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

2017-11-02徐华丽孙崇勇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人格维度

徐华丽,孙崇勇,2*,高 悦

(1.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99;2.吉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吉林 四平 136099*通信作者:孙崇勇,E-mail:cysun@jlnu.edu.cn)

论著·预防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

徐华丽1,孙崇勇1,2*,高 悦1

(1.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99;2.吉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吉林 四平 136099*通信作者:孙崇勇,E-mail:cysun@jlnu.edu.cn)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及其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吉林某大学内,以班级为单位,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86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CSMPATS)进行评定。结果①大学生EPQ中内外向维度(E)评分为(12.63±4.10)分,属于倾向外向型;神经质维度(N)、精神质维度(P)评分分别为(12.96±5.00)分、(6.04±3.12)分,均为中间型;②大学生人格N维度(t=-2.42、2.02,P均<0.05)、P维度(t=6.10、-3.98,P均<0.01)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率为34.13%,年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1);④大学生人格N维度(β=0.24,t=5.83,P<0.01)、P维度(β=0.19,t=4.53,P<0.01)均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并能解释后者变异的12%。结论大学生人格特质总体良好,手机成瘾倾向率处于中等以下水平,N、P维度对手机成瘾倾向有影响。

人格特质;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特质。有研究显示,“90后”与“80后”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较大差异[1],且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有一定差异[2]。随着智能手机与网络的普及,手机成瘾逐渐普遍,并引起社会的关注。Leung[3]调查了11~17岁的香港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结果显示3.41%的中学生表现出严重依赖,其中女生比男生更依赖。Griffiths等[4-5]将手机成瘾定义为一种个体与手机相互作用的行为成瘾。Soror等[6]采用双系统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他们认为人类行为受制于自动与控制两大系统,一般来说,两大系统处于和谐状态,一旦它们发生冲突,则会对人类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手机成瘾就是手机使用过程中这两大系统发生冲突时导致的结果。Bianchi等[7]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属于“问题性手机使用”的现象,即由于对手机的过度使用而产生依赖,伴随着这种依赖,个体出现的强烈心理体验和某些行为的不适[8]。

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密切,如精神质、神经质对网络成瘾倾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9];孤独、抑郁、内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10]。手机成瘾主要出现在21世纪手机普及之后,关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手机使用行为存在普遍性,且手机成瘾倾向具有不易察觉和隐蔽性的特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现状及其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以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7年3月以吉林某大学的班级为基本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21份,回收率为95.54%;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0.15%。被试年龄18~25岁,平均(20.62±1.51)岁。其中男生188人(32.08%),女生398人(67.92%);大一209人(35.66%),大二194人(33.11%),大三148人(25.26%),大四35人(5.97%);文科232人(39.59%),理科354人(60.41%);独生子女372人(63.48%),非独生子女214人(36.52%)。

1.2 研究工具

1.2.1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

采用陈仲庚等[11]修订的EPQ调查大学生人格特质,EPQ包含E、N、P、L四个维度,共85个题项。所有题项均以“是”或“否”作答,分别计1分和0分。内外向性(Extraversion,E)共21题,高于15分为性格外向,低于8分为性格内向。神经质(Neuroticism,N)共24题,高于14分为情绪不稳定,低于9分为情绪稳定;精神质(Psychoticism,P)共20题,高于8分可能孤独、冷漠、与人难以相处;掩饰性(Lie,L)共20题,测定受测者的掩饰情况,高于18分可能有掩饰倾向,测验结果失真。EPQ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其所测结果得到了多项研究的印证。

1.2.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CSMPATS)

