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传播研究
——以廉政纪录片为例
2017-11-02包来军
包来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51
廉政文化传播研究
——以廉政纪录片为例
包来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51
论文以十八大以来五部“现象级”廉政纪录片为例,研究分析了廉政文化的作用:体现了深化政治改革、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社会正义与为人民服务宗旨;彰显律令制度的关键作用;社会大众传播效果好,社会各阶层热烈响应,大快民心。廉政纪录片的艺术方式:故事化的叙事结构;访谈式的纪实手法;艺术化手法烘托。进一步推进通过廉政纪录片影视、大众、网络传播的建议:继续深入挖掘,拍摄出更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增强廉政纪录片的艺术性,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统一;应大力加强廉政纪录片的大众传播,构建全面反腐的社会舆论氛围。
廉政 纪录片 文化 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廉政纪录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在新闻传播领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创新和成就,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文化自信彰显制度自信,以创新传播方式推进人民反腐工作的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新形式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推陈出新,就是要勇于采用新的、时代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电视纪录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中央纪委宣传部、各地纪委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合作,拍摄了一批具有思想深度、创新发展、广泛影响的纪录片,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为代表,标志中国廉政文化新媒体传播取得了全新进展。
廉政纪录片,就是以真实的现实或历史反腐倡廉案例或人物为核心,采用纪实或情景再现的艺术手法,讲述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凸显制度建设重要性的影视纪录片,是影像时代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时代方式。廉政纪录片较之廉政电教片,更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艺术的震撼性、传播的广泛性特点。
当前国内对廉政文化有一定系统研究,学术专著如孙娜:《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资源与路径研究》,刘丽群:《廉政文化概论》,齐小军、王涛:《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乔德福等著:《廉政文化论》,刘鑫、赵光元:《全面深化改革与廉政建设和创新》,陈海英:《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等,但这些都侧重于从宏观和廉政文化整体角度进行研究,对于影视作品传播廉政文化偶有提及,对廉政纪录片的研究仍基本处于空白。
廉政文化传播,有学者界定为“是对廉政文化的传播,即传播者运用符号通过媒介传递和交流有关廉政的理念、知识、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社会活动”。廉政纪录片就是通过影像符号向大众传播廉政文化,廉政文化的影视纪录片传播具有现实性、大众性、时代性特点;对其学术研究刚刚起步,侧重于从纪录片传播角度研究廉政文化传播还比较薄弱:一是专著少,只有王勇的《廉政文化传播概论》中在“影视传播”一章中非常简单提及;谭志勇的硕士论文《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现状调查研究》以反腐倡廉影视教育片、电视专题教育片、公益广告为对象从电化教育的视角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对纪录片的大众传播分析还不足。二是集中于个别案例分析,如硕士论文《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四点思考——电视纪录片〈鉴史问廉〉之启示》等,尚未从传播学、影视纪录片学、舆论学角度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理论的研究。
一、廉政纪录片在廉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廉政纪录片是廉政文化时代化体现,是廉政文化与影视纪录片文化的融合,其在廉政文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所形成的文化现象。通过纪实性影视纪录片,可以形象地传播廉洁的生活、工作方式,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观,形成和引导社会廉洁评价和氛围。
表1 十八大以来廉政纪录片代表作
(一)体现了深化政治改革、法治社会建设、维护社会正义与为人民服务宗旨
廉政纪录片的热播,是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公开透明、公正廉洁的热切渴望,廉政纪录片中及时反映了最新的现实反腐成就,打虎拍蝇、海外猎狐,及时跟进,在舆论宣传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廉政文化领域都把握了依法治国的最强时代脉搏。其中的反腐倡廉案例、制度建设、理论思考、传播教育、真实震撼对今后的反腐倡廉具有极大的现实建设、学术研究、大众传播意义。廉政文化传播,特别是政府大力传播廉政文化,宣扬廉洁奉公的思想理念和反腐倡廉的制度,褒扬廉洁自律典型,抨击腐败分子,表明了政府对廉政的追求和反腐倡廉的意愿与决心,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诉求。
影视纪录片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平、正义、文明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揭示正义与邪恶、腐败的斗争中必胜的结局来昭示社会文明、正义。社会和谐、文明、正义本身就是人民的胜利、民主的胜利、公平的胜利。廉政纪录片中一个个老虎苍蝇的落马、忏悔、曝光,凝聚了民心、鼓舞了民意,是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在思想宣传领域为人民服务、响应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行动。廉政纪录片以历史为借鉴,以真实打动人,以真理震撼人,叩问廉政之道。廉政纪录片融政治改革、舆论监督、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文明等价值观为一体。
(二)彰显律令制度的关键作用
廉政纪录片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腐败、邪恶、奢靡,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腐败、推进廉政、启蒙大众、提供借鉴和启示。曝光贪腐,是为了反思以往的制度问题,推进当前的制度建设。
从一个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制度是廉政建设的最为重要的根本之一,特别对于个别人、地区、行业曾存在的“人情大于法、人情圈子”等现象,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建章立制,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围绕发生的腐败案例,查找漏洞,吸取教训,着重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制度,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完善。”
(三)社会大众传播效果好,社会各阶层热烈响应,大快民心
