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安全管理视角的城市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研究
2017-10-31倪克莹
倪克莹
摘 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气象灾害的影响逐渐加深,在此前很多很普通的天气现象已经开始影响城市的生活。现阶段,随着气象灾害的频频发生,对城市的影响在不断增加。因此,要减少这些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且不断提高城市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关键词:城市气象灾害;在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208
引言
在气象灾害面前,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不能只依靠政府的作用,还要依靠社会的力量,不断加强社会公众面对城市公共灾害的应急能力,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1 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中的问题
1.1 各个方面的忧患意识不强
在进行气象灾害的防御中,各个方面没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在改革开发之后,中国的建设指导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各个方面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建设上面,缺乏灾害管理的忧患意识,处理突发事件不注重结合实际的情况,投入资金大,对短时间不能显现效益的城市防灾不够重视。许多社会人士认为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应该将过多的经济和精力放到这些事情上,这反映了公众的侥幸心理和随意的态度。
1.2 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不够完善
当前,由于暴雨而引发的城市内涝逐年增多,这只是气象灾害的一种而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不断的增加,但是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供电和给排水等对城市的建设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城市系统可能瘫痪。在城市的建设中,对水资源、食物和饮水的依赖较强,一旦出现问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1.3 社会参与力度不足
在进行灾害的防御中,由于我国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比较低,所以参与力度不足。参与的方式比较单一和简单,而且灾害防御中社会参与比较少。民间的组织和社会参与的力量和程度不足;社会参与比较被动,多数的参与者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参与进来,尤其是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不利于城市气象灾害管理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的阻碍性,不利于气象灾害的防御,也降低了效果。
1.4 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有待提高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应该利用两者的结合加强灾害的防治和预警。在灾害发生之前,应该对一些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灾害的情况进行判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相关的机构应该加强这种意识,将预防和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发挥应有的作用。
2 提高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的对策与建议
2.1 不断完善体系
法律能够维持一个国家公共危机管理机構正常和高效的运行,对灾害的预防也是这样。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法律是进行灾害管理的有效途径,在世界各国中都普遍被采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不断重视,有关灾害预防的法律也在相应的出台。
2.2 建立清晰的灾害管理组织架构
城市的发展使气象灾害的发生逐渐频繁,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想要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就应该建立有效的灾害预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管理体制的建设。
2.2.1 灾害防御要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
在灾害发生时,政府代应急管理状态要不同于平时的管理。在获得准确的灾害信息之后,政府就应该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在不同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下,阻止灾害的升级。政府是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在气象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2.2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相关的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灾害管理和应对机构,不断调动各个相关方面的积极性,对不必要的环节进行省略,发挥各个部门应有的力量。依据灾害程度的不同进行等级的确认,实施相应的责任制。
2.3 建立完善的城市气象灾害预防机制
2.3.1 建立顺畅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灾害发生之前会有一定的征兆,可以通过各种征兆对灾害进行提前的预测,将灾害进行分类。在预测的范围内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到达个人的手中,这就需要建立多渠道、多平台以及多媒体的共同合作。
2.3.2 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对于公众的报警和呼救应该重视,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和通讯系统的作用将各部门进行结合,不同的单位和机构之间实现应急机制的统一,通过彼此的配合和协调来提升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2.3.3 完善人才储备和物资储备
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建立专家队伍,且不断加强专家对灾害气象的分析能力,增强灾害应对的科学性。建立专门的救灾队伍,准备充足的抢险救灾设备,并且不断加强各个相关单位的救灾能力和投入,不断对救灾队伍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助仁.突发事件频发对我国公共安全问题的启示[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