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毛主席留给华国锋的一东西竟轰动世界
2017-11-01罗雨施
◇罗雨施
解密:毛主席留给华国锋的一东西竟轰动世界
◇罗雨施
在华国锋看来,毛泽东写给自己的三句话,尤其是最后一句“你办事,我放心”,是将来自己正式成为接班人的最有力最重要的依据。在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976年4月30日晚上,毛泽东由华国锋等陪同,在中南海自己那放满了中国线装古籍书的书房里,亲切会见了来自友好国家新西兰的政府首脑——新西兰总理马尔登。
会见以后,送走了客人。按照毛泽东晚年的惯例,这时要由陪同接见的中央领导人向毛泽东汇报一下近期的主要工作。担当这一任务的,最初是周恩来。中共十大以后,是周恩来和十大新选出来的副主席王洪文。周恩来病重住院以后,是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周恩来逝世,邓小平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受到错误的批判以后,担当这一任务的便换成了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华国锋抓紧时间,简明扼要地向毛泽东汇报了近段时间中央的主要工作和全国的形势,最后说:“全国总的形势很好,也有几个省的形势不大好……”
毛泽东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认真地思考着,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自己亲自选定的外表憨厚的接班人。
这时,毛泽东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没有工作人员的搀扶,甚至不能自己站起来。在华国锋汇报完工作以后,毛泽东为了表示对华国锋的信任和支持,拿起放在沙发旁小茶几上的铅笔,十分费力地用劲在白纸上写下了:
慢慢来,不要着急;
照过去方针办;
你办事,我放心。
写罢,毛泽东把白纸交给了华国锋。
这三句话,虽然字写得不太清楚、十分潦草,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是,熟悉毛泽东笔法的人,只要稍加辨认,仍不难看出,这是千真万确、独具一格的“毛体”。一个年近83岁的久病老人,能够克服身体不便的困难,写下这三行字,已经很不容易了。
毛泽东手书给华国锋的这三句话,表示了对华国锋的无限信任和有力支持。
华国锋深深体会到了毛泽东写给自己这三句话的分量和含义,立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向在京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作了传达。与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了亲笔记录。
在华国锋看来,毛泽东写给自己的这三句话,尤其是最后一句“你办事,我放心”,是将来毛泽东去世以后,自己正式成为毛泽东接班人的最有力最重要的依据。在毛泽东逝世以后,华国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1976年6月15日,早已重病在身,自知将不久于人世的毛泽东,在病情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将自己最后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召到了病床前。
毛泽东——这位早在青年时代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魄宏大的诗句,立志要“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人,直到暮年,仍然保持着敏锐的思维和清醒的头脑。他要向自己的接班人华国锋亲自交代一下后事。
毛泽东对华国锋及当时也在场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如果说毛泽东有遗嘱的话,这就是毛泽东的“政治遗嘱”。83岁的毛泽东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但他既没有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无力去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了。他在1966年致江青的一封信中所提到的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设想,到他临终之际也没有能够实现。
1976年9月8日晚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即将结束对中国访问的西萨摩亚国家元首马列托亚·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正在举行访华答谢宴会,宴请中国的党、政、军重要领导人,庆祝此次访华取得圆满成功并对在华期间受到的盛情款待表示谢意。正当宴会进行到高潮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了毛泽东病危的消息。
华国锋作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是这场宴会的主宾,接了电话以后,华国锋匆匆讲完话,没有等宴会结束,便向主人告别,驱车迅速赶到中南海。就在这天晚上,毛泽东停止了呼吸。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与世长辞。
华国锋曾经是毛泽东去世之后中国的英明领袖,同时身兼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在与邓小平等元老的角力中,憨厚的华国锋很快就退出了中国的政治大舞台。之后漫长的岁月,他虽然保留了中央委员的身份,但他完全退出了公众的视野,他的出行也受到很多的限制。
使华国锋陷入被动的是“两个凡是”,华国锋当年为了稳定形势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默认了“两个凡是”的政治主张。“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泽东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必须坚决执行。
“两个凡是”最早在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的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中提出。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走访华国锋出生地
华国锋的出生地,就在交城老县城的永宁南路46号。那是一座典型的晋中农家小院。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就出生在这里。
华国锋其实姓苏,原名苏铸,华国锋的祖籍是河南范县苏家堡。华国锋的父亲苏庆惠15岁进交城县隆盛裕皮坊当学徒。东家王酋见苏庆惠老实能干,将次女王二女嫁给苏庆惠。王二女婚后连生四子。华国锋在1948年亲笔填写的《干部成分调查表》上所载:“我兄弟原四个,我三哥生下时,我大哥死。我生下时,我二哥死。”因此最后成人的只有华国锋和他的三哥。
华国锋的父亲苏庆惠成为东家女婿后,升为隆盛裕皮坊的二掌柜。所以华国锋在1948年填写《干部成分调查表》时,家庭成分一栏写了“商人”。按照华国锋自述,他7岁时,也就是1928年,父亲苏庆惠去世,终年54岁。
