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着力拓宽产业富民路径
2017-11-01沈龙伟阮庆文
特约记者/沈龙伟 本刊记者/阮庆文
江苏着力拓宽产业富民路径
特约记者/沈龙伟 本刊记者/阮庆文
脱贫攻坚关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紧紧围绕“两聚一高”战略部署,以促进省重点帮扶县精准脱贫为目标,结合重点帮扶县的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实际,落实干部挂钩、南北挂钩、科技挂钩、企业挂钩、项目清单、政策清单等“四挂钩两清单”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工作。
一、企业挂钩,架起富民新桥梁
农业龙头企业南北挂钩是贯彻落实“四挂钩两清单”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省重点帮扶县产业富民工作的重要举措。省农委副主任祝保平表示,苏南、苏北各地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打通沟通渠道,放大合作效应,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层次,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脱贫。
一是认真调查研究,排出一批清单。苏北地区,特别是重点帮扶的12个县(区)要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化短板,围绕主导优势特色产业,排出亟需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清单。苏南农经农业部门要掌握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状况,了解企业外向拓展意愿,排出苏南农业龙头企业赴苏北投资合作的意愿清单。
二是加强招商引资,落实一批项目。苏北五市及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要坚持需求导向,主动走出去,定期到苏南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拜访有实力、有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邀请他们通过直接投资、自营、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到苏北省重点帮扶县(区)投资。借助类似于盱眙龙虾节、沭阳花木节等有影响力的载体,吸引海内外的客商来投资洽谈。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出台农业招商引资政策,帮助企业进一步落实用地、用电、税收等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三是发挥龙头优势,带动一批农户。苏南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但普遍受到土地、劳动力、农产品原料等约束。要充分利用苏北资源优势,建立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带着农户发展;通过就地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自身的市场、装备、信息等优势,发展现代流通业和“互联网+”等新业态,畅通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四是坚持分类指导,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苏北五市及重点帮扶县要完善投入机制,在加大对落户龙头企业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要探索财政补贴项目资金入股龙头企业,让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获得稳定的股权收益。在苏北落户的龙头企业要优化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二次分红等方式,与贫困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采用“企业+基地+农户” “企业+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与贫困农户、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要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带动有就业能力的低收入户增收致富。
二、园区对接,打造富民新高地
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和新板块,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着区域性不平衡,苏南的园区投入水平、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普遍比较高;苏北的园区规模较大,南北园区有很大的互补合作空间。对此,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表示,江苏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南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挂钩对接。
一是完善园区发展规划。规划水平直接影响到园区建设水平。今年以来,国家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里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对园区建设和发展提出新的明确要求,这些要求都要在园区的发展规划中体现。挂钩对接的园区要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要求等方面,帮助修编完善园区发展规划,细化重点建设内容,并确定园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二是加快提升园区科技水平。苏南的园区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对苏北园区的科技对接。共享农业科研院所等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园区科技人员和专家,帮助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到园区兴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创办产学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培训基地等。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着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孵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园区科技支撑水平。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是创新优化园区发展机制。苏南的园区在与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引人留人政策、金融扶持政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要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投入、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引进入园主体、吸引科技人才、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创建产品品牌、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帮助挂钩园区出点子、想办法,加大园区建设机制创新力度,建立园区建设科学发展机制,形成园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要重点加大本地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在园区就业创业机制创新,出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培育提升生产技能、提高造血能力,帮助其在园区就业创业,形成稳定的就业创业机制。
三、政策扶持,拉长富民新杠杆
苏北地区是江苏农业主产区,也是财政投入“三农”的重点区域。省农委副主任徐惠中表示,苏北各地要用足用好各项农业产业富民政策,优化资金投入结构,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优先支持对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项目,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省农委、省财政厅决定在今年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专项中,切块安排1亿元扶持资金,专门支持省重点帮扶县(区)农业产业富民工作,按照聚焦富民、聚焦产业、聚焦科技的思路,由各地按照项目管理规定自主安排使用。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过程中,各地要注意把握好三条:
一是聚焦产业富民。要围绕农业产业富民“四挂钩两清单”机制要求认真筛选项目,突出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突出向经济薄弱村倾斜,支持乡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新、扩、改建项目。优先支持符合当地产业特色、具有市场比较优势的项目;优先支持有一定发展基础、能尽快建成见效的“短平快”项目等。
