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妮:孩子信赖的“大朋友”
2017-11-01杨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徐妮:孩子信赖的“大朋友”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作为全校的“领头雁”,徐妮将“爱”融入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和制度管理中,创建温馨的家园式学校。图为徐妮(后)与挂帮学生一起合影。(受访者供图)
“爱能创造奇迹”是徐妮作为人民教师的座右铭。
2 0 1 2年8月,徐妮离开条件优越的城区学校,毅然来到仁怀最边远的少数民族乡——后山苗族布依族乡民族小学,并担任校长。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不支持,徐妮在心里下定决心:改变边远贫困山区孩子的命运,为“幸福校园”而奋斗。
5年来,徐妮带领后山民族小学全体教师扎根一线,用满腔热血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用点滴行动践行着教育扶贫的责任和担当。如今的后山小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名列同级同类学校前列,孩子们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水壶、新书包、新校服、书籍……
“每当看到孩子们带着生机勃勃的笑脸快乐地学习生活时,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笑在脸上。”徐妮微笑着说。
“豁出去了”是徐妮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全校教师会上,她常对我们说:为了让孩子不再上演父辈的故事,我们豁出去了!”徐妮的同事告诉记者,担心还有孩子辍学,她常常起早摸黑、爬山涉水开展劝学和家访工作,是一个“工作狂”。
在一次带领学生跑操时,徐妮不慎摔伤,同事送她到医院检查治疗,医生嘱咐她必须卧床休息一周,可医生刚走,她就不顾同事的劝说,收拾东西离开了医院,同事只有摇着头陪她一路颠簸回到学校。因为没得到及时休息和长期劳累,徐妮落下了永久的病根。很多时候她到城区开会或办理业务,总是办完就马不停蹄地往学校赶。
作为全校的“领头雁”,徐妮将“爱”融入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和制度管理中,创建温馨的家园式学校,带领教师大胆开展新课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芦笙、苗歌、苗绣、苗语等民族兴趣班,创建“蒙彩课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贵州省民族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民族团结示范校等殊荣,学校选送的原生态合唱在“2 0 1 3欢动北京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获得金奖,《摇钱树之恋》获贵青杯金奖、遵义地区中小学艺术节舞蹈类金奖,并受邀参加中国对外友好协会2 0 1 6年在北京组织的“印象彩虹桥”文艺演出。
后山小学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多,很多孩子缺衣少食、缺关爱。为了帮助孩子们度过寒冬,徐妮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并为他们送去粮、油等生活物资。她还发动女教师一起当起了这些孩子的“爱心妈妈”,为高段留守女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找孩子谈心,疏导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思想障碍;和他们一起游戏,做他们信赖的“大朋友”。
如今的后山民族小学,已由原来边远、落后的乡镇小学发展成为仁怀市农村窗口学校,贵州省优质民族小学。徐妮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第十五届“贵州五四青年奖章”等殊荣。
(责任编辑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