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策略
2017-10-31张志祥
张志祥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困惑,其中最大的应属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总结历史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新课程背景课堂教学高效性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堂课的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每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勤于思考、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是我们完成历史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令老师困惑和头痛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课堂能否称为高效课堂?那么,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关注自身发展,提升自身素质
“有什么样的历史教师就会上出什么样的课,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言下之意就是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文化底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一个历史教师,身上的任务是很重的,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给自己增加燃料,储备能量,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我,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博览群书,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条理严密,这样的课不仅使学生轻松活泼,而且学有味道,越学越有劲,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因此,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就必须时时关注自身的发展,提升自身素质。
二、结合班级学情,大胆处理整合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并非教学活动的圣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教材只是参考,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变教材,甚至自己设计,这就是教材处理,也称之为参与课程设计,这是很重要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以教材为本是非常普遍的。大家经常说,“课本、课本,教学之本”,实际上学生才是“教学之本”。有很多教师几乎完全拘泥于教材,教材中的内容、教学建议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只是一种参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相结合,大胆灵活地处理教材,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优化教学手段,适当采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为它集声、光、色于一体,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內容,适当采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大知识容量,通过一些动画手段把原先很难在课堂上讲授好的内容较好地体现出来,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优势,为教学服务。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有泛滥成灾的趋势,甚至已经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在这些课堂中,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其实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有时候只是传统板书的替代品,这样的多媒体运用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了多少也值得怀疑。因此,必须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来使用,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能滥用多媒体,即适当采用。
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能够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历史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明白,这个时候多媒体的运用一定是个不错选择。第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一味的注重形象和趣味,而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密度的训练,增加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应该突出强调它的交互性,而不只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固定的,学生只是被教师一步步地引入他预先设计好的“圈套”,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教师被课件牵着走,这个历史课堂就只有一个冷冰冰的历史课件,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这不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的悲哀吗?这样的历史课堂能否实现高效性?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向活动,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实际,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技巧,引导和吸引学生,使教与学两者紧密结合,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积极思维紧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的价值,不能仅仅定位在历史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这样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收获就会远远超出本学科的范囿。
五、注重教学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荀子在《劝学》中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教学实践在前,教师反思在后,思前为了想后,只有不断地实践一次,反思一次,教师的素质才能提高,教学才有后劲,才可能得以可持续地发展。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促进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中学历史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的“学会教学”的有效最佳途径,反思性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最佳途径。但是,据目前的调查来看,许多历史教师,都很不重视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地反思研究,偶尔写的教学后计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因此,我们更要致力于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不断回顾,大力提高我们的反思能力,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以上是笔者从自己的历史教学经验中得出的对“如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所谈的一些看法,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待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吴丰军.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构建高效课堂[J].科技资讯,2010,(24).
[2]蒋国和.校长应着力探寻撬动学校发展的支点——对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江苏教育研究,2011,(22).
[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学交流,2011,(02).
[5]胥懋云.论“共同参与式教学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六点优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