说不出名字的野花遍野盛开。继续往前翻上一个平台,那些溪流竟又回来了,原来它们经过花海那片草原的时候都是从地下穿过,把丰富的水分留给了花草的根茎,也许这就是那片野花开得格外茂盛的原因吧。endprint

接下来一路上行,两侧悬崖峭壁,形态奇异。“你们看那个像什么?”随着女队员三千的一声惊叫,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了前面的崖壁上凸立出的一块岩石,像极了狮子头,惟妙惟肖,威势逼人。

傍晚,在阿翁沟尽头的营地,我们遥望正前方耸立着的又一个海拔4200米的垭口,心里默默地给自己鼓劲:明天,我们将会用自己的脚步征服它。

风雨交加登山岭,茂林深处抬羊角

第三天:垭口→红星海子→黄龙乡24km

晚上又下了一夜的雨。早起,收拾好湿漉漉的帐篷,就是一路爬升,高度500米,用时一个多小时。翻过垭口,也就离开了七藏沟,走到了红星海子边。当年,红军从此经过,海子之名便因此而来。沿湖一路细雨纷纷,雨雾缭绕,山风阵阵吹得岸边水浪激荡,各种奇异的花朵竞相斗艳,清澈湖水倒映着四周的山影。

沿着湖岸走到对面,开始朝着更高的山岭爬去。此时狂风大作,风雨交加,大家都被雨水浸湿。特别是女队员三千,昨夜本就稍感风寒,现在已手足微抖,有了失温的症状。螃蟹急忙问她需不需要搭帐篷保暖回温,她却摇摇头,没有多说话,坚持往上走。

终于走到了如同横躺着的刀柄的垭口。此时刮过垭口的风势非常强劲,让我们经过垭口的时候,几乎站立不稳。顶着狂风缓步走过垭口,我们根本来不及欣赏一下高处的风光,就开始急急忙忙地往下疾走。当下到一处避风的坳沟,我们这才回头观望,见垭口方向巨石林立,如鹏鸟欲飞,蔚为壮观。

接着沿碎石窄道一路下行,风雨时大时小,时断时续,但步伐却不敢停止。一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古树参天,松挂如丝。突然,在一处古树之间,发现一只野羊的羊头角,螃蟹猜测应该是以前猎人留下的。这个羊头角让三千很是喜欢,她一边说着要把它带回去作为这次行走的纪念,一边将巨大的羊角背在了背上。

越到低处,森林越是茂密,道路窄小,乱石嶙峋,泥泞湿滑,我们踏着数不清的独木桥在溪流的两岸穿梭往来。大家都想早点走出这片处处潜藏着危机的地方,于是一路几乎都没有停下脚步,实在累了,就站在原地,稍微喘过气来,继续往前,这样几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浑身浸湿,精疲力竭。

即便赶路的脚步一刻没放松,但路似乎越走越长,转过一道弯又是一道弯,淌过一条溪流又是一条溪流。很多地方虽有过河的独木桥,但因为湿滑,我们宁可淌水而过。正当我们都快要感到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前方狭长平阔的谷底了。直到这时,大家才一屁股坐到地上好好地长喘上了一口气。

经过长长的峡谷,终于来到了位于谷口叫做黄龙乡的小乡镇上,找到了当地唯一的一家村民自办的客栈,晾晒背包衣物,休整一夜。

都是驴友,注意点公德好不好?

第四天:黄龙乡→十字路口→三道坪扎营17m

清晨,阳光明媚,做好补给后重新出发。随着一路乡村风光,朝着另一座山岭行进。一条平坦的机耕道延伸到山脚,然后盘桓上升,又在层层山岭间伸展着。路旁依然是溪水相伴,不过感觉今天的路变得容易了许多,没有了那么大的爬升。

但好景不长,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变得稀疏。正午的阳光直接照耀在身上,炙烤得行走的我们倍感疲惫。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在下午两点以前赶到了原定的扎营地“十字路口”。这里是此次徒步线路中通往九寨沟方向和王朗自然保护区的交汇点。虽然这里有后半程徒步线路中唯一的一处高山牧场,但因以往的驴友曾因缺柴烧火,拆掉过牧民的栅栏,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一致商定,最好不去打搅牧民。同时觉得多走一段,也可以减少明天路程的压力,于是继续前行。

