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钢炼铁厂“创新”工作室创效8千万

2017-11-01周传勇崔峰

山东国资 2017年7期
关键词:炼铁厂济钢职工

□ 周传勇 崔峰

济钢炼铁厂“创新”工作室创效8千万

□ 周传勇 崔峰

2 015年以来,山钢集团济钢炼铁厂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解决生产难题432项,获得技术创新成果72项、专利29项,创造经济效益8300余万元;带动职工岗位创新562项,表彰214项。“姜和信创新工作室”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王华明创新工作室”获得山东省冶金行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伴随着职工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先模为代表,吸引、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创新的创新工作室应该如何定位,怎样发挥作用?济钢炼铁厂明确了“问题导向、人才培养、技术输出、全面覆盖”的管理思路,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作为提升职工素质、培养职工自主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从“分散式”到“集群式”

2012年4月,济钢炼铁厂以全国劳模姜和信为负责人成立创新工作室,这是济钢第一个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其出发点就是依托创新工作室敞开思想与技术之门,做好人才传帮带,集思广益解难题。

“姜和信创新工作室”建立问题解决机制,把每周三确定为工作室活动日,其余时间遇到生产难题随时召集团队成员研讨;成员可提出问题、分别思考、集中研讨、试验比较、择优选用;每月的3、4日为上月各项工作汇总日。问题解决机制建立后,工作室团队成员积极转变思路,由过去出了故障再想办法处理的老做法,变为超前介入。

以“姜和信创新工作室”为模板,该厂实现了创建模式的复制,建立了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吸引了更多职工的积极参与。“王鲁济设备精密点检工作室”在创建初期只有8名专业技术人员,后来打破“身份”限制,28名一线点检人员被吸收进来;“常宇创新工作室”成员不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周一召开煤焦质量管理研讨会、每月组织一到两次煤炭采购计划研讨会;“王华明创新工作室”梳理创新工作室档案,明晰运行脉络,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对口、以点带面的创新促进架构,为成员学习研讨创造良好的环境。

截至目前,该厂陆续创建了7个创新工作室,覆盖全厂所有工序,形成了从厂级到公司级、行业级、国家级的梯次结构,并不断完善《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建立以问题导向创新的工作机制,促进以“分散式”个人创新向“集群式”团队创新的转化。2016年,在济钢工会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扩大创新平台,建成了“职工创意中心”,成为创新集成、智慧集聚、效益凸显、人才辈出的基地。

以点带面搞创新

炼铁厂以“建章立制、项目拉动、保障活动”为原则,规范创新工作室运行。

“姜和信创新工作室”确立了“敬业、创新、奉献”的团队精神,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系列团队文化,并以此为引领,注重将创新活动进行横向延伸:延伸专业,把创新工作扩展延伸到机械、工艺、发电、除尘等专业,在5个专业创新小组征集创新项目,作为创新目标;延伸工作区域,突破车间与厂区的界限,对需要协助的项目给予支持;延伸创新团队,吸收有特长有兴趣的人员,将创新工作室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大;延伸示范,以点带面搞创新,全员创新热情空前高涨。

“姜和信创新工作室”成员在集中研讨生产难题(摄影 崔峰)

“常宇创新工作室”以开发高炉适宜性焦炭为目标,构建配煤成本控制核算模型,实施配煤成本日跟踪核算,并形成闭环管理控制体系,先后解决了捣固焦增配瘦煤、3种煤捣固炼焦、配焦灰等难题,实现了无肥煤捣固炼焦的技术突破。

做大创新“蛋糕”

炼铁厂充分发挥工作室人才优势,力争把创新的“蛋糕”做得更大,把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品牌叫得更响。

姜和信创新团队优化创新环境,跨专业、跨地域拓宽创新之路。2015年,“姜和信创新工作室”跨专业自行研发12套自动取样机应用于烧结机现场,节约备件费用24万元,实现了烧结熔剂24小时全天候取样和监控;与烟台“于建友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研发出瓷砖钻孔专用工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15年9月份,在济钢党委组织部与山东省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校企合作框架下,“姜和信创新工作室”与该院电气自动化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互相取长补短,就某些技术难题共同合作攻关。

“王华明创新工作室”加强内部交流合作,与车间联合成立捣固焦操作技术和炉温调整管理攻关团队,借助工作室把顶装煤改捣固焦生产操作调节技术推广出去。“王鲁济设备精密点检工作室”以汽轮机、TRT发电机组动平衡为攻关方向,学习掌握尖端技术,改变了此类故障处理必须依靠外部公司和专家的现状。

济钢炼铁厂7个职工创新工作室让“创新”有了辐射全员的平台。在这个创新的舞台上,工作室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针对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方面的热点、难点、瓶颈问题,推行“问题是管理资源”的理念,严格实行创新项目立项、定责、实施、时限、评价、发布、推广的工作流程,走出了一条“问题变课题、课题出成果”的创新之路。

用精益思维和科学方法诊断问题,通过管理、技术创新手段,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更大的价值,已成为工作室职工的共识。工作室成员走上讲台,倾囊传授自己的先进经验、技术已成为工作中的常态,大家带着问题学,轮流当老师,在工作室的带动下,人人主动思考问题,人人踊跃献计献策,思想上敢创新,技术上有突破的氛围日益浓厚。

创新,激发了职工超越、领先的能量。在当前的严峻形势面前,职工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创新创效的“动力源”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单位:山钢集团)

□ 责任编辑 姜海霞

猜你喜欢

炼铁厂济钢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新疆喀炼铁厂铜铅锌矿床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判别
炼铁厂优化烧结技术的有效生产相关研究
山钢济钢瑞宝电气公司成为省级5G试点示范单位
济钢高炉排碱排锌技术措施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济钢3#1750m3高炉操作制度的持续优化
济钢3#1750高炉热酸处理炉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