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锁朝阳砦壁画碑塔写春秋
2017-11-02寒溪夜浣
寒溪夜浣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有个神秘的门派名曰古墓派,为王重阳隐居修炼之所在,后传至小龙女。早年笔者浪迹天涯、四处寻找小说故地之时,曾闻全国有两处古墓派迷踪,十年前在西安重阳宫四五里外的成道宫邂逅了活死人墓,十年后终觅得藏匿重庆密林之中的古墓禅洞,盘腿冥思其间,风起云涌、竹林婆娑渐渐俯首褪去,再次走出似乎已是斗转星移。
古墓禅洞
跨越时空追随古墓派的足迹
十年前,笔者从西安风尘仆仆回渝,不留片刻便背上行囊一头扎进渝西的密林之中,只为寻找另一个古墓派的蛛丝马迹,然密林苍茫,终不得道。十年后,屹立在吐纳着云雾的石门之前,多少复杂的情怀缠绕心间。
眼前的这个禅洞袖珍却仙气十足,头顶为九块或方或圆的石块摆叠而成的九级石塔,看上去各级间并无粘连,风吹雨打,摇摇而不坠,其作用据说类似于天线,通天所用。塔下为禅洞石室,单层石刻屋檐,室额上三朵仰莲,两侧八字石墙由小变大,外端翘角雕瑞兽压阵,两侧花卉装饰。中开一米的正方形洞口,搭配厚重的双扇合页洞门,其中一扇石门和轴均完好无损,可自由转动开关,另一扇斜倒洞内。门面三层装饰,上窗花,中神鸟,下莲团,其间藏石孔,可从内外掩锁。推门弯腰而入,石洞高约两米,洞壁全由石头合围,内壁设有一龛,放置火烛、供奉祖师。仰望头顶,为石头交叠三层的藻井,砖体错落,渐次收顶,形似穹窿,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与古墓派形成的时间颇为吻合。地面为一长方形坑,据说铺放垫子所用,刚好容纳一个人盘腿而坐。
静坐其中,想象着石门缓缓关闭,千百年前,多少古墓派的高士在这片只有微弱光影的方寸之地,演绎着自己得道升仙的冥想,一股神秘的气息从石室顶端渗透而来。
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禅洞的真正功用并不为人知,石室大门紧闭,人们通过禅洞的外观一直坚信这只是一个精美的古墓而已,尽管总是找不到墓碑让人颇为迷惑。直到盗墓贼光顾,处心积虑打开石门,才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后来考古学者在周围发现了大量石碑,才知道原来古代道人认为,在这样的封闭石室冥思,能够超越凡世本我,通过逐渐收拢的藻井直至九级石塔通天神会,最终修成正果,这个古墓其实是古代道家闭关参禅悟禅的禅洞,真相总算大白。于是在古墓中修行之事不胫而走,道家古墓派的传说也广为流传,为这个藏于云雾深处的禅洞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
朝阳观谜一样的存在
到底是谁在这个神秘的禅洞中修仙悟道?笔者沿着禅洞前的石板路徐徐前行,密不透风的楠竹在浓雾中缥缈,渐渐幻化出一栋竹木石串架的古朴殿厅,传说中的银鼎仙苑朝阳观亦幻亦真。志书记载,朝阳观起初规模不大,后经历朝增修,建成正殿、上殿、下殿、偏殿等12间,可惜时至今日,只存正殿残部和厢房些许,从残存的雕梁画栋和前后绵延的残垣断壁中,仍可窥见昔日的轩昂气宇,却不知其中还隐藏了无数的历史密码,待人去苦苦寻觅。
谜一:年方几何。关于朝阳观的记载,历史文献中并不多,《永荣镇志》也仅有朝阳观始建于大唐贞观年间的只言片语。最早的实物印证则是断代为宋的古墓禅洞。后来陆续在内外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历史石碑,关于朝阳观的信息量陡然爆发,这个神秘的云中仙境才渐渐变得触手可及,但令人疑惑的是这些碑文多为清代重修等记载,只说年代久远,却无一有始建之纪年,从唐宋到清之间朝阳观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空档,一切扑朔迷离,似乎这个神秘的仙境真的是从天而降一样。
谜二:观寺之争。从清代至今,周围村民一直在这里供奉道教神灵,但他们很少注意,大殿中世代相传的晨钟暮鼓、铜磬木鱼等镇殿之宝却皆为佛教法器,禅洞前的浑圆土丘,老辈们也有“和尚坟”无人墓的称呼。后来,人们认真品读朝阳观十多根石柱上的精美对联,陆续发现了“庙貌维新千年佛国凭精庐,神光火种万古禅宗仰主持”,“森罗万象全彰菩提妙(lang),尘影无私独灵古佛家风”等语句,在道家的场所,为何会大量凿刻“佛国”“禅宗”“菩提”“古佛”等佛教独有的词汇?