采用熊婕等[12]编制的CSMPATS调查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共16个题项,采用李科特五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各维度评分采用均分,即该维度分之和除以题项数,各维度评分与总评分均以≥3分(理论均值)为手机成瘾倾向率判断标准;评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反之则越轻,3分表示中等水平。总量表Cronbach’s α=0.83,各分量表分别为0.80、0.64、0.68、0.55;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1,各分量表分别为0.85、0.75、0.76、0.79。从结构效度看,各维度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24~0.61(P<0.05),各维度与总评分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55~0.89(P<0.05)。综合各种信效度的指标,该量表达到测量学标准,可作为测量工具使用。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指导语和注意事项,采用匿名调查,鼓励被试真实作答。问卷填答完毕后,主试当场回收问卷。整个施测耗时约35 min。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EPQ各维度评分与CSMPATS各维度及总评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比较上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率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大学生EPQ各维度评分与CSMPATS总评分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大学生EPQ评分

大学生L维度评分为(11.18±3.32)分,低于高分标准18分。E、N、P维度评分分别为(12.63±4.10)分、(12.96±5.00)分、(6.04±3.12)分,均位于低分与高分的标准之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人格的N、P维度评分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E维度评分在性别和专业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检验结果显示,N维度评分在不同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维度评分在不同年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事后比较(LSD)显示,大一年级N维度评分均高于大三和大四年级(P均<0.05)。此外,大学生EPQ各维度评分在是否独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大学生EPQ评分分)

注: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内外向性;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性;t1、P1,性别差异比较;t2、P2,专业差异比较;F、P3年级差异比较

2.2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情况

586名大学生CSMPATS总评分为(2.60±0.71)分,低于理论均值3分,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按≥3分的标准,有手机成瘾倾向人数为200人(34.13%)。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率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1),手机成瘾倾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二(43.30%)、大一(31.58%)、大三(27.70%)、大四(25.71%)。手机成瘾倾向率在性别、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3 大学生CSMPATS评分分)

注:n=586;CSMPATS,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2.3 大学生EPQ与CSMPATS评分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散点图显示,EPQ中E、P、Q维度评分与CSMPATS总评分均无线性相关。见图1、图2、图3。

图1 E维度评分与CSMPATS总评分的相关分析散点图

图2 N维度评分与CSMPATS总评分的相关分析散点图

图3 P维度评分与CSMPATS总评分的相关分析散点图

2.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格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大学生EPQ各维度评分为预测变量,以CSMPATS总评分为因变量,采用全部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格的N、P维度均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P均<0.01),两者可以解释12%的手机成瘾倾向。见表4。

表4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对人格的回归分析

注:aP<0.01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人格L维度评分低于高分标准,表明本次测验结果真实有效;E、N、P各维度评分均位于低分与高分的标准之间。从转化的常模T分来看,大学生人格在E维度上属于倾向外向型,在N、P维度上都属于中间型,人格特质整体发展良好,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3]。另外,N、P维度的性别与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总体而言,大学生乐观、自信、活泼,人际关系较好,在情绪上会有波动,一般都能控制在理智的范围之内。可能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以及男女个性心理上的差异,大学生人格在N、P维度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专业上的差异可能与文理科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不同有关。有研究表明,文科生好奇心更强,情感体验更为深刻;理科生更为严谨、负责、责任心强[14]。本研究还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等以下的水平,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具有手机成瘾倾向,这可能与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及其他的心理压力有关;手机成瘾倾向率在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二最为严重,这与李苑文[15]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大学生人格N、P维度均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这表明情绪不稳定、忧郁、害羞、冷淡、固执、喜欢独处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更严重;而好交际、活泼、主动、自信、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则较轻。精神质的个体一般孤独,喜欢独处,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16],同时还嗜好新奇与不寻常的事物,为追求新异会完全忽视危险的存在[17]。本研究结果也印证了以往的相关研究,如Wilt等[18-19]研究显示,人格特质对个体的情感、行为、认知和愿望等有重要影响。还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存在选择性亲和[20]。与之类似,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可能也存在某种选择性亲和。从一定意义上说,某些人格特质可能是手机成瘾倾向的根本动力,正是这些人格特质导致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同时,手机成瘾倾向的发展及程度的加深又强化了这些人格特质的发展,N、P特质可能就属于这些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本研究结果并未显示大学生人格的E维度能预测手机成瘾倾向,可能是外倾性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不大。考虑到人格的整体维度,网络成瘾与内外向性之间的联系就消失了,它更受情绪稳定性的影响[21]。

本研究只从E、N、P三个维度考察了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将来研究可尝试采用其他人格量表考察二者之间关系,以便与本研究结果比较或相互印证。

[1] 杨薛雯. “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 经靖. 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3] Leung CH. Assessing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and teens’ everyday life in Hong Kong[J]. Aust J Psy, 2017, 69(1): 29-38.

