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江县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2017-11-01徐平安勤勇丁玲张刚罗海波

绿色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土地利用

徐平 安勤勇 丁玲 张刚 罗海波

摘要: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及数理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印江县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揭示了印江县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印江县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持续增加,园地、林地、草地有所减少,其中林地面积减少最多,交通运输用地变化速度最大。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印江县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21103

1引言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全球研究的重要方面\[1,2\],区域和地方尺度上的典型研究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区域信息,也是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具体途径\[1\],所以,从区域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贵州省《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和《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的施行,促进了贵州省各区、县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及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发生较大改变。就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印江县2010~2015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为地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就在县境的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08°17′52″~108°48′18″,北纬27°35′19″~28°20′32″之间。辖区内有9镇8乡,总人口42.23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6805.63 hm2。

该县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6.8℃。年太阳辐射总量为3683.7 MJ/m2,日照和太阳辐射能都为全国的低值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057~1258 mm,雨季多集中在4~9月。

该县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为东部高,中部突起,西部和西北部低。地形復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3.29%,河谷坝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3.37%,水域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98%。是一个山地多、平地少的典型山区。区域内土壤共有7个土类,20个亚类,42个土属,92个土种。

2.2资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印江县2010、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两个年份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年末数据,根据土地资源的属性和利用属性,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土地8类。

2.3研究方法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研究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在不同时段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笔者运用如下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3\]:

K=\[UaUa-UbUa\]×1T×100% (1)

式(1)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Ua 、Ub分别为研究期初和期末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度;当T的时段为年时,则K表示该研究区内的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印江县2010年以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印江县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4者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5.75%、49.65%、11.84%和7.46%。2010年园地、林地、草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0.86%、49.65%、11.84%,到2015年分别减少到0.84%、49.15%、11.51%。其中林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减少0.49%和0.32%,主要是因为2010年以来,农业结构调整,毁林开荒、荒草地开垦所致。2010年耕地、城乡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5.75%、2.78%、0.62%、1.02%、7.46%,到2015年分别增加到26.05 %、3.06 %、0.72%、1.06%、7.61%,分别增加了0.3 %、0.28 % 、0.09 %、0.04%和0.15%,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主要是近年来大量土地开发项目和城市化发展所导致。

3.2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反映在不同类型面积总量的变化上\[4\],笔者通过对研究区两个时段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统计(表2)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总趋势及其结构变化特征。表2的结果表明如下。

在2010~2015年期间,印江县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耕地增加了588.53 hm2,平均每年增加117.71 hm2,其动态度为0.23%,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荒草地开发等。

园地共减少了57.56 hm2,平均每年减少11.51 hm2,其动态度为0.67%。

2010年共有林地97722.74 hm2,2015年林地面积减少到96739.47 hm2,共计减少983.27 hm2,平均每年减少196.65 hm2,其动态度为0.2%,林地的减少主要是毁林开荒以及建设占用等。

草地共减少了739.47 hm2,主要是荒草地的减少,平均每年减少128.66 hm2,其动态度为0.55%。

园地共减少了57.56 hm2,平均每年减少11.51 hm2,其动态度为0.67%。

2010年共有交通运输用地1225.16 hm2,2015年该类用地面积增加到1407.68 hm2,5年间共计增加182.52 hm2,平均每年增加36.5 hm2,其动态度为2.98%,是该县土地利用类型中动态变化最为显著的地类,进入201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印江县省道、国道、县道及村村通公路等政策的实施,交通道路等基层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使得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显著。endprint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增加81.54 hm2,平均每年增加16.31 hm2,其动态度为0.8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加是由于近年来政府加大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导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加。

未利用地增加了289.96 hm2,平均每年减少57.99 hm2,其动态度为0.4%。

4结论

(1)印江县在2010—2015年期间,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林地变化最大,5a内林地减少了983.27 hm2 ,草地次之,减少643.32 hm2,园地面积略有减少,但幅度不大;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分别增加了588.53 hm2和541.6 hm2,交通运输用地和未利用地有所扩大,分别增加182.52 hm2和289.96 hm2。

(2)印江县5年来土地利用年变化速率交通运输用地与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变化最大,平均每年增加2.98%、0.81%,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面积都在增加,平均每年变化速度为0.23%,0.81%、0.4%。园地、林地、草地面积平均每年分别以0.67%、0.2%、0.55%的速度在减少。

(3)从印江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看,该县5年园地、林地、草地逐年减少,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变化速度较大。为了土地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限制建设用地占用大量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保护园地、林地、草地,提倡绿色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秀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 地理学报,1996,51(6):338~553.

\[2\]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research plan\[J\] .IGBPReport , HDP Report ,1996(7):8~9.

\[3\]刘纪远.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J\]. 第四纪研究,2000,20(3):229~239.

\[4\]宋开山,刘殿伟,王宗明,等. 1954年以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J\]. 地理学报,2008,63(1):93~104.

Dynamic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in Yinjiang County from 2010 to 2015

Xu Ping1, An Qinyong2, Ding Ling2, Zhang Gang3, Luo Haibo1

(1. Tongren Land Resources Bureau, Tongren 554300, China;

2. Yinjiang Land Resources Bureau, Yinjiang 554300, China;

3. DejiangLand Resources Bureau, Dejiang 554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ynamic model of land use change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in Yinjiang,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5. It revealed the extent and speed of land use change in Yinjiang from 2010 to 2015. The result showed that during 2010-2015 there is acontinuous increase onthe cultivated land, urban village,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transportation land, water basinand water facilities. However, there is a reduction on garden land,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The forest landdecreased the mostandthe transportation land changed the most.

Key words: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YinJiang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土地利用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外出务工、家庭老人特征及农村家庭贫困的关联研究
西咸新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平台建设初探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景颇族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征探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