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中医药治疗

2017-11-02姜利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9期
关键词:痹证骨关节退行性

丁 杰 姜利国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中医药治疗

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医药治疗;内外兼治

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体力劳动者居多,大多发生于脊柱及关节部位,以颈椎、胸椎、腰椎、膝关节等全身负重关节为主[2-3]。据报道,骨性关节炎在55~6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40%,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该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4-5],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慢性、变形性关节疾病[6]。该病主要是由于脊柱及关节的慢性劳损,引起关节及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受力的脊柱、关节极易造成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关节退变,导致组织水肿、粘连、炎症、肉芽组织形成、纤维骨化[7]等一系变化。机体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关节软骨代谢失调,出现代偿性增生,最终使关节部分或完全丧失功能[8],病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变形、活动不利等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9],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退行性骨关节病属中医学“骨痹”的范畴[10-11]。《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认为风寒湿之邪是导致痹证的常见原因。《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流源》补充说:“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引起气血凝滞亦是导致痹证的常见原因。《医林改错》载“痹证有瘀血”。《内经》“肝主筋”“肾主骨”[12],是指肝藏血,能濡筋而束骨,肾藏精髓能滋骨而充骨。“肝为罢极之本”“肾为作强之官”,所谓“罢极”“作强”都与人的劳作、活动相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痹证是由于正虚于内,腠理不密,风寒湿之邪侵犯机体,阻滞经络,致气血凝滞,血行不畅,以致筋肉、关节酸胀麻木而重痛,甚至关节肿大畸形[13]。

本病的发生与肝、肾、筋、骨、风、寒、湿、瘀有密切的关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充养、束约骨骼,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原因。风、寒、湿、瘀、邪阻经脉致不通则痛,为本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故本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邪实正虚”。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为本,风、寒、湿、瘀为标[14]。中医学认为肾气盛、肾精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机体发育健全,骨骼外形及内部结构强健;肾气衰则骨骼及关节发育不良,筋骨不坚、不能充骨。肝为营血之府,肝血足则筋脉强,能束骨而利关节,肝血虚则筋骨松动不稳,不能束骨。故肾充骨、肝束骨,椎体及关节才能正常运动。中年以后肝肾逐渐亏虚、日常过度劳作易耗精血,致气血逐渐亏虚,筋骨失其所养,兼风寒湿毒瘀侵入人体,流注关节,造成气血瘀阻局部,致使筋骨失其濡养而发病。

治疗方法

本病西医学研究进展很快,但仍无特效药物终止病情进展[15]。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抓住“邪实正虚”这个主要矛盾,常能取得较好疗效。邪实是指风寒湿瘀侵袭经脉,瘀血内阻造成不通则痛,正虚为肾元亏虚、肝血不足、筋骨不坚,过早、过快衰老退变。

治疗采用辨病与辨证、内治与外治、动与静、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常收到较好疗效。辨病又称辨病位,首先要辨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生在颈、胸、腰、膝关节的哪个部位,再辨证(辨病因),辨风、寒、湿、瘀、虚之分。内治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散寒化湿、活血祛瘀为治则[16]。外治以纠正和改变脊椎、关节面的受力面积大小,以达生物力学的平衡,舒筋通络、纠正紊乱及偏歪的椎体与关节,可采用推拿手法、针刀、外敷中药、固定等动静结合的方法。

1.内治法应遵循以下原则组方、用药:①根据病位选择用药:如颈椎用葛根、羌活、防风、姜黄等,胸椎用狗脊、桂枝等,腰椎用川断、杜仲、寄生等[17],膝关节用独活、木瓜、川牛膝等[18]。②根据病邪性质选择用药:风寒湿用防风、细辛、羌活、苍术等,湿毒用薏苡仁、土茯苓、萆薢、连翘等,瘀阻经脉用乳香、没药、川芎、蜈蚣等,肝肾亏虚用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杜仲、鹿角胶等。③针对骨刺,选择具有消除软化骨刺的中药,如威灵仙、骨碎补、补骨脂、地龙、陈醋等[19-20]。

内治法按3期分治法进行辨证施治。初期以祛风散寒化湿、行气化瘀止痛为主,辅以益肾养血通络;中期以活血行气、祛邪通络、补益肝肾为主;后期多为肝肾亏虚之象,治以补肝肾、益精血,佐以疏经通络。

2.外治法:推拿是治疗脊柱病的有效手段[21]。推拿治疗以“动”为治疗理念,常配合手法纠正椎体小关节紊乱及关节受力面偏歪、缓解椎间盘位置疼痛。针刀、火罐、外敷等,“以痛为腧”[22],疏通局部气血,消除炎症水肿、粘连,软化骨刺,防止骨质钙化、纤维化、硬化,改善局部血运。

讨论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指椎骨、椎间盘以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系列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引起脊椎、关节内外平衡失调、力学改变,使韧带和脊椎附着的骨膜受到牵引而产生骨刺,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软组织、血管、神经、脊髓,引起局部水肿、炎症、粘连,产生一系列的颈肩痛、腰腿痛和关节痹证。中药内服补肝肾、强筋骨以充骨束骨,祛除风寒湿,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消肿定痛,滑润关节;推拿、针刀、火罐、中药外敷,松解粘连,解除压迫,消除水肿,理筋正位,改变力学变化。内外治结合、祛邪扶正、阴阳和合,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

[1]孙嘉利,单守勤.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2):110-112.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5.

[3]Bijlsma J W,BerenbaumF,Lafeber F P.Osteoarthritis: an update with relevance for clinicalpractice[J].Lancet,2011,377(9783):2115-2126.

[4]梁彦勤,廖荣臻,刘超,等.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3):64-66.

[5]齐进,张云坤.骨关节炎软骨蜕变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3):404-406.

[6]Loeser R F,Goldring S R,Scanzello C R,et al.Osteoarthritis: a disease of the joint as an organ[J].Arthritis & Rheumatism,2012,64(6):1697-1707.

[7]孟和,顾志华.骨伤科生物力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8]付博,杨宝林.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7):243-246.

[9]张俐.中医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0]屈红林,刘瑞莲.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2014,34(6):1720-1722.

[11]黄胜杰,王和鸣.王和鸣治疗骨关节炎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9):75-76.

[12]胡占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120例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4,8(21):34.

[13]高世超,殷海波,刘宏潇.骨关节炎从瘀论治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4):98-100.

[14]张春华.骨痹的辨证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74.

[15]于淑玲,高健,李文红,等.60例骨关节炎的中医康复治疗[J].河北医学,2012,18(9):1323-1325.

[16]谈冰,刘健,章平衡,等.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6):662-664.

[17]黄荣宗,吴大真.骨伤方剂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3-161.

[18]郑进昌,徐东明,徐凯洲.独活寄生汤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23-124.

[19]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2.

[20]陆春梅,杨文忠.中药浸醋外用治疗骨质增生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2):41.

[21]李义凯.脊柱推拿生物力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医用生物力学,2013,28(3):255-258.

[22]王文霞,张春燕.“以痛为腧”治疗经筋病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3-4.

2016-12-08)

猜你喜欢

痹证骨关节退行性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成年女性是类风湿骨关节病的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