[4] Griffiths MD. 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M]//Gackenbach J.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8: 61-75.

[5] Billieux J, Philippot P, Schmid C, et al. Is dysfunctional use of the mobiles phone a behavioraladdiction? Confronting symptom-based versus process-based approaches[J]. Clin Psy Psyth, 2015, 22(5):460-468.

[6] Soror AA, Hammer BI, Steelman ZR, et al. Good habits gone bad: explaining negative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from a dual-systems perspective[J]. Inf Sys J, 2015,25(4):403-427.

[7] Bianchi A,Phillips JG.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use[J].Cyber Psy Behav, 2005, 8(1): 39-51.

[8] 王小运, 伍安春. 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4(1): 40-43.

[9] 原献学, 李建升.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适应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J]. 应用心理学, 2006, 12(3): 253-257.

[10] 闫宏微.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168-187.

[11]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J].心理学报, 1983, 15(2): 211-218.

[12] 熊婕, 周宗奎, 陈武, 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3): 222-225.

[13] 王碧英, 高日光, 凌文辁. 当代大学生人格特质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04, 17(3): 48-51.

[14] 孙崇勇.大学生创造性4C认知及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 2016, 22(1): 67-75.

[15] 李苑文. 网络、手机成瘾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16]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80-185.

[17] 兰迪·拉森, 戴维·巴斯. 人格特质[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40-61.

[18] Wilt J,Revelle W. Affect, behavior, cognition and desire in the Big Five: an analysis of item content and structure[J]. Eur J Pers, 2015, 29(4): 478-497.

[19] Dunlop W. Contextualized personality, beyond traits[J]. Eur J Pers, 2015, 29(3): 310-325.

[20] 庞勇, 何明升. 网络成瘾与病态人格的选择性亲和[J].学术交流, 2005, 21(11): 131-134.

[21] Charlton JP, Danforth ID. Validat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uter addiction and engagement: online game playing and personality[J]. Behav Inform Techol, 2010,29(6): 601-613.

Effectsofcollegestudents’personalitytraitsontheirmobilephoneaddiction

XuHuali1,SunChongyong1,2*,GaoYue1

(1.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JilinNormalUniversity,Siping136099,China;2.InstituteofPsychology,JilinNormalUniversity,Siping13609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unChongyong,E-mail:cysun@jlnu.edu.cn)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ts effects on their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Using a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to recruit participants from each class, in final 58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PQ) and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CSMPA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ddiction levels.Results①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tended to be extroverted (12.63±4.10) on Extraversion-Introversion, Neuroticism (12.96±5.00) and Psychoticism (6.04±3.12), which all belonged to intermediate type. ②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 and professional on Neuroticism (t=-2.42, 2.02,P<0.05) and Psychoticism (t=6.10, -3.98,P<0.01). ③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was 34.13%, and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in grade was significant(χ2=11.68,P<0.01). ④ Neuroticism(β=0.24,t=5.83,P<0.01) and Psychoticism (Beta=0.19,t=4.53,P<0.01)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which could explain 12% of the variation.Conclusion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is good.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ends to below the normal level. Neuroticism and Psychoticism have both significant impacts o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Personality traits; Mobile phone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

B844.3

A

10.11886/j.issn.1007-3256.2017.05.014

2017-06-08)

(本文编辑:陈 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5YJA880056)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人格维度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光的维度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