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坚持创新引领 强化措施落实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步伐
2017-11-01姜春水
□姜春水
汤原:坚持创新引领 强化措施落实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步伐
□姜春水
汤原县位于三江平原西部边缘,因汤旺河冲积平原而得名,县域总面积3420平方公里,境内有三个省属国营农场,一个森工林业局,县辖4镇6乡13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7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耕地面积180万亩。近年来,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强化农村产业、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汤原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从落实战略布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全市“一心两沿一环”的规划布局,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三年来,建成省级示范村54个,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工作推进中,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发挥到位,在高标准完成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任务的同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还承担着扶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全县贫困人口退出基础设施建设的兜底工作。2017年完成贫困村退出,卫生室10个、文化广场14个、村民活动室20个、安全饮水工程38个村3420户自来水入户工作。
汤原县紧紧围绕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创新工作机制,采取“三四五”工作法,逐步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由单项推进向综合发展转变,由村村一样向各具特色转变,由物质文明向全面文明转变。2016年,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6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420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资金3300万元,乡村组织投入资金1500万元,农民出工出劳出车折资2600万元,建设20个示范村。
坚持“三个确保”,整合涉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着力解决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
采取县级统一购买原材料,农民出工出劳的投入模式,节约建设资金,弥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具体做到了三个“确保”。一是以聚沙成堆的精神,确保资金整合到位。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要求整合资金,将投向相近、目标相似、来源不同的各项资金集中整合,打破部门框架,使“各备各的料,各炒各的菜”转变为“统一备原料、共办一桌席”,有效提高了资金整体效益。二是以精打细算的态度,确保资金使用到位。以当年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为对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决不允许超范围和串项使用,确保各类资金全部投向重点村。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先补、多建多补、不建不补等办法,充分发挥资金的引领作用,激发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设立了涉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专用账户,将各部门争取的各类资金统一储存、专人管理、统筹使用,彻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多头投入,多头指挥的问题。三是以锱铢必较的劲头,确保资金监管到位。建立了涉农资金审核制度,凡是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使用,都要经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确保用在刀刃上。对农民出工出劳无法完成的特殊领域建设项目,都由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公开招标确定施工主体,确保公开透明。规范财务制度,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到项目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票据留存在项目单位,确保专款专用。
坚持“四个统一”,加快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着力解决项目怎么建的问题
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任组长,副书记、农业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常委和副县长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汤原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物资采购调配及质量督查管理办法》,以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统一规划设计,保持村屯特色。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着力建设既有自身特色,又保持原滋原味,体现风格迥异、各成一体的中心村。同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充分考虑奶牛养殖、烤烟种植、食用菌栽植等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预留建设用地,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统一建设项目,提升村屯承载能力。坚持缺什么建什么、少什么补什么,统筹安排村内路硬化、路肩硬化、边沟硬化、文化广场、路灯和监控探头安装、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村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16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重点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步调一致、有机结合。三是统一购买物资,有效节约资金。进一步完善了物资采购平台,将每一个重点建设村作为一个标段,在媒体上发布物资采购公告,统一公开招投标。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过去硬化1公里水泥路面的资金,现在能修建2公里,过去硬化1公里的边沟资金,现在能修建3公里。四是统一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了技术操作流程和质量验收标准,统一进行业务培训,保证高标准施工建设,监督管理指导到位。将工程验收与日常监督指导检查相结合,改变以往竣工后验收的方式,即时对施工中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验收,对达不到标准的在建项目立即整改,实现了工作前移。
坚持“五常管理机制”,推进村屯保洁常态长效,着力解决农村卫生环境怎么管的问题
汤原县建设干净整洁绿化的美丽乡村
汤原镇北靠山村日常保洁规范化、常态化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着力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一是部门常抓。出台了《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投”暨设置专职保洁员工作的实施意见》《汤原县农村专职保洁员管理办法》等政策意见,成立了专门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确保落实落靠。二是队伍常设。每个自然屯设置1名专职保洁员,对2000人以上的自然屯每增加1000人,增配1名专职保洁员。各乡镇、村屯根据村屯人口规模实际,合理确定保洁员数量,保洁员在贫困人口中选聘。三是职责常定。制定了农村专职保洁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标准,实行划区分片管理,每个保洁员负责责任区内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做好主要道路、边沟及公共场所的日常保洁及树床花草栽植的日常管护。四是资金常保。县财政和乡镇每年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作为农村专职保洁员的奖励和绩效工资,农村保洁员基础工资由各乡镇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解决,原则上每人每年不少于1万元,按年兑现,保证了专职保洁员队伍稳定。五是考核常态。坚持“三包三查一考核”,即乡镇领导包片月查、乡干部包村周查,村干部(书记、主任、会计)包街道日查,实现了保洁员工作常年检查考核、工资绩效浮动、人员动态管理,每半年由县新农村办牵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