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要素供给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
2017-11-01王静娴沙洲职业工学院
王静娴 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省要素供给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
王静娴 沙洲职业工学院
本文从要素扭曲的理性分析出发,提出要素供给扭曲的概念,并借助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对江苏省要素供给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要素供给扭曲是江苏省外贸转型升级滞缓的内在原因。
要素供给扭曲 外贸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要素供给扭曲的理性分析
要素扭曲现象一直存在于现实经济社会中,但是学者们对于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开始于二战后。Johnson(1966) 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市场势力以及不完全信息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要素价格扭曲成为常态。随后国外学者从要素市场扭曲和要素价格扭曲角度出发,开始研究到底什么是要素扭曲以及要素市场扭曲会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巴格瓦蒂(1971)在其论文“扭曲与福利的一般理论”中给出了扭曲的涵义和类型,提出当两国国内生产边际转换率不等,要素市场发生扭曲。Chacholiades(1978) 在其基础上,将要素扭曲定义为:要素在国民经济中的非最优配置,其表现就是要素价格与要素机会成本的背离。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学者们围绕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展开了颇有建树的研究。
从要素供给的角度看,经济系统外要素天然的禀赋扭曲状态,是一国天然的要素禀赋劣根性。这种天然扭曲与一国长期以来的要素存量和增量相关,表现出来的就是要素的多寡,要素的空间集聚结构,要素本身的价值蕴含量。以中国为例,长期以来,中国的劳动力要素相对丰富,资金要素的积累率也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是要素供给结构良好的全部表现。在劳动力方面,我们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劳动大军迁徙,资金方面我们存在投机市场庞大,产业资金短缺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但却是企业要素配置不可忽略因素。这种因历史条件、政府管制等非经济因素所造成的要素流动性障碍和市场分割,使得使用要素成本与要素真实产出价值不匹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要素供给扭曲。
二、江苏省要素供给市场现状及其扭曲研究
要素供给扭曲可以理解为要素供给与要素需求的不匹配。要素流动性障碍和市场分割是其主要特点。因此,要素供给扭曲可以表述要素市场供求对价格机制的背离。按照新古典要素配置理论,要素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要素供给的增加。就宏观经济而言,要素的投入使用必然符合这一规律。但在这一规律之下,由于要素供给的外部因素的制约,要素供给的现实与要素价格调控机制结构性的背离却经常发生。
《要素市场扭曲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中关于劳动力供给扭曲度的计算涉及两个变量,即劳动力供给数量和劳动力价格。考虑到大规模的劳动力迁徙,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以流动人口作为流动劳动力供给数量。由于并不存在外来务工人员数量统计的一手数据,我们以地区年末常住人口数与地区户籍人口之差,作为地区流动人口的规模。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采集了1990年至2015年的户籍人口数据和常住人口数据。至于劳动力价格,我们以历年工资水平替代。
关于资本供给扭曲度的计算涉及两个变量,即资本与资本价格(利息率)。考虑到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还保留了大量的国有银行,且银行被认为是最稳妥的资金托管或投资方。根据要素供给扭曲的定义,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存在不同的投入价格,因此我们将资本使用方归为两大类,即实体经济(非金融机构)和虚拟经济(金融机构)。资本就是在这两部门之间实现流转。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供给,我们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金融机构的资本供给,以金融机构信贷支出表中的资金来源为基础。资金的价格取人民银行公布的存贷款利率。
计算得出的江苏省劳动力供给扭曲度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1991-2015江苏省劳动力供给扭曲趋势
图2 1991-2015江苏省资本供给扭曲趋势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1年至2015年期间,江苏省劳动力供给扭曲度呈现上升趋势,2001年开始至2007年劳动力供给扭曲度逐渐下降,2008年之后劳动力供给扭曲又出现上升态势。这与我国的相关政策方针大体一致。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对东部发展的鼓励和政策的倾向,使得国内东西部地区供给弹性不一致性增加,也使得江苏省劳动力供给扭曲度逐渐增加。随后,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大力推进自由贸易的影响,江苏省劳动力供给扭曲度逐渐下降。但在07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受到重创,东部地区生活成本问题凸显,地区间供给弹性不一致性加剧,江苏省劳动力供给扭曲又呈现增加态势。
1991-2015年江苏省资本供给扭曲度如图2所示。1991年至2002年江苏省资金供给扭曲波动幅度较大,2002年之后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江苏省资金供给扭曲度变动幅度趋于平缓,保持在0.5上下,这说明金融改革有效的降低了江苏省资金供给的扭曲。
三、要素供给扭曲对江苏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传导机理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镇化的推广,原本附着在耕地上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来实现闲暇的收益最大化配置是广大农民工的普遍追求。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走进城市,其中很大一部分就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期江苏省外贸加工工厂的工人。初始的这部分廉价的劳动力为江苏省整体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户籍制度以及中国传统的“家”的观念限制,他们从来都不是江苏省的主要消费群体,出来打工赚够一部分钱以后,在农民工中间出现了“返乡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促使他们返乡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随着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出现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相比千里迢迢外出打工,他们愿意接受相对更低的工资就近工作;其次,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产业升级的现实,对于简单劳动力的要求更高,需要他们提供更加专业的劳动(虽然工资报酬会更高),但他们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没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再次,外部环境的恶化导致企业接到的订单存在不稳定性,订单多的时候,员工需要日夜加班,订单少的时候,员工则赋闲。由于员工的工资基本上是底薪加计件工资,因此,员工的总体收入不稳定。