乡音难改,华国锋后来一直讲一口浓重的山西交城话。红色之路的起点
沿着老城的永宁南路,相隔几百米,是华国锋的另一处故居。华国锋家并无自己的房屋,曾经迁途多次,租过多处房子。
苏庆惠去世后,靠着娘家的接济,35岁的苏妈妈带着两个儿子艰难度日,坚持送两个孩子上学。
1935年14岁的华国锋毕业于裕城内完全小学校,考入交城县“商业职业学校”,学习到1937年。所以,华国锋后来在填写履历表时,“文化程度”一栏总是写“中学文化程度”。
交城地处晋绥边区,很早就有中共党组织活动。在华国锋上中学的时候,离学校不远处住着两个中共地下工作者。华国锋在那里看了一些进步书刊,倾向革命。
1938年6月,华国锋离家上了交城山,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抗日游击队。他化名“华国锋”,取义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后来他以“华国锋”这一化名闻名于世,以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苏铸。如今,华国锋的子女仍用苏姓,并不姓华。
1938年10月,由李伯林为介绍人,17岁的华国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华国锋走上了红色之路。
游击队里的“华政委”
地处吕梁山脉的交城,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山地,交城县城北3公里的卦山,便于周旋和隐藏,是当年与日军打游击的好地方,也是华国锋当年打游击的据点之一。1939年,18岁的华国锋担任抗日根据地晋绥边区第八专区汾阳县牺盟会特派员,在汾阳一带,开展抗日游击工作。
1940年初,19岁的华国锋在山西交城县担任了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45年,24岁的华国锋担任了中共交城县委书记、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从此,人们称华国锋为“华政委”。诚如那首交城民歌所唱:“交城的大山里来了游击队,游击队里有咱的华政委。”
1949年1月,28岁的华国锋担任中共晋中第一地区委员会宣传部长。这时,华国锋与韩芝俊结婚。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国南方,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抽调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以便接收南方的城乡。武光回忆说,当时华北的干部差不多是走一半,留一半”。武光和华国锋都是属于“走”——南下的。
1949年8月,华国锋担任中共湖南省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决定华国锋命运的是1952年,他调任湘潭县委书记,1954年,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湘潭是毛泽东的家乡,华国锋成为毛泽东家乡的“父母官”。
起伏的命运
1955年夏,毛泽东第一次注意到了华国锋的名字。那年7月,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华国锋学习报告后,写出数篇呼应文章。这些带有浓郁湘潭乡土气息的文章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1955年秋,毛泽东来到湖南视察,在长沙第一次接见了担任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面相忠厚的华国锋给毛泽东留下了老实厚道、忠诚可信的印象。
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问题牵连到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毛泽东亲自提名华国锋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由于毛泽东的看重,1970年11月,华国锋当选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此后,华国锋地位一路上升。
在1980年8月30日至9月10日召开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华国锋辞去了国务院总理的职务。这样,华国锋失去了他在“政”方面的最高职务。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接替华国锋,出任中共中央主席;邓小平接替华国锋,出任中央军委主席。这样,华国锋失去了他在“党”、“军”方面的最高职务,逐渐淡出功过政坛。
此后,华国锋仍是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
2002年2月中共十六大召开时,已经81岁的华国锋由于年事过高,没有成为十六大中央委员候选人,但仍是十六大特邀代表。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时,86岁的华国锋依然是特邀代表。
叶落归根思故乡
华国锋生前曾吩咐后事:“让我回卦山吧,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他的骨灰暂时安放在北京八宝山。
2008年9月22日,华国锋之子苏彬、苏华以及华国锋的老秘书曹万贵来到交城卦山,为华国锋选择墓址。亲属提出选择墓地的“四不原则”,即“不占用耕地、不与民争地、不破坏环境、不损坏古迹”。他们选中卦山南麓的荒山石坡,作为墓地。
2009年4月8日,华国锋墓奠基仪式在交城县卦山南麓举行,山西省委原书记李立功主持了奠基仪式。预计一年之后,华国锋墓落成,华国锋可以魂归故里了。
“三老四帅大闹京西宾馆”的历史真相
陈晓楠:解决“四人帮”的问题,还在毛泽东病重期间,党内已经有酝酿,最早可以说是中共元老之间的个别议论,这其中,叶剑英元帅起了举轻若重的作用。叶剑英和“四人帮”的公开对抗,可以追溯到1967年,发生在京西宾馆的会议。
会上为维护军队稳定,反对江青等中央文革小组主要成员插手军队,叶剑英和徐向前等老帅进行抗争。叶剑英当时为此大发脾气和江青拍了桌子,震裂了小指骨,这就是著名的“三老四帅大闹京西宾馆”的事件。
在十几天后的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上,叶剑英和其他的老将老帅,再次对中央文革小组,乱党乱军迫害老干部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抗争。然而,毛泽东把这次会议,最终定性为“资本主义复辟的逆流”,史称“二月逆流”。
文革后期,叶剑英多次支持邓小平复出工作,但是一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袭来。叶剑英又再次受到“四人帮”的攻击,最后被迫“养病”赋闲在家。但是此刻,叶剑英仍然身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要职。而他的在军队和老干部当中的威望,使他成为酝酿解决“四人帮”的问题的中枢。
在此后粉碎“四人帮”的过程当中,这位老帅又和华国锋一起运筹帷幄,指挥了人生当中最后一次,也是最为精彩的。
粉碎四人帮毛泽东生前党内已有酝酿
