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蒸汽制造者 吞云吐雾,自得其乐
2017-10-31赵浩宇雷文君
赵浩宇 雷文君
你知道“Vape”是什么意思吗?
2014年11月18日,牛津字典宣布“Vape”成为2014年度新词,翻译过来就是:电子蒸汽烟。
事实上,在欧美,Vape早已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潮流玩物,并衍生出体系的制作工艺、临测程序和亚文化。可在遥远中国,许多人们仍将它视作是香烟的替代品,爱好者甚少。不过在重庆,有这样一群“Vape”潮流玩家,他们聚在一起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戒烟,而是深深地被“Vape”文化所吸引。
酷炫的香烟替代品
2011年的夏天,因为肺癌,当时的大三学生Karen,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此前,Karen一直是一位资深烟民,用她的话说:“学设计的,10个人里有9个都会抽烟。”这年父亲的离世,第一次为她的健康敲响了警钟。
在父亲离开后,Karen独居在父母的房子里,饲养了一只折耳猫,用以抚慰那段日子的孤独。但很快,她发现每当自己拿起烟盒的时候,小猫便会很快跑开。她认为,区别于犬类的亲人、乐于讨好,猫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当它们面对自己厌恶的东西时,会更加直接地表现出来。猫咪的反应,再一次催化了Karen戒烟的决心。
2005年到2008年间,Karnn在美国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彼时曾有朋友向她展示过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大超跑,一个很man的男人,后备箱打开里面全是密密麻麻好多工具,当时觉得好酷,好高大上,但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朋友告诉她,图片里的工具和设备都来自—种叫做“Vape”的东西,也就是电子烟。此时戒烟心切的Karen很快便联想到了当初看到的那张“高大上”的照片,于是立刻上网搜索。“结果很失望,在国外这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成体系,并且有衍生文化的东西了,但是在国内它还只是作为一种香烟的替代品存在,所以外观上看非常丑,一点都不‘高大上。”
彼时,国内电子烟的受众定位仍旧停留在最早期的“希望戒烟的商务人士”,不仅价格偏高,外形也非常土气。在中医医师发明了电子烟之后,国内对于烟油、设备便再无探索,国外所谓的烟油口味、DIY设备等方面,在国内都尚属空白,提起“雾化器”“绕丝”“调压”都几乎无人知晓,彼时在重庆想要接触Vape,无疑是天方夜谭。
一纸禁烟令
在Karnn的大学时代,结识了男友AB,两人相守相伴,直至今日。“当时我是舞蹈团的,他是数学院篮球队的,学校有个活动要求每个学院出节目,他们院都是一群理科男,就把他们几个给推出来了,看他们笨手笨脚得,我就說这怎么行呢,我得来拯救他们。”
距离Karnn第一次尝试Vape两年后,天津、唐山等地有了几位最早的“Vaper(蒸汽烟玩家),国内的Vape市场也终于出现了转机,一些外形靓丽的设备终于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此时的Karen觉得,或许是时候钻研一下这个东西了。几乎是同时,她“强拉硬拽”般地把AB带进了Vape的领域。
“那个时候我其实并不看好这个东西,因为那个时候可以接触到的烟油种类非常少,价格偏高,国内厂商制作的—些设备也不太好用,通过国外渠道去买的话太麻烦了。而且如果我身边的人有60%的人都认可这个东西,我可能会觉得它是比较好的,但如果只有20%的人认可,那不管我个人觉得它多好,我对它的未来都是不看好的,当时恰恰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对她当时要开店的想法也是并不支持的。”AB告诉记者。
不过,在不久之后,AB的顾虑便完全被打消了。正如长岛冰茶生于美国的禁酒令,随着2015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公布,全国的Vape热潮也逐渐拉开了序幕。不同于《志明与春娇》中围转着垃圾桶的“煲烟仔”们,许多国内的烟民,很快便把目光落到了Vape上。短短两年时间,Vape爱好者的数量几乎都在呈几何级增长,重庆的诸多商圈中,也都先后有Vape实体店开门营业。已经酝酿了一整年的Karen和AB,也终于在一年之后,将自己的实体店店门打开。
讽刺的舶来品
