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资助
2017-11-01丁晨莹
隐形资助
最近,中国科技大学学生“Shannon”在网上发文表示,因家庭困难,大学期间每天在食堂吃饭的花费不超过6元,有一天他突然收到学校邮件,让他去领取360元补助,这才得知,学校通过监测学生的饭卡消费情况,给予每月消费低于200元的同学生活补助。这件暖心的事瞬间获得上万网友的点赞。
精准判断贫困生是个技术活,一些高校为此可谓煞费苦心。有的学校让学生当众演讲,讲述贫困状况;有的拿是否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硬性标准来衡量;有的甚至还为贫困生划定了消费水平线,一旦超过,就取消被资助资格。
中科大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创“隐形资助”,目的是让贫困生能更有尊严地接受帮助,但一开始也存在不少漏洞。如有的女生因节食瘦身导致食堂消费较低,部分同学在校外吃饭,还有少数本地学生经常回家用餐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成的数据与学生的真实条件不符。
但校方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不断改进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删除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坏数据”,利用网络对学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为真正的贫困生提供资助。至今,中科大已“隐形”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
此外,中科大还利用数据分析手段,面向全校学生建立了涉及学业、健康等方面的六大预警与援助系统,例如通过校园卡的刷卡数据,判断教学楼、图书馆人流量的变化,增减空间和座位;通过上传学生的课程学习信息,系统自动将有学业异常的预警学生名单派送给班主任……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一发现异常,其他数据也能跟上做进一步分析。
相关主题:人文关怀/善意/尊严
在善意的人文关怀中保持受助者的尊严。
“人文关怀”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想要表达善意却常常让受助者遭遇尴尬,甚至伤害其自尊心。究其原因,是公益活动主办方忽视了“隐私保护”的问题。“隐形资助”既让助学金真正选准了对象落到了实处,又让受助者在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保持了应有的尊严。
相关主题:创新/策略/人与科技人与科技,相得益彰。
在过去,要甄别贫困者,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骗保骗助现象屡见不鲜,真正的贫困者却难以得到资助。中科大利用科技手段,解决了单靠人工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面向全校学生建立了六大预警与援助系统,使得“人文关怀”更趋科学化、人性化。人推动科技发展,科技又反过来造福于人。正确地、合理地利用科技,将科技融入学校的管理,是一种创新。也因为学校始终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一步步完善方法,最终使人与科技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素材提供:丁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