接下来的路并不太好走,一路经过了连绵不断的沼泽地,鞋子不断陷入泥水之中。头顶上是烈日当空,脚下却是冰冷的泥水。终于,走出不到5公里,我们实在是觉得继续行走太困难,不得不停下步伐,在翻越则藏沟前的一块凸起的草坪上扎下营来。虽然四周依然被湿地和沼泽包围,但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却鲜花簇拥,风景秀丽,帐篷紧紧地依偎着两颗古树。此情此景,也稍微抚慰了一下我们疲倦的身心。

惊艳遇骏马,惊险遇黑熊

第五天:三道坪→垭口→则藏海→源海→九寨沟长海南扎营18km

昨夜冷风吹了一夜,我们本以为今天又是一個风雨飘摇的日子。但高原的天气真的是娃娃脸,早起就看见周边高处的山头被阳光照耀,一片日照金山的景象。

出发不久就开始了翻越,一路当先的螃蟹回头说,今天将爬升近1000米,翻越一个4300米的大垭口。趁着阳光还躲藏在云层当中,空气还比较凉爽,我们加快步伐,想趁早多赶些路。群峰相连,陡壁环绕之中,我们一路沿坡上行,常常好像无路可寻,一旦走近,却总是柳暗花明地在群峰陡壑之间,找到一道倾斜的沟谷或一条曲折的小道朝着山的高处延伸,再延伸,直到云际。

越往上走,喘息越加急促,四周的植被也渐渐减少,到了垭口顶端的两三百米,光秃秃的只剩下大片白色岩石,铺天盖地,气势震撼。突然,一群骏马从高处奔驰而来,经过我们身边时,驻足打量起这几个陌生的客人。不期而遇的场面也让我们惊讶了一阵,没想到在这么荒凉的地方,还有马群。

最后的登顶道路被巨大的乱石堆所阻挡,小道在石堆中间盘桓向上,其中几段路需要背靠着巨大的岩壁,手指紧扣着岩石间的石缝,亦步亦趋地缓缓攀登,尽管小心翼翼,也让我们出了一身汗。终于到达了垭口,令人意外的是,整个垭口仅有一处玛尼堆,看来这里确实是真正的无人区,就连无处不去的藏民也很少光顾。

垭口另一面的谷底,一湾海子碧蓝如瑰宝,镶嵌在千山万壑的最隐秘之处。一路碎石,一路急弯,我们下降近300米的高度,终于走近了神奇美艳的海子——则藏海。则藏海是个古老的堰塞湖,由于周边是上百公里的无人区,路途遥远而充满艰险,能得见其真容的人少之又少。走近海子,才能够感受到它独特的美,比天空更蓝的湛蓝湖面,清波荡漾,纯净的湖水使湖底纤毫毕现于眼前。

告别了绝美难忘的则藏海子,离开湖岸后顺着山道一路下行。山路陡斜,乱石横陈,坡度极大,脚下就是渊深的峡谷,不得不屏声敛气,小心迈出每一步。下到谷底深沟,又随着溪流一路向前,只见阳光下草甸古木,与周围山色相映,恰如风景旖旎的画廊。两三小时后,我们终于在一道迷你的海子面前停下了脚步。这就是源海,隐藏在密林深处,少为外人所知。我们躺卧在海子边的草地上,沐浴着轻柔的风,享受了片刻的宁静和惬意。endprint

过了源海,又进入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源海之前,山色黛绿,草木清秀,感觉环境清爽怡人。但一过源海,森林里的树木突然变得高大茂密,遮天蔽日,到处是倒下的枯木朽枝拦路,厚厚的苔藓遍满整个森林,石头上、树干上,甚至行走的小道上都铺满厚绒绒的苔藓。小道是以前进山的猎人和药农走出来的,但近些年国家禁止猎杀野生动物,走的人变得非常稀少了。

越往前走,环境越是幽暗,脚旁的溪流碧蓝洁净,但越来越湍急。偶尔见到一些动物的尸体,使得整个林间氛围阴森恐怖。因为拍摄一处景致,我脱离了队伍走到了森林的更加幽深处,我正在小心探路而行,一阵突如其来的吼声震惊了我。转眼看去,原来有两头黑熊趴在不远处的粗大树干上伸头朝我咆哮。我知道逃生无路,只能硬着头皮应付。正当一只黑熊跳下树试图扑过来的当口,我壮胆大声怒吼起来。黑熊愣住了,续而后退,重新跳上树。趁着双方对峙的当口,我开始缓缓后退,退出一定距离后,我迅速撤退到了溪流岸边,总算是脱离了危险。幸好这里离今天的营地不是很远,淌着湍急冰冷的溪流,带着疲惫和恐惧,我终于在天暗之前,一身湿透到达营地和队员会和。