对于企业而言,尽管大批旧的农民工返乡,但新的农民工在持续补充,企业其实并不缺乏这种从事简单加工劳动的劳动者。为了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急需的是带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技工,但这部分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比较稀缺,反而充斥市场的是大量的拥有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从学校出来,没有工作经验,但对于工作的期望较高,对于车间里的简单劳动不屑一顾(尽管有时候工资待遇相比办公室文员要好很多)。
劳动力市场的这种畸形和扭曲,并不是企业所能控制的,企业只能被动适应这种被扭曲的要素供给。当劳动力市场技术工人稀缺、普通工人又出现大规模返乡潮,大学生对外贸加工存在歧视的时候,企业的用工荒就必然出现(现实也证明这一点)。为了维持生产,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力市场上高新聘请技术工人(据调查,东莞的一个木匠,年收入能达到30万,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白领的工资水平),或者维持现有工资水平,聘用劳动生产率更低的普工。 最终结果就是企业劳动力投入成本加剧或者边际产品价值下降。如此一来,外贸企业产品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品质、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追求落空,反映到产业上就是结构的低端化,产业转型升级难以实现。
资本供给扭曲主要体现在,对企业主体的政策性歧视、资本市场监管缺位、跨区域融资渠道不足等方面。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监管层缺乏监管经验和制度性安排,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投机性需求(比如房地产、股市等),并且,投机所带来的资金回报率往往极高(这其中不乏监管漏洞和寻租的发生)。此外,随着多年的激烈竞争,实体企业本身的资金回报率就不高,低附加值的整体特征也加剧了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背离。资金回报率的非平衡性,导致了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加剧。为了维持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实体企业将被动降低资金价格,这样将使得实体企业开出的融资条件毫无竞争优势,企业融资难成为必然。因此,实体企业将最大限度的控制资本的使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资金无异于“无米之炊”,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招不到,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买不起,巨大的营销投入无法实现,创新投入不足,最终将实体企业定格在产业的低端。
总而言之,要素供给扭曲,将导致企业要素投入的被动扭曲,企业要素投入的被动扭曲反映到产品市场上就是产品结构的扭曲,在产业上就是产业结构的低端化,最终影响的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不可持续或停滞不前。产业转型升级的恶化反过来将进一步恶化企业的经营条件,企业将依赖于使用更加低廉的要素,产出水平进一步降低,最终形成类似于蛛网的恶性循环。
四、基于要素供给扭曲修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为了改变这种要素市场扭曲所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滞缓的态势,江苏省应当积极推动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够平等、高效的使用生产要素。
(一)加快推进和落实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劳动力流动的效率
江苏省地区工资高,但却出现严重的“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劳动力供给扭曲的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农民在城市的待遇问题。要采取措施,使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能够服务于江苏省的城市发展,真正享受江苏省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应当加快推行跨地域社保统筹试点工作,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现行医保制度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出现就医难问题,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父母儿女因为生病后无法异地就医,这极大的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因此,江苏省应当先行一步,加快推进医保联网进程,尽快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解决流动人口就业难问题。
(二)加快本地高等教育改革,改变劳动供给内生结构
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直接影响青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改变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但是由于我教育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招工难”并存的局面。因此,江苏省应当深化本地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并培养出江苏省本地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并从以下几点做起:
加大对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制定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并促进各大高校办出特色,而不是千校一面,同时强化学校的文化建设;加大鼓励对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劳动力再次受教育的机会,并鼓励劳动力在学习;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王静娴(1985-),女,河南平顶山人,沙洲职业工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资源经济。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D5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6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