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综合型多元化实验室建设研究与探索
2017-10-31张长飞刘献锋李乾军丁克强
张长飞+刘献锋+李乾军+丁克强
摘要:结合我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分析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的必要性和建设要素,提出可行的建设方案。综合型多功能实验室能够提高实验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有限资源在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利用。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综合性;职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261-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转型的驱动,高校实验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将面临大规模的投资和大幅度的技术更新,实验设备资源配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验装备中科技含量得到体现,价格昂贵、多功能、高精度的进口分析测试设备纷纷进入实验室,实验平台得到了整体提高。然而,因为建设规划、管理机制和管理使用等原因,高校实验室除了服务日常实践教学和科研以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功能不仅在日常教学、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应充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下,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尤为重要。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不仅以日常实践教学要求配置资源,同时从学科发展角度配套相关设备用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融合。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实际,探讨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的要素。
一、综合性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目前实验室仍然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阵地,这种状况仍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存在。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创新程度的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实验的周期加强,尤其涉及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课程和教师增加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实验时,往往单一的实验室不能满足要求。综合性实验室坚持以学科发展为方向,实验仪器配套重点扶持优势学科和突出专业兼顾交叉学科,以实验教学为核心、以科研和创业创新为辅助的模式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综合性实验室在资源配置方面就是以基础教学为出发点,同时配套相关仪器设备用于科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增加与科研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其科研创新的兴趣。
实验室是高校科研的第一平台,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无论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或是专门技能的培训,甚至严谨的科学逻辑思维习惯都是在实驗室完成的。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实验室提供硬件的支持,然而以往实验室资源配置仅考虑到教学需求,独立开设科技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场地还需配套各种仪器设备,因仪器设备使用的单一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无法开展。综合性实验室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科技创新,仅需在实验室配套一些与科研方向协同的仪器设备,无须再重复配套基础性的仪器。
教学及科研是高校实验室主要的职能。实验室的建设要兼顾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也要统筹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的需要。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协调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实验室建设的多功能和综合性是未来实验室建设的主要方向,综合性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的转化,也有利于实验设备、实验人员和实验用房的优化配置与共享。
二、综合性实验室建设的注意事项
1.布局调整与资源整合。目前,实验室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仪器设备的配置上而忽略仪器使用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问题。在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实验室中往往含有不同学科的仪器,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需要的仪器,而多余的仪器却没法使用。综合性实验室在考虑到学科交叉的同时,以一个学科为主题方向建设,及时更新和改造实验仪器设备,注重实验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增设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考虑到交叉学科的应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优化整合,可实现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能够满足科研的需要。
2.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实践教学,综合性实验室建设能够解决教学与科研的协调性问题,实现实验教学合理组织安排与科研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永远是实验室建设的第一出发点,综合性实验室扩充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则需要依托相应学科,必须建立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在仪器设备配置方面,重点以基础性的小型仪器设备为主,考虑科研和创新创业的需要,灵活配置一些中型的仪器设备,不建议配套高精度的贵重仪器设备。这样既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实现大型贵重精密仪器的有效管理。
3.资源共享综合应用。在实验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共享是综合性实验室的必然要求。在实验室数量有限、固定资产投入有限、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建设综合性实验室则更加必要。目前一人一研究室的课题研究现状在有限实验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步履维艰,应以学科方向、课题研究方向或者以教研室为单位共建综合性实验室,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有限资源的综合应用。
4.人员配备和制度管理。综合性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因教师和学生科研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综合性实验室具有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开放机制。如何解决实验教师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和教师、学生科研时间的不确定性就需要优化实验室的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验室管理也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即以科技创新团队的组长为保管员,统筹科技创新环节实验室的管理,负责仪器设备使用和人员出入管理。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必须提前申请,在专业的实验教师指导下完成操作。
5.效益考核与优化。综合性实验室必须同时考核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通过不断的优化实现其综合功能。传统单一考核制度不能适应现代实验室建设的需求。不仅需要考核教学工作的数量,同时还需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考核,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科研工作量的考核。根据学科发展符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设备配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三、结束语
建设综合性实验室是适应现代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是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必然选择。高校综合性实验室建设需要在整体构思、优化统筹的基础上实现现有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我们相信,综合性实验室建设必然从整体上提升实践教学内涵,推动我校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彭绍春,张继霞.正确定位高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105-107.
[2]采振祥,刘军山,罗青,等.新理念新定位实现资产设备建设与管理的跨越式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135-138.
[3]张翰韬.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刍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34-137.
[4]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137-138.
[5]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8-170.
[6]陈名红.关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和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4):66-68.
[7]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教学实验项目类型及其“开放内禀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5-6.
[8]孙尔康,张剑荣,张家玫.两种实验教学观念的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3-4.
[9]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24.
[10]苗艳丽,赵亮云.关于完善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2-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