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作用
2017-11-01李芳
李 芳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作用
李 芳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模式将其分组为:对照组用鼻饲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全面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护理效果,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 预防性护理(观察组)干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预防性护理模式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鼻饲并发症少,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预防性护理;特重型脑外伤;鼻饲并发症
临床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于3~5分之间的患者为特重型颅脑外伤,此种患者极易发生鼻饲并发症,应给予患者适宜的护理,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以便降低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次依不同干预模式将所选患者40例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3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6.58±5.91)岁;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为(37.82±5.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本组用鼻饲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方法
本组用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鼻饲导管、胃肠道、感染等方面预防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护理效果,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
1.4 效果判断标准
临床护理效果为3种:显效为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改善程度≥80%;有效为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改善程度80%~40%;无效为经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改善程度<4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0.0%少于对照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95.0%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特重型脑外伤属危害性极大的一种脑外科创伤,临床治疗难度大,鼻饲可给予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充分的营养需求,更可有效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但患者鼻饲过程中极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腹泻、感染、脱管等方面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临床治疗效果。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过程中应给予有效适宜的护理措施,尽早预防患者发生鼻饲并发症的情况,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1]。
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内容为:(1)鼻饲导预防性护理[2]。务必妥善固定患者的导管,鼻饲所用导管务必细孔柔软,不可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刺激,为患者鼻饲后要用温开水彻底冲洗导管。选择左侧卧位为患者鼻饲,将床头抬高大约45°,并严格控制鼻饲输注速度,要将鼻饲速度控制在10 mL/min,避免患者误吸;(2)恶心/呕吐、胃潴留、感染预防性护理。为患者进行鼻饲时务必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速度要由慢到快,要尽量避免开始流量过大或流速过快而导致患者恶心,鼻饲完成后不可让患者即刻翻身,避免体位变化或是咽喉刺激而造成呕吐;(3)腹泻/便秘预防性护理[3]。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严格控制鼻饲过程中的输注量、温度、鼻饲液浓度等,有效降低患者腹泻发生率,并可于患者病情允许下让患者摄入适宜的纤维素,确保充分的液体摄入,再给予患者舒适的腹部按摩,有效减少便秘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选择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患者鼻饲并发症少,护理总有效率可达95.0%。
[1]李海枫.探讨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对策[J].特别健康:下,2014(10):422-422.
[2]杨 娟.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31-32.
[3]吴启云.预防性护理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效果[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4):102-102.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8.87.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