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2017-11-01于晓丽王英姿张伟栾炳辉石洁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乳熟期拔节期病株

于晓丽,王英姿,张伟,栾炳辉,石洁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5500)

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于晓丽,王英姿,张伟,栾炳辉,石洁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5500)

为明确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烟台各县(市、区)小麦不同生长期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确定该病害在烟台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初步确定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确定不同品种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烟台市9个县(市、区)监测点小麦从越冬期开始各生长期均有纹枯病发生,发病高峰期病株率在60.63%~81.28%之间,莱州病株率最高,龙口病株率最低;烟台地区小麦苗期至成熟期均有纹枯病发生,与温度、降雨和湿度密切相关;调查的31个小麦品种中,无免疫、高抗和中抗品种,有9个中感品种,22个高感品种。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气象因素;品种;烟台地区

小麦纹枯病(wheat sharp eyespot)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3]。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各小麦产区发病面积逐年增大,危害十分严重,其发病受到土壤中病原菌菌量、气候、栽培制度、品种抗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病害发生程度也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4-6]。

烟台是山东省重要的冬小麦产区之一。随着烟台地区小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连作年限、氮肥用量及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2013—2015年,根据调查,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每年发生面积均在6.67万公顷以上,是烟台地区小麦的主要病害,成为影响烟台小麦产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田间调查了烟台不同县(市、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纹枯病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不同品种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等,初步确定了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为纹枯病的田间防治和小麦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烟台不同县(市、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调查

于2015—2016年度,对烟台市莱州、招远、莱阳、海阳、龙口、福山、莱山、牟平和栖霞等9个县市小麦6个不同时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纹枯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每县(市、区)固定调查10块麦田,每块麦田5点取样,每点100株,调查病株数,计算病株率。

1.2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调查

固定烟台市福山区一小麦地,小麦品种为烟农15,2012—2014和2016年对小麦不同时期(秋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纹枯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株,计算病株率。在试验地周围建立一个小型气象监测站,记录每日气象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对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

1.3不同品种小麦纹枯病的抗性情况调查

于小麦成熟期在小麦种质资源圃中调查31个小麦品种纹枯病发生情况。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记录发病率,并计算病情指数。调查及计算方法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7]。抗性系数(X)=1-调查品种病情指数/发病最重品种病情指数。相对抗病性分级标准为:免疫(I):X=1.00;高抗(HR):0.8

2 结果与分析

2.1烟台不同县(市、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

对烟台不同县(市、区)小麦不同时期纹枯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1)显示,9县(市、区)纹枯病从越冬期到灌浆期均有发生,发病高峰期为灌浆期,病株率在60.63%~81.28%之间,以莱州发病率最高,龙口发病率最低;其中莱州、招远、莱阳和海阳四个主栽区病株率均在77%以上,发生普遍。根据地理位置分布分析结构显示,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总体发病趋势为东部较轻(如莱山区和牟平区),西部较重(如招远市和莱州市),北部较轻(如龙口市和栖霞市),南部较重(如莱阳市和海阳市),小麦主要种植区发病较重(莱州、招远、海阳、莱阳),非主产区发病较轻(莱山区、牟平区、栖霞市)(图1)。

表1 2015—2016年度烟台不同县(市、区)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

图1 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2.2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

2012—2014、2016年调查纹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如图2所示,四年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秋苗期至乳熟期均有纹枯病发生,整个发病过程可分为四个发病阶段,冬前秋苗期,病株率较低,为发病初期;随着气温降低,小麦进入越冬期,病菌亦停止活动,为病害越冬静止期;开春后,小麦返青,此时田间发病略有增加,之后病菌活动增强,病株率不断增加,拔节期开始进入病情回升期;到灌浆期至乳熟期病株率达到最高值,进入病害发生高峰期。

图2 2012—2014、2016年四年烟台小麦不同时期纹枯病发生情况

2.3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2012—2014、2016四年对小麦试验地气象因素进行监测,结合纹枯病发生情况,对病害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从小麦返青期开始,温度开始逐渐回升,纹枯病病株率开始增加,拔节期到抽穗期,降雨量增加,平均湿度增加,纹枯病病株率迅速增加,至乳熟期达到峰值(图3A);2013年,从小麦返青期开始,温度开始逐渐回升,降雨量也一直较多,平均湿度不断增加,纹枯病病株率开始增加,至乳熟期达到峰值(图3B);2014年,从小麦返青期开始,温度开始逐渐回升,纹枯病病株率开始增加,拔节期至抽穗期降雨量大增,平均湿度较高,纹枯病迅速增加,至乳熟期达到峰值(图3C);2016年,从小麦返青期开始,温度开始逐渐回升,纹枯病病株率开始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降雨均较多,平均湿度较高,病株率自拔节期迅速增加,至乳熟期达到峰值(图3D)。

