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龙山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实现对策建议
2017-11-01凌小惠吕建荣
凌小惠 吕建荣
摘要:指出了从根本上化解保护区与社区间矛盾对立的关键是解决周边群众的替代性生计问题,为此,提出了保护区需要通过为社区提供物质和资金的保障及项目和技术的支持,提高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號:S7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04302
1引言
自然保护区是由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但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在解决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1\]。存在土地、林地权属问题和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引起社区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冲突和纠纷的出现\[2\]。
目前,解决保护区和社区日益凸显的矛盾,需要拓展新思路,简单地以行政力量将农民群众的山林圈起来、管起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和社区群众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发挥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的优势,积极主动引进社区共管项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最南部的镇坪、平利两县交界处,总面积28103 hm2,是我国大巴山北坡建立最早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保存了繁杂丰富的古老、珍稀、濒危生物类群,是陕西省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陕西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长期的封闭和落后,导致保护区内周边社区长期处于自然条件和文化基础差,经济收入和粮食产量低的状态。社区群众的生产依赖于采集天然的林副产品,并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的一种方式。由于采集的方式单一、破坏程度高,影响了森林植被和树木的生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区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
保护区的建立影响了社区群众传统的采药、耕作等一些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继续采取简单的社区防范的措施,虽然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却使保护区管理和发展受到较大的牵制,影响到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无法达成保护区和社区群众共赢的局面,本质上不利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地发展。为了提高保护区管理自然资源的能力、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保护资源的积极性 、缓解资源保护管理压力。化龙山保护区在社区共管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适合保护区实际的路。
2开展社区共管活动的宣传和教育
2.1开展社区宣传活动
开展“脱贫攻坚”活动,深入社区展开民情调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共同协商、探讨增加群众收入的办法并共同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一定的扶持。通过定期在社区群众中开展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宣讲活动、签订“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倡议书、成立动植物保护协会、开展和社区群众结对子,联帮互助的方式,加深和社区居民的了解、强化社区群众生态保护和法律意识。利用宣传教育的方式,使社区群众深切体会到生态资源安全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自觉投入到保护森林资源的行动中。营造全社会主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2.2加大生态教育基地建设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是“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宣教工程和设施设备投入,并制作了《自然瑰宝化龙山》、《化龙印象》、《中国化龙山》宣传片3部,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和社区经常性播放,受众达到了2万人次以上。编撰出版《陕西化龙山》摄影集1本,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传播化龙山生态文明、传播先进生态意识,唤醒群众保护的自觉性起到了极大作用。每年多次组织社区群众和学生到生态教育基地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宣教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爱护、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的意识,自觉强化维护生态保护意识。
3提高社区经济发展能力
3.1开展濒危药材的试种和推广
化龙山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民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以土豆、玉米、核桃为主,缺乏科学技术指导,产量很低,许多农户的年收入不到3000元,难以维持基本的温饱。为解决这个问题,保护区常年开展重楼、猪苓等中药材的试种工作,并将成功的种植技术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举办各类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会,传授村民各类实用技术,通过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开辟社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3.2建立社区共建产业项目
通过开展与社区共建产业项目,帮助社区发展农村经济,贫困户脱贫致富。以开展林下种植、养殖业为主,积极引导周边村组发展山林经济,使社区共建共管成为引领周边群众参与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实现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3.3开展社区农户给予良种补贴
利用土地资源、物种资源的优势,积极组织农户开展多种经营,推广农业科技和优良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单产。并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农户给予良种种植补贴,鼓励贫困户大面积种植良种农作物,降低风险,提高家庭收入。
3.4争取国家、省、市脱贫项目资金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帮助社区居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社区农民改善饮水、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医疗等方面的基础项目以及农业和林业的项目资金,重点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发展当地特色经济产业为社区农户增收。
2017年9月绿色科技第18期
凌小惠,等:化龙山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实现对策建议
自然与生态
4提高社区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在周边社区选聘一些思想觉悟高、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群众,参加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和护林员,定期开展护林防火知识讲座和培训演练,提高火灾扑救水平,与选聘人员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职责,年终考核,合格的给予奖励。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将选聘人员吸纳为当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员,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科技交流活动,提高自然保护意识,在社区普及科学知识和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定期开展日常巡护管理工作,参与保护区巡山护林工作,对那些能够积极发现、制止和举报区内违法活动的群众,给予适当的奖励,积极和周边社区达成共同联防、共同管护的新局面。
5开展社区共管的成效分析
5.1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逐步改善
保护区内社区农民稳定脱贫致富,不因生存问题进入保护区破坏资源,成为生态保护的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達到扶贫与保护管理双赢的效果。为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护区与社区相互联系,紧密合作,发挥强大合力,共同构筑生态资源安全网。
5.2社区居民共管、共护意识普遍提高
在多渠道的宣传和长期努力下,化龙山自然保护区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群众参与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区内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明显减少,为营造和谐保护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5.3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通过开展社区合作产业发展项目,为社区送技术、送信息、提供扶持资金等措施,蜂蜜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已成为社区部分群众增收的主导项目,形成了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好局面,减少周边社区群众对资源的破坏性依赖。
6结语
社区群众和保护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保护好森林资源是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做好社区共管工作,是进一步做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的互利双赢的最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正才.创立“社区共管”新模式—来自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J\].云南林业,2008(4).
\[2\] 刘悦翠,唐永锋,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模式的调查\[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3):184~188.
\[3\]王军岗,单国玉.浅谈长青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和谐发展的途径\[J\].陕西林业科技,2012(2):86~88.
\[4\]李忠民.自然保护区建设探讨\[J\].绿色科技,2012(4).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Co-management Model in Hualongshan Nature Reserve
Ling Xiaohui , Lü Jianrong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Hua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Shaanxi, Ankang 725000, China)
Abstract: The key to fundamentally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community is to solve the alternative livelihood problems of the surrounding masses. So, the protected areas need to provide the community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funds and the support of the project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self-reduce reliance on natural resources. Finally, the goal of harmony development between nature reserve and community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 community co-management, harmon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