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事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31阮向群杨艳石
阮向群 杨艳石
摘要:为打破我国设计产品的满饱和、无差别、周期短的现状,以及国人对西方设计盲目的追崇,不断地追求产品造型形态的浮躁心理,文章引用柳冠中先生基于我国本土实际提出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为指导,探索在产品设计中运用设计事理学方法,以“物”(收纳盒)的设计转变为专注于“事”(为收纳而设计)的应用研究,从而达到指导设计师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的本土化,使产品设计更符合国人的需求。
关键词:设计事理学 产品设计 本土化设计 收纳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138-03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全球化竞争也日渐激烈,而作为竞争的主体——产品也进入了满饱和、无差别、周期短的现状。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企业为达永驻全球竞争的市场,都已将设计作为产品竞争的一把利器,日渐受到国人的重视。设计学科作为一门与多学科相关的边缘性学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环顾我们的生活,幾乎每一个角落都是设计的结果。设计作为舶来品,由西方传入,其强调功能与形式,这种设计理念的产生是基于西方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相比中国,工业革命未成发生,我国目前的工业亦都是引进国外的流水线、设备,所以西方设计的功能与形式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产物,也并不适应我国设计的本土国情。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立足于我国国情现状特征,率先提出的“事理学”,从新的角度和高度探索“人为事物”的系统中“人、事、物”三者的关系及其规律。
一、设计事理学
(一)“实事求是”方法论指导:设计事理学的核心是“实事一求是”,设计首先要研究不同的人(或同—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从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中确立设计的目的,这一过程叫作实“事”;然后选择造“物”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彩等内部因素,这一过程叫作求“是”。实事是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求是是解决问题;实事是望闻问切,求是是对症下药。
“实事”即:超以象外——探寻“事”外部因素环境,是探寻事所在的时间、空间、人、物、行为、信息、意义的组成部分以及其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关系场中,从而确定设计的目的。“求是”即:得其圜中——重组“物”内部因素,是基于对物的外部因素环境(人、时、事等)的变化基础上,对内部因素(工艺、技术、材料等)进行组织,以达到设计的目标。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转化过程,然后再至设计“物”,最终回到“事”里进行检验,观察所造物是否满足人们需求、行为习惯、认知逻辑,是否与环境相符,是否与人情相符,这一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换言之即为从“物”到“事”,从“情”到“理”,达到是否合乎事理。
二、应用设计事理学方法论于产品设计
(一)产品设计事理学分析:设计课题:简约Partner——便携式名片、零钱收纳设计,通过本课题设计进一步阐述设计事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阐述关于人、物、事之间的关系,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思想转变,从而提升我们对设计事物的外在因素的分析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在内部因素的重组再设计的过程。
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指出,“物”是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物品,泛指实实在在的材料、设备、工具等;而“事”是一个出现的概念,是物与人的中介关系,它对物做了外部限制,也是评定物好坏的标准。事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上的事指的是事情发生的情景与背景,微观上的事指的是具体的行为事情。
在简约Partner——携式名片、零钱收纳设计的产品设计中,事宏观上是指年轻都市工作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与客户会面的过程中为背景;微观上的事指各种具体的交互在都市工作的年轻男士在乘坐公车时或与客户交流时发生的行为,如:坐公车时投币,递名片等,在此过程中,“事”里人的意识就有一定“意义”生成,而物发生了“状态”的变化。设计事理学从设计“物”到所在的“事”,从“人情”到“事理”。从简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任何设计的源头都应开始于特定人群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及习惯的观察、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事去理解人的需求,进而去创造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再通过对人们使用设计物的过程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进行重整内部因素,创造新事物。
(二)产品设计事理学方法论的基本流程:设计事理学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流程(如表1)
第一,将具体的造物活动转变为对造物的“事”的设计活动研究;
第二,对造物的事进行“实事”的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并定义问题;通过分析造物对象的外部因素,确定设计目的、设计定位;
第三,对造物的事进行“求是”阶段的分析,根据设计需求、设计目的对造物事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内部因素资源的重组;
第四,建立目标系统,确定造物事的外部因素,重组内部因素结构,进行再造物;
第五,回到造物“事”中进行检验,是否合乎人的特定目的性,是否合乎人的行为习惯与信息的认知逻辑,是否符合环境,是否合乎人之情,是否合乎人之价值标准,达到事之情理。
(三)产品设计事理学应用研究分析