“哎哟……我的手指太粗了,绕不进去呀,太麻烦了……”这个声音源自Karen和AB店中的一张长桌,而声音主人则是一位体态“巨大”的白人,虽说嘴上在不停地念叨着,可他手下却未有丝毫停滞,反倒是颇为专注。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会在店里出现,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作为重庆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家Vape实体店,这里几乎可以说是重庆Vape圈的聚集地,当时间的列车行驶到这个时候,重庆也终于有了像样的vape氛围。
在这里,许多客人都跟Karen和AB成为了朋友,每当大家对Vape的理解加深—份,他们都由衷地感到快乐。对于Karen来说,开店的初衷本就是希望可以在重庆推广Vape文化,所以眼看重庆的氛围越来越好,自然也是颇为欧喜。但AB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其实在国外已经有非常多的机构对Vape做了测评,英国卫生局甚至一直部在大力宣传,因为它毕竟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是较小的,而目有烟瘾的人很多是心瘾,所以Vape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可以成为香烟的替代品,而就我的经验,重庆这些年的经济几乎是呈跳跃式的发展,人们有一定的购买能力,虽然现在重庆也有了Vape的圈子,但还没有到我认为的理想状态,我一直都觉得它可以更好。”
相对于AB谨慎、理性的理科男思维,Karen需要的或许是想法与观点先行。和许多事物一样,Vape本生于中国,却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舶来品。很多国外的客人在店中尝到某个口味的烟油时,都更容易去接受。“有些烟油的口味非常接近国外的一些食物,所以它(烟油)很容易唤起他们的一些味觉记忆,接受度自然也就高了,但是中国人就很困难,你去说这是什么什么的味道,大家根本没办法理解,因为它的根已经不在这儿了。”在Karen看来,这样的情况颇有些讽刺的味道。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打算慢慢推出自己的烟油、设备品牌,玩出中式文化的Vape。可以预见,到了那个时候,从天南海北远赴重庆的Vaper将会更多。endprint
特写
Karen:小小的爱好,大大的梦想
早在美国读高中的她就已经知道电子烟了,当时在美国已经形成了Vape文化。回国后,爱抽烟的她一直想戒烟,于是开始尝试电子烟,当时中国还没有太多玩电子烟的,她算是最早的一批,电子烟产品都是从国外购买。没想到这一玩就上瘾了,从初级玩到了高级,还成为了蒸汽巴士上第一个烟油女测评师。烟油都是由国外进口,拿到烟油后,测评师用过之后会记录下使用的电子烟设计,烟油的口味、成分,以及口感等相关数据,方便Vape爱好者参考使用,她曾帮蒸汽巴士测评过一瓶名叫“小方瓶”的烟油,没想到她的测评让这款小方瓶销售井喷。
毕业后她一心想开店,因为重庆玩电子烟的人还不多,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玩电子烟还未形成气候,开店的目的一是自己喜欢玩,二是希望能在重庆营造好的Vape文化氛围,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电子烟。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后,没想到妈妈第一反应是:“神经病啊,没事做这个。”但她毅然决然坚持要开店,带着赌一把的心态。经过两年多的全国各地考察、调研,她终于在重庆天地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造雾主”,可算是重庆货最齐,涵盖面最广,且空间最大的一家电子烟店。说到在重庆天地开店,她也觉得是种缘分,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这里长大,连现在身份证上的地址都写的是化龙桥,没想到自己的一家店在此落根,她期待着“造雾主”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希望自己通过不断专研、创新,创造出自己的电子烟品牌,营造出新中式的Vape文化。
AB:性格内敛的Vape技术控
见到AB的时候,他正好在与店内的熟客进行交流,穿着打扮很潮,还反戴着顶棒球帽。等他交谈完,坐下与我们聊天的时候,才发现他一点没有想象中的“有个性”,倒是很谦虚、内敛。虽然是因为女朋友Karen喜欢上电子烟的,但一开始他是拒绝的,直到2013年,在女朋友多次“逼迫”下,他才开始慢慢尝试。刚开始的时候,味道、口感的新鲜感以及烟雾的效果让他觉得挺好玩的,后来慢慢觉得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就开始对烟杆、雾化器设备进行细致地研究。
