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溶栓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11-02田梁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脉压出血性抗凝

田梁佳

平顶山一矿职工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11

未溶栓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田梁佳

平顶山一矿职工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11—2015-01平顶山一矿职工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未行溶栓治疗,按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如既往疾病史、实验室检查、体检与治疗方式等,实验室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对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60岁(61.36%)、吸烟史43.18%、心房颤动70.45%、脑白质病变63.64%、抗凝治疗56.82%、大面积脑梗死72.73%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观察组FIB(3.93±0.54)g/L、LDL-C(2.03±0.64)mmol/L、TC(3.84±0.25)mmol/L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脉压(58.74±3.57)mmHg、NIHSS评分(15.84±1.82)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脉压、TC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脉压、TC是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急性脑梗死;非溶栓;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自发性出血性转化(HT)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缺血灶内继发脑出血,为脑梗死常见并发症,而脑梗死为多病因的高异质性疾病,不同病因的脑梗死临床严重程度、病情演变程度等均有差异,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未分析病因的脑梗死HT发生率为8.7%~41.0%,因此认为HT的发病与脑梗死病因有关[1]。急性脑梗死后发生HT主要由自发性出血、抗凝、降纤、溶栓等药物治疗引起,多表现为无症状,但严重者可恶化病情,甚至死亡,因此分析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发病影响因素是临床研究主要内容,但目前大多报道了溶栓治疗引起HT的危险因素,而对未溶栓引起HT的危险因素少有报道[2-3]。本文选取平顶山一矿职工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未溶栓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11—2015-01平顶山一矿职工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中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1~2 d均行头颅CT平扫,发现出血性转化;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失语偏瘫及意识障碍等,部分伴头痛加剧、局限性抽搐。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出血倾向或发病后未及时行CT检查者;(2)发病前已存在其他病因引起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者;(3)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史者。发生出血性转化者纳入观察组(n=44),男26例,女18例;年龄28~61(45.11±2.03)岁。未发生出血性化者纳入对照组(n=44),25例,女19例;年龄30~58(45.10±2.0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搜集患者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指标。(1)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及吸烟史等,NIHSS评分量表满分0~34分,得分越高越严重,<4分为轻型,4~15分为中型,>15分为重型;(2)既往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心房颤动、脑白质病变等;(3)治疗方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脱水与降脂治疗等,小面积梗死指梗死面积为1.5~3.0 cm2并累及一个脑叶,大面积脑梗死指梗死面积>3.0 cm2或累及2个以上脑叶,梗死面积<1.5 cm2时为腔隙性梗死;(4)实验室检查:记录2组FIB、LDL-C、TC、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结合2组临床资料分析其未溶栓治疗时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及病史比较观察组年龄≥60岁、吸烟史、心房颤动、脑白质病变、抗凝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及病史比较

2.2 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观察组FIB、LDL-C、T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3出血性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脉压、TC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出血性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该病系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出现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迅速上升,发病患者中30%死亡,70%存活者有神经功能障碍,而HT为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域发生继发性出血现象,尽管CI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时间窗有所延长,但其致残率与病死率仍居高不下[5-6]。目前认为,出血性转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血管壁缺血性损伤、闭塞血管再通、侧支循环建立等。随溶栓治疗技术全面推广,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血管内溶栓治疗后引起的HT,大量关于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研究相继报道,而对未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少见报道[7-8]。

石福宏等[9]研究显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HT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FIB、LDL-C、TC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其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压、LDL-C、TC及FIB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吴立新[10]研究显示,未溶栓脑梗死后出血组心房颤动、脑白质病变、抗凝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大面积脑梗死为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观察组年龄≥60岁、吸烟史、心房颤动、脑白质病变、抗凝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其FIB、LDL-C、TC低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脉压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脉压、TC水平是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对未进行溶栓治疗但存在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及脉压、TC水平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予以重视。

大面积脑梗死、抗凝治疗、脉压、TC水平是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

[1] 肖美娟,殷为勇,叶祖森,等.心源性脑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0):848-850.

[2] 田洪,刘磊,郝磊,等.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48例临床特点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2):183-185.

[3] 李丽.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13(6):837-839.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67-73.

[5] 白浪飞,彭汉芬.脑梗死癫痫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29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7.

[6] 王楚铭.CT、MRI在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8):99-101.

[7] 尹俊雄,曾宪容,程远,等.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53-56.

[8] 刘远洪,王丽华,刘小双,等.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分型和转归[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3):60-62.

[9] 石福宏,吴庆周,吕秋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4):2 034-2 037.

[10] 吴立新.未溶栓脑梗死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 2 402-2 404.

(收稿2017-03-20)

责任编辑:王喜梅

R743.33

A

1673-5110(2017)19-0110-03

10.3969/j.issn.1673-5110.2017.19.030

田梁佳(1979-),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Email:80443931@qq.com

猜你喜欢

脉压出血性抗凝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监测血压,脉压差莫忽视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