本课题定位人群为职业青年一族,要想了解用户一天的工作过程中对收纳的需求,以确定设计目的,就要到更广泛的“关系场”中去探求,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基于设计事理学方法论的理论指导,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座谈会、二手资料调查法等方法相结合,通过“事理情境”的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职业青年为人群定位,职业青年一天的生活方式为研究事的对象,以乘坐公车、与客户交流为研究事的情境背景,从而探索职业青年、收纳物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发现职业青年在各个行为事件深处所揭示出的隐藏需求和市场。
本课题的具体过程为:a.确定目标用户的类型化人群.b.了解目标人群24小时中职业过程中的事件资料信息;c.展开资料收集工作,并进行重新分类整理分析工作,确定“事”之情境:d.“实事”阶段,确定“事”之情境的外部因素,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确定设计目的;e.“求是”阶段,以设计目的为定位,着手物的再造设计,重组内部因素;f.回到“事”中进行再造“物”的检验。
1.目标人群定位分析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100名职业都市男女青年进行调研,男54人,女46人。首先对他们的个人背景信息、居住情况、工作单位情况、每天往返于居住地与工作地的过程中等生活形态中有关收纳信息的调研。其中12份问卷调查表作废,对88份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得出:a.相比较职业男士,职业女士对于物品的收纳的使用居多;b.职业女士的收纳一般偏向于个人的小物件的收纳;c.职业男士也存在职场过程中小物品无所放置,乱作一团的现象,具有潜在的消费市场。
通过调研问卷分析总结得出,收纳需求对于职业女性群里而言,市场较为饱和,处于市场红海,较有难度。相比男职业士群里,存在小物品收纳需求问题,且市场占有量少。综上所述,本项目最终确定以职业男士为潜在的目标群体。
2.目标群体工作、生活形态的调研分析
本过程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用户日记、问卷调查、座谈会、二手资料调查等方法相结合,对目标群里进行分情境調研,如:清晨家居生活情境、上班途中情境、工作过程情境、下班途中情境、回家休息生活情境。通过大量数据结果情况分析,最终本项目确定职业男士有关收纳“物”之“事”的两个“情境”,进行“事”的具体分析,即:上班途中情境、工作过程情境。
3.收纳造“物”之“事”的情境分析
在上述调研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问卷调研及用户日记调研。本过程调研,邀请了68位职业男士进行问卷调研及邀请了5位用户进行用户日记记录调研。其中62份问卷为有效问卷数据,3位有效的用户日记记录。将收集回来的问卷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结合3份用户日记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收纳“事”的“情境”中,用户群体的相同需求目标。
通过职业男士的“上班途中情境”、“工作过程情境”的分类归纳得出:1)通过研究“上班途中情境”的事的分析,职场男士在匆匆出门乘坐公车时,经常出现,在慌乱中,极速在包中寻找硬币却未果的尴尬情景;2)在职业男士“工作过程情境”的事的分析,在与客户或合作伙伴等交流沟通中,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人信息及达到进一步的交流的目的,出示自己的名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年经的职业男士经常会出现,翻遍自己的大包和钱包都未找到自己名片的踪影,慌乱紧张中只能尴尬地接下对方的名片。
4.实事求是
对收纳“物”所定位的两个情境的基础上进行“事”的具体分析。对情境一、情境二进行细分式事理学研究分析,具体分为:a.根据设计事理学“事”的结构元素分析,交代“事实要素”,即青年都市男士、早上七点至九点或傍晚五点至七点、公交站台、硬币、名片、寻找硬币名片;b.“事实描述”客观而真实的描述,人与物、事的外显行为以及人与物间的互动细节;c.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细分补充说明,从而起到揭示背后的潜在信息。(如:职业青年男士一般性格相比女性而言,较为马虎);d.“主观判断”以及更加主观的“理解”。从描述一个事的故事,到叙述一个事的故事,再到思考一个事的故事,逐渐才客观事实到主观判断,确定设计目的。
综上所述:现在都市职业青年,在出门时,经常会遇到零钱、名片等小物品收纳的问题,在对青年职场人群具体情境中的事的外在因素分析确定的基础上,(如表2)最终确定设计目的:零钱与名片的收纳。设计定位:多功能、便于携带、文化传承、品味象征。并以此为设计出发点,对名片、零钱收纳的内部因素进行重新整合资源进行再创新设计,即再造物(如图1)。
(四)设计事理学再造物——设计构思
设计课题:简约Partner——携式名片、零钱收纳设计
设计定位:1)便于携带——解决职业男士时,名片、零钱的便于携带、便于拿取的问题;2)功能多样——满足名片、零钱的收纳功能;3)文化传承一传承传统文化,雏菊素有古代文人四君子称谓,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内涵;4)亲和互动——在内部结构上运用轨道引导结构,产品在上下两层分别设置于放置名片、硬币。当使用者向内微推上层时,名片便可打开,相反使用者向内微推下层,硬币层便可打开,便于使用者拿取。
设计构思:针对此次设计课题的特点,以简洁大方的box造型为设计原型,结合抽屉的结构分层,表面雕以雏菊文案,本产品以简洁实用为设计着手点,设计新颖,功能多样,造型古朴典雅,表面刻以菊花文案寓意高洁。在满足基本收藏名片功能之外,别出心裁地增加了零钱的收纳功能,解决硬币不变携带的小问题,人性化的小设计温暖而贴心(如图2、3)。
结语
本课题是对收纳物的再造“物”设计,不仅仅单单立足于“物”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是依据事理学方法论的指导,由收纳“物”的设计转变为收纳物后面的“事”的研究分析,“事”是塑造、限定、制约“物”的外部因素的总合,在明确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对内部因素进行重组再设计,并将最终的再造“物”放置于“事”中去检验,是否合乎“事”之情理。课题再造“物”:简约Partner——很携式名片、零钱收纳产品,将本产品回归于“事”中进行检验,放置于最初确定的事的两个情境中,与职业青年的使用目的相符,与职业青年在使用时的行为习惯与信息的认知逻辑相符,与环境、人情及满足人的价值体现相符。
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或使用方式。柳冠中先生将设计事理学带入中国,并针对中国国情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设计事理学这一理论化的方法论,既包括形而上的、方法论层次的理论思考,对设计历史、设计文明以及中国传统造物文化脉络的梳理,也包括经验层面的系统总结。他为我国新一代设计力量提供了符合中国本土的设计研究方法论,引导我们更好地进行中国式的设计带来启发。作为新一代中国设计的传承者,我们更应该大力地去践行设计事理学的方法论指导,传承属于我们本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