陈晓楠:晚年的毛泽东最终没有将最高权力交给“四人帮”。进入1976年,周恩来的去世,“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和随后发生的“四五运动”让局势更加严峻。事后看起来,粉碎“四人帮”,具有广泛的党内基础和社会基础。“九一三”事件之后,被打倒或受冲击的党内老干部们,已经有很多的反思。很多老干部也对“文革”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很多普通党员、干部和广大国民对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也心生厌倦。1975年的邓小平整顿,一度给人们带来些希望,但不久以后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又使得人们希望破灭,对“四人帮”也更加痛恨。这些怀疑、不满、厌倦、痛恨的情绪终于酿成1976年4月的“天安门事件”。这场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抗议“四人帮”的运动,是“文革”结束之前,党内外不满情绪的一个总爆发。虽然它遭到强行镇压,但是表明“文革”的极“左”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也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民意的基础。
感人场景天安门事件叶帅在人群中
短片:今天成前上万的工农兵同志涌向天安门,这就是人心所向,总理爱人心,人心热爱周总理,这就是历史的最好的见证。
解说:在1976年清明节的悼念活动中,有一位老帅也悄悄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他就是在军队和老干部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叶剑英。
周美华(解放军三零一医院护士):在清明节那一天,首长起床以后,大概是下午3点多钟的时候,就悄悄地拉着我和马头,让我们一起陪他到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悼念周总理的那个盛大的场面。开车到了天安门广场,当时车开得很慢,天气也比较阴沉,这时候我们从纪念碑的右侧,绕到它的右侧转了一圈。几次在这过程中,几次首长要下车去看一看,但是都被我们给制止了。
揭秘:叶剑英粉碎四人帮的“尚方宝剑”
陈晓楠:对于自己的妻子,毛泽东还多次讲过,她(江青)并不代表我,她只代表她自己。并要求她,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1974年12月23号,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就说江青有野心,有没有,我看是有的。毛主席还当面批评王洪文,你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是要摔跤的。1975年5月3号,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四人帮”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并且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
王文礼(原叶办秘书):主席讲的当中讲过,这个“四人帮”的问题特别讲过,(这个问题)今年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我们知道主席解决“四人帮”的决心。
丁家琪(叶剑英传记组组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个东西是非常管用的,叶帅把它视为“尚方宝剑”,后来就是抓四人帮这些东西,它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武器。
毛泽东最早批评“四人帮”是在何时
解说:有关毛泽东批评“四人帮”的说法,最早来自1974年,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了江青,警告她“不要动不动给人戴帽子”,并批评了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帮,说你们要注意,不要搞成四人宗派,她(江青)也算是上海帮。
刘诗昆:在1974年、1975年那段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毛主席一再批评“四人帮”,一再特别批判江青,在中央的会多次,所以这个“四人帮”的词怎么来,就是那个时候毛主席讲的。
驱散天安门悼念群众 “四人帮”大会堂喝酒
解说:在杨正泉看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宣传机构的做法,激起了当时中国人的强烈不满。1976年上半年,民间纪念周恩来的活动层出不穷,就在这一年的清明节,天安门广场上的悼念活动达到了高潮。
嘉宾:我如实地说,在中央电台那个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事件的时候,跟着那时候“四人帮”那个调子,是宣传得很起劲。就在四五那一天,把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给驱散以后,我听到我的一个领导说,“四人帮”的人和中央的有一些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都一直在人民大会堂,在人民大会堂的上层,通过那看着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当把这些人驱散以后有些人就高兴说,干杯,倒上茅台干杯。把这个消息就传回来,说是,紧接着又说,你们一定要播好这消息,播好这些文章,但是我说明白一点,这并不代表着电台的人心。
王洪文曾被定为毛泽东接班人
解说:1965年,由江青、张春桥组织下,姚文元编写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革”前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一直是中央文革小组的主要成员,对“文革”的发动和打倒所谓“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69年中共九大上,三人全部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是在这次会议上,林彪成为了中央唯一的副主席,毛泽东法定的接班人,1971年,在“副统帅”林彪出逃并丧命之后,造反派起家的王洪文从上海上调中央,不久就和江青等三人结成联盟,1973年,中共十大上,王洪文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一度被视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这个时候,“四人帮”势力空前强大。
华国锋隐退27年对一件事绝口不提
陈晓楠:2008年8月20号,曾经担任中共中央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对于很多人来说,华国锋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名字,但也是一个从显赫到沉寂转换得最快捷的名字。但是,很多人不会忘记,没有华国锋便没有“四人帮”的垮台和文化大革命的终结。粉碎“四人帮”可以说是华国锋一生最辉煌的业绩,然而遗憾的是,自1981年6月,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起,华国锋度过了二十七年远离公众视线的生活。对于粉碎“四人帮”这一重大事件,这个远离政治的老人一直保持沉默,从未公开谈论和发表意见。
【摘自《名人传记》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