二是完善项目实施机制。项目实施除通过土地流转、安排就业等形式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外,要积极探索创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研究落实激发农民参与经营、参与创业的措施和办法。要从有利于产业富民项目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出发,根据项目承接主体的经济实力和项目投资总额,合理确定项目补助金额和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并及时按程序拨付补助资金,促进项目加快建设。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重点帮扶县(区)政府要在项目组织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农经农业部门要牵头做好项目立项、方案批复、实施监督、指导服务、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工作,主动接受纪检部门全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四、科技挂钩,提升产业新层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育富民产业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省农委副主任蔡恒说,江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结合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成立16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团,并由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接单位和专家长期驻点,助推重点帮扶县农业产业富民工作。
一是助推培育一批主导特色产业。重点帮扶县(区)农业部门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突出融合发展,围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尽快梳理当地农业生产科技需求,建立目录清单,并会同专家指导团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接单位,制定年度农业科技帮扶实施方案。专家指导团要紧密结合重点帮扶县(区)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人文环境优势,切实当好参谋,主动出谋划策,围绕1~2个主导特色产业,通过建立工作站、送科技下乡等形式,推动科技、人才、项目等资源要素向帮扶地区集聚。围绕重点帮扶地区科技需求清单,通过巡回指导,点对点服务、手把手帮扶,指导当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最大限度满足地方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
三是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重点帮扶县(区)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继续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宣传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留得住、见得着、用得好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产业帮扶,对接一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增强其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要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低收入农户开展直接帮扶、订单帮扶、托管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低收入人群之间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放大科技富民的辐射效应。
五、调优项目,优化富民新载体
农业产业化项目是产业富民的重要载体。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认为,推动各重点帮扶县(区)抓细抓实农业产业化项目,要以项目推进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省农委将对省重点帮扶县(区)每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清单管理。
一是把握清单范围。清单涵盖各县区当年新增的所有农业产业化项目。这里的产业化项目是广义的,资金来源包括各级财政资金和各类社会投资,不单指各级财政支持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产业范围包括种植业(含综合种养)、园艺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创意休闲农业五大类;项目类型包括新建、扩建两类。
二是及时准确报送。项目清单实行季报制。各重点帮扶县(区)农经农业部门要按照“建成一批、推进一批、培育一批”的要求,对已建成、推进中、拟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展全面调查统计,确保情况摸清、数据准确。苏北各设区市农业部门负责统一扎口、审核把关。
三是强化清单管理。省农委将加强对各重点帮扶县(区)新增农业产业化项目清单结果应用。实行清单报送与工作效能考评相结合,把各地清单报送情况和项目建设成效作为全省农经农业系统工作效能考评的重要依据;实行项目绩效与资金量化分配相结合,把各地新增农业产业化项目绩效作为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实行项目推进与服务指导相结合,集中力量推动项目落地开花,强化跟踪指导,强化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促进项目发挥富民效应。
六、市场对接,开拓富民新领地
当前,农产品销售乏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搭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挂钩渠道,有利于产销衔接更加高效。省农委副主任徐惠中表示,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工作中,要在产品销售上谋出路、拓渠道,要突出与重点农产品市场的紧密对接,帮助农民卖得畅、卖得好,增加收益。
一是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目前,全省70多家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苏北每个设区市都已经建有至少1家,但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中只有涟水、灌云、沭阳、泗阳四个县各建有1家批发市场。各地要充分认识市场建设对当地农产品销售的重要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鼓励有能力、有实力、有意愿的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建或改造升级一批营销渠道广、市场交易量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更好地带动农产品流通销售和农民增收。
二是建立与省级重点批发市场对接机制。各重点帮扶县(区)要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与省级重点市场构建紧密对接机制,利用市场的场地区位、销售渠道、设施配置等优势,把当地名特优新农产品销售出去。各批发市场要积极帮助协调省重点帮扶县(区)在市场设立展销窗口、交易场所、货物仓储等,在产品进场、信息服务、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便利或优惠。省农产品营销协会要主动参与进来,加强协调、沟通和服务。省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协会要利用开展境外促销服务的优势,引导和帮助重点帮扶县(区)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三是充分发挥品牌在市场开拓中的引领作用。各地要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将农业生产与当地的生态优势、文化特色等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引导支持各类农业主体创建特色品牌,通过建立有效的创建机制,让更多农民享受品牌带来的溢价收益。突出品牌在各类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江苏国际农业展览中心、苏宁易购江苏馆等载体,以及省农洽会、上交会、农民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和境外促销等平台,支持省重点帮扶县(区)开展宣传推介,以展促销,以销促产,切切实实把产业发展的成果转化成农民的收入。
滨海县大套乡同心村万亩果园项目
七、南北挂钩,驱动产业新发展
苏南、苏北结对帮扶,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共用。如何更高水平释放南北挂钩效应,省农委副主任蔡恒表示,要坚持资源融合、取长补短的原则,既要发挥苏南理念先进、资本雄厚、市场发达的优势,也要发挥苏北政策优惠、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优势,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特色富民产业。
一是做好动员。构建南北双方挂钩,是贯彻省委“两聚一高”战略部署,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富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南北双方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要唱好主角。苏南农经农业部门要把对口帮扶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专题研究、专人负责、专项推进。省重点帮扶县(区)农经农业部门要主动对接,完善政策,搞好服务,扎实推进南北共建项目落地生根。
二是做好互动。南北双方农经农业部门要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座谈研讨等形式,不定期地组织两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等开展交流学习,推动资源要素南北互动,共同推进苏南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资本、创业人才等向重点帮扶县(区)转移。对于有条件的南北双方,可探索尝试互派干部挂钩锻炼,共同推进南北对接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是做好对接。要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劳动力需求等方面信息对接平台,推动南北双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引导生产经营主体调整品种结构、营销策略,推动特色富民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劳动力有效、有序转移,切实增加低收入农户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