图3烟台市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纹枯病发生规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2.4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品种关系

为研究不同品种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情况,对小麦种质资源圃31个小麦品种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2)显示,中麦175病情指数为71.5,最感病。以中麦175为参照,计算其余30个品种的抗性系数,所有品种的抗性系数在0~0.55之间。因此,在所测小麦品种中,无免疫、高抗、中抗品种,有9个中感品种,分别为烟农25、烟农194、烟农173、山农18、岱麦2173、淄麦35、泰麦1918、菏麦0666和齐都5号等,其余22个品种均为高感品种。

表2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病性

3 讨论与结论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小麦各生育时期均可受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8-10]。由于该病分布广,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明确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因素和发生规律,能够为当地田间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前人研究显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播种期、肥水管理等密切相关[11],淮北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质地、播期、施肥和气候等密切相关[9],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因素、耕作制度等也都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10]。山东省是中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烟台地区是山东小麦的重要产区之一。本课题组连续多年对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跟踪调查,明确了纹枯病在烟台地区发生普遍而且严重。首先,纹枯病的发生情况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相关性:总体呈现东轻西重、北轻南重的趋势,这可能与该地的沿海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第二,该病发生程度与是否为小麦主产区关系密切:小麦主产区发生较重,非小麦主产区发生稍轻,这可能与主产区大面积种植小麦、连作年限增加及感病品种种植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三,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与小麦品种关系不大:被调查的31个品种均对小麦纹枯病呈现中感或高感,若能培育出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则对防治纹枯病非常重要;第四,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纹枯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和湿度均密切相关。从返青期开始,温度逐渐回升,纹枯病的发生逐渐加重;拔节期至抽穗期降雨较多,湿度较大,病害发生重且发展迅速;至小麦收割前乳熟期达到峰值。因此在对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进行防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气象、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当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适期合理用药,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成本。

[1] Clarkson J D S, Cook R J. Effect of sharp eyespot (Rhizoctoniacereatis) on yield loss in winter wheat[J]. Plant Pathology, 2007, 32(4):421-428.

[2] MacNish G C. The use of undisturbed soil cores to study methods of controlling rhizoctonia patch of cereals[J]. Plant Pathology, 1984, 33(3):355-359.

[3] Prew R D, Mcintosh A H. Effects of benomyl and other fungicides on take-all, eyespot and sharp eyespot diseases of winter wheat[J]. Plant Pathology, 2007, 24(2):67-71.

[4] 贾廷祥, 吴桂本. 我国小麦根腐性病害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28(3):41-48.

[5] 张会云, 陈荣振, 冯国华,等. 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27(6):1150-1153.

[6] 陈健华, 张炽昌, 徐东方,等. 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169-170.

[7]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8] 吴仕琴, 陈吉祥, 王勋芳. 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8):172,175.

[9] 程贺, 杨光. 淮北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 1993,21(3):228-232.

[10] 王裕中, 吴志凤, 史建荣,等.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与病害消长因素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21(2):109-114.

[11] 李洪连, 宋家永, 吕国强,等.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1999,19(5):57-60.

StudyonOccurrenceRegularityofWheatSharpEyespotinYantaiArea

Yu Xiaoli, Wang Yingzi, Zhang Wei, Luan Binghui, Shi Jie

(Yanta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Yantai265500,China)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wheat sharp eyespot in Yantai area, the occurrence of wheat sharp eyespo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in field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five point sampling method, and th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to wheat sharp eyespot was identified by preliminarily confir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ease occurrenc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heat sharp eyespot were detected during all the growth stages of wheat from wintering period in 9 counties of Yantai area. The incidence at peak stage was 60.63% to 81.28%. The incidence was the highest in Laizhou and the lowest in Longkou. The wheat sharp eyespot could be found from seedling stage to maturity stage in Yantai area,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rainfall and humidity. In 31 wheat varieties, there were no immune, high resistance and medium resistant varieties, 9 moderately susceptible varieties, and 22 high susceptible varieties.

Wheat sharp eyespot; Occurrence regularity; Meteorological factor; Variety;Yantai area

S435.121

A

1088-4942(2017)10-0088-04

10.14083/j.issn.1001-4942.2017.10.018

2017-03-23

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NC327、2014NC107);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3-2-23)

于晓丽,女,博士,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病原菌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E-mail: yuxiaoli92jn@126.com

王英姿,女,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植物病虫害防控技术。E-mail: ytnkyzbs@126.com

猜你喜欢

乳熟期拔节期病株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收获期燕麦青贮品质分析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