几部廉政纪录片都无一例外地成为“现象级”纪录片,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赢”。这有力地见证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防腐倡廉上赢得人心、民心、公心的重要成效。“邪不压正”。廉政纪录片的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影视效果明显。廉政纪录片以影像传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为方式,传播效果好。廉政文化纪录片是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与舆论传播自信的结合。自信是党执政生命力的体现和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从客观上说,法治也并不体现于普通民众对法律条文有多么渗透的了解,而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廉政纪录片对廉政文化传播具有时代、艺术、广泛的价值和作用,也是政府反腐倡廉信息公开的一种方式。“现象级”的廉政纪录片,可以推动廉政社会舆论“焦点”的出现,体现党和政府对于反腐倡廉舆情的引导和议程设置,在对贪污腐化的曝光和反思中,弘扬廉政文化、清廉正气、正义信仰。孙娜老师认为,“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是预防腐败滋生,形成廉洁社会氛围的重要手段。”
二、廉政纪录片的艺术方式
(一)故事化的叙事结构
以故事的形式,能够完整地突出一个官员是如何变质、腐化、堕落的。复杂人生的起伏,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也吸引受众从人性、人情、人心上深刻挖掘和反思“贪图享受”“特权意识”“自私自利”的严重危害。“反腐倡廉,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现实性使得其比虚构类的故事片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廉政文化纪录片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官文化的挖掘,就是通过古为今用的故事化讲述,达到传播廉政文化的目的。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的主张。
对于中国古代清官文化的挖掘,典型体现了人物故事的传播魅力。纪录片以情景再现的手法,展示了清官的廉洁风范,促进了对中国古代朝代兴旺、历史周期律的反思。
(二)访谈式的纪实手法
现身说法的访谈,是廉政纪录片纪实性的核心方式。曾经风光一时的“两面人”在镜头面前的忏悔、痛苦、落魄的表情、神态、语言的形象曝光,比任何文字都有震撼力。“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一夜白头”“泣声哀叹”“落寞自嘲”“黯然悔恨”“无地自容”……这一段段简短却生动而深刻的影像可以说胜过一百本书、一百集故事片。
纪录片是现实主义精神对当下的集中关照,也是对于一些虚构类影视作品“神剧”等的反讽和揭露。可以说,“贪官忏悔”成为廉政纪录片的一个“传播符号”。这是廉政文化在传播中的一个由大众受众认同的信息符号,即“传播关系里有共享的信息符号。”廉政纪录片以人物故事叙述为主,访谈口述为主,现身说法,说服力强;而口述史的因素,又使得纪录片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三)艺术化手法烘托
如对比手法运用,原广州市委书记“霸占”了白云山上欣赏广州全景的观景台,就连服务员都厌恶不已。特权思想,严重地脱离了人民群众。也有占用帮助贫困家庭及教育扶贫款的“苍蝇”,200元的现金无比重要和简陋的民居与贪污者“雁过拔毛”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一些国企领导一顿饭十几万元的奢靡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的艺术化手法,强烈的刺激了人民群众对于贪官污吏、老虎苍蝇的痛恨和厌恶,对底层百姓弱势群体的同情。
廉政纪录片是严肃高雅的政治文化与大众传播文化的结合,是廉政信仰思想文化的形象传播的影像载体。这方面,德意志民族的全民崇文风尚就是一个榜样。就德国文化设施(剧院、音乐厅、画廊、博物馆、图书馆、书店)的总量和国民人均拥有率而论,德国的高雅文化的受众总量而论,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可借鉴之处就很多。
三、进一步推进通过廉政纪录片影视、大众、网络传播的建议
(一)深入挖掘,拍摄出更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当前的廉政电教片仍然居多,很多在对于案件的深度反思上不够,只是简单呈现现象和恶人落马的结局。我们需要更多地用现代法制观念去观照历史事实;不论是古代廉政清官,还是已经载入廉政历史的大案、要案。以现代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理念去分析、评判人物,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清官文化”,指明其更多是对官员个人官德与修养而言,对国家来说,制度化的法律、规章与严格执法则更为重要。对于贪污腐化特权等丑恶现象,要从法律的视角加以分析、认知和思考,突出依法办案、依法定案、法治思维,让法治观念、信仰、思维通过廉政纪录片深入民心。
(二)增强廉政纪录片的艺术性,把握好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统一
应谨慎把握廉政纪录片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的关系。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廉政纪录片更是如此,决不允许为了娱乐、吸引眼球而夸大、扭曲、断章取义地表现案件。各级纪委宣传部门要坚持全程参与纪录片的立项、拍摄、剪辑,保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防止出现揭秘式的噱头、片面表扬或出现政治性的观点错误。
(三)应大力加强廉政纪录片的大众传播,构建全面反腐的社会舆论氛围
当前,反腐仍然以“内部教育”为主,带有一定的自上而下的“被动灌输式”宣传色彩。各省市纪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书写观后感。但受限于反腐电教片的出版、发行和宣传方式。其大众、社会、民间传播程度还是有限的。有鉴于此,建议中纪委宣传部、各省市级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各级电视台加大合作的力度,有计划、有规模、有深度地制度化地向社会公开推出成系列的廉政纪录片,并建立国家级的廉政纪录片数据库,上传至网络,使得群众能实时、随时、方便的观看廉政纪录片,并将已有数千集的反腐倡廉电教片传播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廉政文化纪录片,是最为真实、生动、富有启示意义的廉政文化传播方式!希望今后能出现更多的优秀的“现象级”的廉政纪录片!
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廉政文化传播研究——以廉政纪录片为例”(课题批准号:201701803)研究成果。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宋世勇.中国廉政法治教育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
[4]王勇.廉政文化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5]孙娜.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资源与路径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6]杨富斌.美国廉政制度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7]杨礼宾,成云雷.简明廉政文化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8]李正印,因新中.德国廉政建设及其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9]张国钧.镜鉴:中国古代俭奢事典[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J905
A
2096-0751(2017)08-0001-05
包来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孟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