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真的不能“糊弄”
——一节基本不等式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2017-11-02陈少春
陈少春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312000)
概念教学真的不能“糊弄”
——一节基本不等式习题课的教学反思
陈少春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312000)
一、问题提出
近日笔者讲了一节基本不等式的习题课,其中有一题是:
师:具体怎么用?
师:大家都是这个答案吗?
有些学生回答是这个答案,也有一些说不对.
师:现在有两种答案,大家觉得哪种更靠谱?
这时大部分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后一种答案是正确.
师:很好,大家的数感很强,那么为什么第一方法的答案错误呢?
师:不错,于同学基础很扎实,解释得很到位.确实大家在用多次基本不等式时要特别注意等号能不能同时取到,不然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这时我突然发现生1情绪不太高,可能觉得自己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我脑海里浮现出另一个题目,便接着说道,大家接着看这个题怎么处理?
大家思考了一会儿,
师:很不错,施同学的代数感觉很好,把a2拆成a2-ab和ab再用两次基本不等式处理.这里等号是可以同时取到的,所以刚才杨同学(生1)的方法也是不错的方法,只是大家在用多次基本不等式时注意等号就可以了.生1的脸色这时好看了不少.
下课后笔者的感觉自己这节课上的还不错,特别是自己上课时对于杨同学情况的处理很“机智”.第二天学生的作业本交上来了,其中有一题如下:
这个解法粗看没什么逻辑漏洞,笔者在课堂上是这样解释的:
二、问题解决
课后笔者对这个解释也不是很满意,后来经过笔者对基本不等式的再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笔者就简单谈谈自己的肤浅的一些思考,请各位同行指正批评.
2.为什么当ab是定值时,a+b最小值一定是
三、教学反思
当讲解新课概念时,如果学生出现普遍性的错误,往往是教师自己教学缺失造成的.可能是教师知识讲解不到位或者教师本身对这个概念理解不到位而对概念知识只是做了一个搬运工.故我们教师在讲解新课时,首先自己要理解到位,如果有疑惑要及时向同行或者专家求教,不要怕丢面子,其次在讲解时少一些功利心,少一点直接告诉,多一点分析,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解数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里有可能用数学知识合理解释直至创造性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波利亚说过:“要让学生看到数学建设的‘脚手架’,而不是数学的现成品.”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要讲知识,更要讲道理.真心希望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介绍都自然清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内涵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激情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