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它们惊艳了时光
2017-11-01
那些年,它们惊艳了时光
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派首先创立了一批以实用为中心的专科学校之后,新式大学在中国开始逐渐增多。在当时的上海,更是聚集了包括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震旦学院等在内的诸多名校,上海也由此成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之一。
消失了的 “东方哈佛”
在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它就是“圣约翰”。这所由美国圣公会传教士于1879年创办的学校,是上海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高等学校。
最初的“圣约翰”,并不是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的中文名字叫作圣约翰书院。1892年起,“圣约翰”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成为中国首所全英语授课的大学。1905年11月,学校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注册,正式称圣约翰大学,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大学,毕业生可直读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
在旧中国,圣约翰大学以优异的教学质量而闻名,被称为“东方哈佛”。它曾培育出过顾维钧、刘鸿生、林语堂、邹韬奋、张爱玲、周有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校友,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1952年秋,圣约翰大学被撤销,华东政法学院在其原址上创办。圣约翰大学对华政的影响不仅是“馈赠”了校园和建筑,更是理念和文脉的传承、传统和情怀的延续。
复旦老校门 惜珍 摄
脱胎“南洋公学”的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本部,创办于1896年,以南洋公学为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光绪廿二年(1896年),由盛宣怀创建于上海,时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南洋公学的学生是我国第一批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而获得功名(文凭)的学生,早期学生有黄炎培、李叔同、邵力子等名流。
1921年,南洋公学被划归民国交通部管辖。自此改为交通大学至今。当时,交通大学的老师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很高,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很严格,因此,毕业生大都较为优秀,这让交通大学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茅以升从交通大学唐山学院毕业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时,该校起初不承认其学历,故出题考核他,因为茅以升回答极为出色,故该校后来决定从此对交通大学的留学生免试入学。茅以升也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
江南第一学府
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的复旦大学,创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它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
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复旦大学”;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
复旦的历史是光荣的历史。从复旦大学走出的知名校友包括李岚清、竺可桢、于右任、王沪宁等。如今的复旦更已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今年5月,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为复旦大学师生做形势政策报告时,引用了一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寄语复旦学子。相信未来,复旦学子们将继续沿着前辈们的道路,以创新之我,建设创新之国家、创新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