2014年底他开始研究设备,中国那时候的设备更新速度极慢,但到了2015年,设备更新速度简直吓人,平均一个月就能出一款新设备,而且新设备的结构常常出乎他的意料,“啊!居然还可以这样!”就这样,他开始购买不同的设备,研究他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现在已经十分熟练,对于初学者以及高级玩家,在设备上他都能通过爱好者的口感等给予最合理的推荐。他说到第一次绕发热丝时,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绕出满意的丝。长期的摸索,现在他差不多五分钟内就可以绕好一根丝。他还告诉记者:“在店内,常常可以看到那些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胖乎乎看似笨拙的手捏着细细的线丝一遍又一遍地绕着,直到绕出满意的线圈才肯罢休”。
AB说自己很难对一样东西十分感兴趣,并专注地研究它,他很感谢自己的女朋友带他进入电子烟的世界,并与女朋友一起开店,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AB告诉记者,自从他玩电子烟后,就很少再抽烟了,加之平时的锻炼,身体也好了许多。不仅如此,他还认识了一帮好朋友。他说就算不开店,他也会一直坚持玩下去,他觉得这是个好东西,他希望更多的人从此用电子烟替代对身体有害的香烟。
小马哥:选择烟油也跟心情有关
几年前,小马哥就试过电子烟,当时是为了戒烟,看到电视购物广告上的电子烟,与真烟外观相仿,于是便买了一个来尝试,没想到体验感极其不好,不仅产品外观丑陋,口味也让他无法接受。至此之后,他对电子烟印象极差,一直不愿接触。直到2016年年初,在网上看到网友讨论电子烟,发的图片不论从外观上,还是在口味上都与他之前接触的电子烟不同,玩法也很时尚,成为了一种新的“潮品”。于是,出于好玩的心态,他开启了电子烟第二次的嘗试,尝过之后,不同的口味让他新奇不已,水果、甜品口味让他沉醉其中,渐渐地他开始厌恶香烟的味道,最后成功地将瘾转移到电子烟上,如今他用“卫生纸点燃的味道”来形容香烟的烟草味。
不过,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出差的小马哥,研究设备的时间渐渐变少。现在他主要倾向于品尝味道,于他而言,烟油味道的选择出是随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的,烟油不止是口味上的满意,更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享受。在他看来烟油没有价格之分,适合你口感与当下心情的才是最好的。他还提到前不久的一个小故事,朋友曾推荐了一款名叫“旅程”的烟油,他尝了好多次,觉得味道很一般,所以一直没买。然而有一次,写完文案后,感觉自己写得很不错,在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下,把朋友送的剩下的半瓶“旅程”拿出来再次品尝,没想到感觉特别美妙,一个人在家静静地躺在沙发上抽了很久,后来又买了好多瓶来抽。最有意思的是,在他家里收集着不同口味他抽过的烟油,像心路历程—般记录着每个时期他所喜欢的口味与心情。
李鑫:自己与儿子的“玩具”
Karen玩Vape的时候,家里的长辈都是不认可的,包括比她大不了多少的哥哥,李鑫认为这是小孩子的玩具。直到去年年初,已经玩出水平的Karen在哥哥面前“吞云吐雾”的表演一番,并看了许多国外关于Vape的视频、图片后,决定重新审视、认真对待妹妹手中的这个“小玩具”。一经尝试,玩了将近一年的他声称自己“已中毒”。
其实李鑫本就是一个敢于挑战、喜欢尝试新事物的潮人,他喜欢尝试小众、时尚的新东西,因此,对于他而言接受Vape其实并不难,就像他喜欢越野车,喜欢徒步穿越一样,都需要一颗敢于尝试的心。自从他玩了Vape,车队里好几个朋友也跟随他走进了Vape的世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新奇、美妙的世界,在吞云吐雾中不仅可以感受味蕾的满足,各式各样新奇的味道也让他沉迷不已。他告诉记者,尝试过诸多口味的烟油,但最偏爱的还是水果、薄荷口味。
不仅身边的朋友开始对Vape感兴趣,就连最初持反对态度的家人也开始慢慢喜欢上它了,现在家里的人只要是成年人,老老少少,人手一个。不仅如此,Vape还成为他与7岁的儿子共同的新玩具,每天放学回来,儿子一见到爸爸就说:“爸爸,给我吹一个!”李鑫也极其享受给儿子表演,看着一个个烟圈从口中飘出,在空气中J漫慢的变大、扩散,一系列的神奇变化让儿子看得出神,眼神中流露出无比崇拜之感。儿子还会边玩自己的玩具,边渴求爸爸在他的玩具上吹个烟圈或“水母”,作为爸爸的李鑫也乐此不疲地满足着儿子小小的要求。于他而言,这便是他与儿子最好的时光,一起享受着“玩具”带来的快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