大清同治九年小阳月十三日立的《建修朝阳砦碑叙》则记载:“本县出示晓谕,认真办理在案。兹据绅粮朱桓益等奉思示谕,踩得境内地方朝阳寺观业。界内有一高坡,地势险阻,四围高岩,坡上极直,宽一里许,尽可修筑砦堡。”说明在清末人们已分不清其真实身份,于是给了一个朝阳寺观的模糊称谓。甚至考虑佛教也有禅洞一说,虽然佛教禅洞多在天然形成的溶洞内或崖壁上凿刻,但禅洞顶部的古塔却更符合佛教的风格,连本已清晰起来的古墓禅洞也陷入了谜团之中。观寺之争激辩多年未有定论,殿内一根新清理出来的石柱文字又掀波澜,上面清晰的记载了康熙五十六年,住道刘阳素和册名僧远振共同建修朝阳观的历史。至于因何为“道家、僧人共同建观,又僧人维修庙宇”?也成了待解之谜。
谜三:石头史书。谈到朝阳观的诸多秘密,似乎都离不开朝阳观琳琅满目的碑碣,这些石碑成为了人们了解和解密朝阳观唯一也是最丰富的资源。朝阳观的石碑多,堪称小碑林,殿内殿外、观内观外,均有碑碣。正殿内神像后有的《普度无穷天尊》,殿外的《广行功果福有攸归》《万世永赖》等5通石碑,观外的《建修朝阳砦碑叙》《功德碑》等5通,都是罕见精品。这些石碑内容丰富,大多明确载明纪年,涉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年代,堪称全面展示清代朝阳观的一本本珍贵的石头史书。碑文也书写清秀,笔力刚劲,有柳、赵遗风。只是为什么到了清代突然在观内刮起立碑镌文之风,至今不得而知,也与清代以前的历史空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谜四:彩绘壁画。最后压轴的当然是朝阳观最为惊艳的宝藏——观正面墙上竹篱糊粉间绘制的16幅彩绘壁画。“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幅幅人物造型生动,横刀立马,栩栩如生。场景渲染有度,山石林间,八面来风。绘制工艺考究,设色高寡素雅,单线穷意,颇有道风,甚至有考古學家将其与永乐宫壁画相提并论。尽管暴露在外历经风雨,壁画却至今依然色彩鲜艳,这在重庆乃至四川地区都算得上独一无二。
但这样的壁画显然不是永川乃至渝西地区道家的传统风格,题材与道家画也相去甚远,这无疑给朝阳观带来了众多天马行空的传奇故事。同时,这些壁画制作完全不同于任何地方的工艺,从部分破损的地方可以看出,古人其实是用泥土打底,然后在上面敷纸,最后纸上画画,画作竟如同雕刻其上,有十分明显的立体感。这些壁画到底为何时谁人所画、为何采取如此奇特工艺,同样是谜。
朝阳砦云中的街市
与世隔绝的山中密林,飘然若仙的佛道修坛,罕有人迹的云中净地,朝阳观给予如今人们的印象,就如同一个虚幻的仙境,似乎并不存在于人间,但很少有人想到,就在几百年前,这里并不清幽,而是人声鼎沸的热闹集市,也不如此平静超然,而处处弥漫战火硝烟。从朝阳观走出,不管往哪个方向走,不久便會一睹银鼎山小长城的雄伟。进入砦门,回头仰望,砦门顶上最中央有阴刻魏碑“清泰门”三个大字,暗喻清平、安泰之意,上排“寨后镇”三个小字,左右均有题款,百年风雨侵蚀之下,“咸丰拾伍”、“远近乡亲”等隐约可识。其余还存一门,可惜无文字可辨。
事实上不管从哪个方向爬山越岭踏上寻找朝阳观踪迹的行程,都会未见其观,先见其城,而朝阳观也只是这个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古城的一部分,这让人疑惑,战火喧杂的城墙和清净安详的寺观,两种格格不入的事物如何能这样揉捏一处。据周围村民讲,其实朝阳砦筑城的时间比碑文的时间还要长,明末清初战乱四起,永兴场附近村民为避匪患纷纷移居与世隔绝、云雾环绕的银鼎山隐居,住户们共同出钱出力,建造砦墙防御匪患,后来重庆府永川县为防白莲教而兴团练,官方出面对朝阳砦不断巩固,到了清咸丰、光绪年间,人们又对砦墙进行了多次培修。朝阳砦住户起初便有300余户,最盛时近万人避居在此,据《永荣志》书上记载,当时城中有烟馆、酒馆、茶馆等,也算是繁华之地。
人逢乱世,光是城墙自然远远不够,时隐居朝阳砦的人们武风盛行,著名画家陈子庄就曾拜当地著名拳师彭水老六、徐桥粑、谢棕粑锤为师,在朝阳砦脚穿铁鞋、腿绑沙包、苦练武功,年深日久,竟成西南地区武林高手。民国十六年,陈子庄从永荣走出浪迹江湖,一路靠的就是教朋(拳术)和卖画为生,后参加成都武术打擂,因打死第二十九军军部教官荣获金奖,深受时任集团军总司令王缵绪青睐,成为王缵绪的保镖兼上宾,得以引荐给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和著名学者萧仲伦,从此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