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临床资料研究与分析

2017-11-0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免疫性皮质激素计数

袁 萍

(贵州遵义医学院附院血液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3)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临床资料研究与分析

袁 萍

(贵州遵义医学院附院血液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3)

目的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点,分析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IT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并探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60例患者中22例发病前有感染史,34例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47例患者表现为慢性的过程,51例患者有出血的表现。发生出血的患者在发病的时候血小板计数比没出血的患者低;在治疗方式中60例初诊ITP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者以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法,有50例出现了治疗反应;有出血情况的患者比不出血的患者疗效好(P<0.05),Hp感染组34例联合抗Hp治疗总有效率较Hp阴性组高(P<0.05)。结论ITP患者一般表现为慢性的过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仍然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减少程度选择联合治疗方案;诊断ITP患者应常规作Hp感染检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发病机制仍然不十分明确,研究认为可能与自身抗体产生及B、T细胞功能异常相关[1]。目前对于ITP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为糖皮质激、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配合输血小板、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素、利妥昔单抗及脾脏切除等方法。为了进一步分析ITP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的效果,本次笔者进行以下的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临床确诊的ITP患者60例,患者资料的年限为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5.6±19.0)岁,就诊时病程(4.1±0.2)个月。急性型13例(21.7%),47(78.3%)例患者表现为慢性的过程。

1.2 方法

1.2.1 考察指标的收集

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是否具有感染史、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是否HP感染、治疗过程、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

1.2.2 临床治疗方法

①激素治疗,泼尼松1 mg·kg-1·d-1或地塞米松10~15 mg·d-1,待患者的出血症状改善并且疗程在3~4周以后逐渐减少剂量。或地塞米松40 mg·d-1,连续使用4 d,然后根据血小板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如果用药两周以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仍然低于50×109/L,就重复一次使用地塞米松。②如患者出血症状重,或同时合并其他疾病需减少激素用量,则同时加用免疫球蛋白:0.4 mg·kg-1·d-1,连续使用5 d。③如常规剂量激素治疗4周无效,则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u·d-1连续使用7~14 d,或免疫抑制剂2 mg/d的长春新碱,1/周,共4周;4.0~6.0 mg·kg-1·d-1,的环孢素A。④利妥昔单抗100 mg/次或每次375 mg/m2,1次/周,共4周。⑤支持治疗:感染者抗病毒或抗细菌(包括抗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治疗,止血药物及输注血小板等支持治疗。

1.3 临床疗效判断

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学》的ITP疗效标准[2],分显效、良效、进步、无效。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良好+进步。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发病诱因

60例患者中22例发病前有感染史,14例为上呼吸道感染,3例支气管炎,2例肺炎,2例肠炎,1例泌尿系感染,感染至发病时间为1-18d。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出34例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Hp感染组34例联合抗Hp治疗总有效率31例(91.18%),Hp阴性组26例总有效率19例(73.08%),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临床症状

51例患者有出血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淤点、瘀斑、月经过多、口腔牙龈及鼻出血。9例患者没有出血症状仅仅表现为乏力等非特异性的症状。

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与其他(乏力或无出血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表现患者血小板计数表比较(n)

2.3 两组初治ITP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5.24% vs 76.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治ITP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n(%)]

2.4 两组初治ITP患者血小板上升及≥100*109/L时间比较

联合组开始上升时间早于单药用药组,中位时间3.8(2-6)天 vs 10(5-15)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血小板恢复≥100*109/L时间比单药用药组短,中位时间7.6(5-10)天 vs 12.7(6-18)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5 不良反应

有21例出现了治疗反应,其中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4例出现血糖的升高,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痤疮、满月脸多毛等。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药用药组,19.04% vs 43.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ITP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出血症状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目前临床诊断仍然是一个排除性诊断。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发现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8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且有出血症状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没有出血患者,说该种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与出血关系密切。在本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有出血情况的患者比不出血的患者疗效好(P<0.05),结果与前人报道的基本一致[3]。

ITP治疗的目的是使血小板数快速上升达安全范围,避免发生致命性出血,对于血小板数<30×109/L或临床有出血表现者应给予治疗。临床的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在我院大多数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或激素+免疫球蛋白的联合治疗方法,总有效率83.33%。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而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总有效率76.92%,进一步比较联合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100×109/L时间较单药组早,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且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药用药组。说明免疫球蛋白在ITP治疗中有明显优势,血小板恢复快,特别是对血小板降低明显临床有严重出血症状的患者,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可降低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严重出血风险,且可进一步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减少激素副作用的发生率,进而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经济条件允许条件下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初治ITP治疗的常规方案使用,以利于早期获得良好疗效,并降低激素副作用。在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无效的10例ITP患者,6例经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其中5例有效,另有4例患者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无效的1例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3例)、环孢素A(2例)后,仍有1例无效,加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次仍无效。其中有12例ITP患者病情复发返院,再次经糖皮质激素或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仍有效。

各种感染是ITP常见的发病诱因。Hp感染是一种广泛人群感染的细菌,寄生于口腔和胃,诱发多种胃肠道疾病和胃肠外疾病。Hp感染与ITP之间存在相关性,国内外有研究显示成人和儿童的ITP发病可能与Hp感染有关[4-5]。我院诊断ITP患者中发现24例Hp感染,通过比较经抗Hp感染治疗组总反应率高于与Hp阴性组。

最后,经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一般表现为慢性的过程,对于诊断ITP患者应常规作Hp感染检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仍然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条件允许条件下免疫球蛋白亦可作为初治ITP治疗的常规方案使用,可缩短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减少激素副作用的发生率。

[1] 杨 敏,刘文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24(3):958-962.

[2]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37-1642.

[3] Cohen Y C,Djulbegovic B,Shamai-Lubovitz O,et al.The bleeding risk and natural history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low platelet counts[J].Arch Intern Med,2000,160(11):1630-1638.

[4] Stasi R,Willis F,Shann MS,et al.Infectious causes of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Hematol Oncol Clinics North Am,2009,23(6):1275-1297.

[5] 卢 洁,王春美,许松涛,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转归的关系.[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41-44.

R558.2

B

ISSN.2095-8242.2017.38.7370.02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免疫性皮质激素计数
古人计数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这样“计数”不恼人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