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练好“绣花功”,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

2017-10-31刘兰龙腾飞

新城乡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仁和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刘兰+龙腾飞

一元发于春,万物收以秋。在这树树皆秋色的收获之际,攀枝花市仁和区漫山瓜果飘香,果农们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这其中也包括依靠规模化种植脱贫致富的贫困户。

一张张笑脸背后,凝聚着仁和区在脱贫攻坚中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攻坚拔寨的信心,展示出扶贫开发工作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心无旁骛的专注,呈现出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仁和区脱贫任务最重,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仁和区将如何继续发展资源优势,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仁和区委书记任礎军作出了解答。

将脱贫与奔康“两步并作一步走”

《新城乡》:我们了解到,仁和区贫困户总量在攀枝花几个区县中最少,是否意味着扶贫难度也较小?

任礎军:并不是这样。仁和区地处攀西大裂谷,在1729平方公里的裂谷中,杂散居住着汉、彝、傈僳、傣、回等28个民族。在仁和区91个村(社区)中,有10个省级贫困村、2678户贫困户以及9378名贫困人口,几乎都分布在山尖小平台上,环境极其恶劣,交通极其不便,信息极其不畅。

边远贫困地区是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通过精准扶贫,让边远贫困地区迅速赶上全区平均发展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尽管仁和区扶贫对象的总量在几个县区中最少,但绝大多数分布于偏远、中高山、高寒地区,贫困程度较深。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仁和区属干热河谷地区,旱灾频发,因灾返贫风险较大,而且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现象较为普遍,要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难度不可谓不大。

着眼仁和区的实际,我们要抓住脱贫攻坚带来的重大政策机遇,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与区域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立足贫困人口总量不大、“插花式”分布的实际,着眼到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的考量,把脱贫与奔康“两步并作一步走”,以小康的要求、小康的思维谋划脱贫攻坚工作。

《新城乡》:那么,仁和区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任礎军: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我们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仁和区“十三五”发展的思路和布局。明确了五个重点发展计划,其中一个是扶贫攻坚计划,这就是我们脱贫攻坚的总思路。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3个贫困村摘帽的目标,仁和推行精准识别、精准把脉、精准处方、精准施策和精准验收,用5个精准推进工作,用“5个有”保障工作,用“严明目标、严肃督导、严格考核、严厉问责”“4严”办法倒逼工作落实,同时,采用面上整体提升、户上精准脱贫,产业与基础共举,扶贫与扶智同进,长短搭配,远近结合,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两手硬的方法,进行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文化扶贫、卫生扶贫、社保扶贫、生态扶贫、精准扶贫示范创建、和谐稳定树新风八大工程,确保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00人左右。

《新城乡》: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任礎军:仁和区脱贫攻坚起步早,过去三年基础打得稳,去年已有干坝子村、波西村、大火山村等3个贫困村“摘帽”,有1556名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是仁和区脱贫任务最重,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今年,我区要实现全区7个贫困村达到摘帽退出标准、821户2816人脱贫,高质量完成5个贫困村摘帽退出和2169人脱贫。到2018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下足“绣花”功夫,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

脱贫攻坚不是“一帮了事”

《新城乡》:针对仁和的实际,脱贫攻坚的重点和抓手是什么?

任礎军: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精准,首先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脱贫攻坚不是“一帮了事”,而是“一帮到底”,实现帮技术、帮管理、帮短板、帮思想,打好项目和产业牌。

打好项目牌,就是要坚持“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打好涉农项目资金组合拳: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涉农打捆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使用,扩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要“挑大梁”。从仁和区的实践来看,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首先是培育富民产业“改穷业”。通过长期产业和短期产业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让贫困户增收。其次提升致富本领“拔穷根”。将劳动力就业提升与公益性高位兜底就业相结合,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最后强化基础支撑“换穷貌”。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新城乡》:能够具体谈谈产业扶贫方面的思考和谋划吗?

任礎军:仁和区年平均气温20.3℃,属南亚热带立体气候,日照长,年日照时数达2745小时以上,因此,仁和被譽为天然的“大温室”,是我国知名的三大热作区之一和川滇黔农业资源“金三角”核心区域。发展现代农业,仁和区可谓得天独厚。可以说,只要贫困户去除“懒怠”思想,树立起“我要富”的思想观念,就具备了产业脱贫的天时、地利、人和。

因此,从一开始,仁和区就将着眼长远的产业脱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将脱贫攻坚与产业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举个例子,在我们的省级贫困村波西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但以前的羊圈是土房,不通风,羊和羊粪在一个屋,致病率很高,我们投入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建设50平方米标准羊圈,“楼上”养羊,“楼下”收集粪便,几面都有窗户,还有七八十平方米的运动场,大大降低了致病率,也提高了品质;又比如,我们在总发乡、大龙潭等芒果主产区大力推行种草养畜,不但充分利用了芒果林下空间,又实现了种养循环的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了种养产业的整体效益与品质。

脱贫攻坚几年来,我们的体会是,做好三个结合,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注入现代农业思维、以脱贫攻坚带动产业整体提升,贫困户是最实在的受益者。

抓党建促脱贫,实现长期脱贫

《新城乡》:在地方的脱贫实践中,常常需要根据本地实际创新思路办法,仁和区有什么独特的做法?

任礎军:我们的创新就是做好“加法”,坚持以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理念,促进扶贫模式转变。引入“互联网+” ,扶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引入“龙头企业+”,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难问题,让其有计划的逐步脱贫。实施“养殖大户+”,用大户带到贫困户。实施“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在发展生产、提高技能、改善条件上想门路、出政策、给项目。开展“党支部+”,通过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既帮助贫困户脱贫又增强贫困户更好发展的信心。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争取发达地区和重点企业对口帮扶,完善定点帮扶机制,组织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联系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等。坚持把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

《新城乡》:目前,脱贫攻坚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任礎军: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贫困户脱贫主要靠临时性输血政策实现脱贫,陈规陋习转变难,对贫困政策帮扶措施知晓不够,长期稳定脱贫手段缺乏。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我们绝不能回避敷衍、遮丑护短,一定要在工作中对照反思,举一反三、对标细查,全力整改。

短期、片面的脱贫并不能彻底改变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要实现长期脱贫、永不返贫,就要积极探索新的脱贫方式,针对“不患人穷就患志短、不怕扶不起就怕富不久、不怕政策不执行就怕执行政策流于形式”等问题,仁和区积极探索“党建+”精准脱贫模式。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党建+思想引领”“党建+技术帮带”“党建+平台搭建”,以党的领导和党建工作为引领,整合脱贫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长效、有力、有保障的脱贫机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仁和区贫困村贫困人口
仁和区
仁和区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
一本谈话纪实簿,刹住违纪小苗头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