因遇到野兽的地方离扎营地不远,听我说完遭遇后,螃蟹和三千都紧张了起来,这个夜晚也注定成了不眠之夜。为了警示野兽,我们点燃了大堆的篝火,并轮流值班,不断添加木材。伴随着熊熊篝火,在满天繁星和一轮明月的映照下,此次行程的最后一个露营之夜相安无事地过去了。平静下来的我,也有点小小的遗憾没能拍下一两张熊的照片,不过再一想,那样的时候还去拿起相机拍照的话,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差點倒在终点的前方

第六天:长海子南→九寨沟景区12km

天色终于大亮,长海子在旭日的照耀下碧蓝静谧,如同初醒的少女。长海子是一条绵长达数公里的高山湖泊,昨晚扎营地正是它的尾端,而另一头是我们行程的终点——九寨沟景区内的长海风景区。前一半行程是沿着湖岸而行,走在乱石堆砌的斜坡上,不断有巨大的落木和巨石的阻挡,需要频繁地翻越或匍匐钻过。但身临人间仙境般的风景画廊,连日行走的疲劳困乏似乎也都已忘记了,我们的脚步轻快起来。

不过路程却出人意料的被一道巨大陡直的岩壁断开,要继续前行,只能爬山绕行,再重新回到山林。虽螃蟹早就提前做好了功课,但到实地一看,仍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幸而这坡上很多岔道的树枝上有以往驴友留下的丝带标记,成了我们找到出路的希望。

但更复杂的情况出现了,这些标记非常混乱,实际上是几条不同线路在不同时候留下的,如盲目跟随这些标记,反而会迷失方向。于是我们只能细心分辨路标,再反复地对方向进行一次一次的判断,仍未能避免在山里打转。上上下下兜圈子让我们疲惫和烦躁,恰在此时,天空中又下起了雨,让我们面临的局面更加困难。

看着导航标示,离最后目标只有1公里的直线距离,却因为地形的极其复杂,草陌之间野路纵横,加上以前山民留下的不同方向的足迹,我们完全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又过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一处无名海子出现在了前方谷底,成了我们的希望。在地图上,我们找到了这个小小的黑点,终于有了参照标志!

当长海子碧蓝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前方的山脚下时,大家都感到欣慰,脚下又有力起来,朝海子的方向迈开大步。虽然身心早已疲惫不堪,但回顾着几天来一路的美景和奇异经历,遥望前方美丽的海子,艰辛和困苦渐渐化做了成功的喜悦,激荡在心中。

小贴士

在野外遇到熊怎么逃生?

流言:许多人都听说过,遇到熊最好的求生方法就是躺下装死,因为熊不吃死了的动物。这个说法对吗?

真相:就许你们吃臭鳜鱼,不许我们吃臭人肉吗?虽然熊是杂食性动物,但毕竟作为食肉目的一员,多数熊还是爱吃肉的。即使遇到一头饱熊,不太想吃死肉,但贫玩的它如果伸出力大无穷的厚掌把装死的你翻过来拍过去的查看,这都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而如果是饿熊的话,不管猎物死活,它都会直接开餐的。应对:遇到熊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要和熊对视,不要做出突然的举动,大多数熊并没有侵略性。熊善于爬树和游泳,而且奔跑速度要比人类快许多,所以不要妄图从任何途径快速逃脱。应该冷静地花几秒钟评估一下周围的环境,确定逃生的路线,再缓慢地,顺着风,倒退着离开。中国俗语管熊叫“熊瞎子”,这是因为熊的视力不发达,但具有非常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所以顺着风慢慢离开可以避免它根据气味进行追踪,保持安静可以让熊觉得你对它无害。

No Zuo Nb Die:真遇到熊时,别想什么拍照发朋友圈了,保命第一!

高原

行者简介

高原,男,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十年前开始涉足户外活动,用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和穿越丰富着自己的阅历,经历到许许多多一般旅游中无法体验到的感受。希望今后能探索更多鲜为人知的线路,阅读那些隐藏在人们视线之外的景观,体会更多精彩的视角。

行者感言

连续几天以上的无人区背包穿越,需要极大的体能和耐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但这种方式对队员的要求极高。一般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请向导带路,租用马匹托运装备食品,是保证整个穿越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意外情况总是会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出现,充分的准备才是最后穿越成功的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垭口九寨沟溪流
溪流到了大海
溪流到了大海
秋风
虹彩仙境九寨沟
等一棵树落叶子
担当
溪流小熊的烦恼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九寨沟:仙境的背后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