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文学经典如何重焕新生

2017-10-31曾美桂

人民论坛 2017年27期
关键词:移动阅读传播

曾美桂

【摘要】如今,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广泛传播、增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影响力,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古代文学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要构建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方式,还要注重不同阅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使读者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移动阅读 古代文学经典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究和不断挖掘的巨大文化宝藏。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传承古代文学经典就成为一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现状并不乐观

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传承下来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它们光彩夺目,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赡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的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传说孕育、产生和流传于上古时期,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口头传播模式,有了书面记载。由于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及其传播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传播主要依赖于手抄,而印刷术的发明则打破了这一局限,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如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为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提供了契机。无论从传播载体、技术、功能,还是从传播的性质特点及其文化模式等方面来看,现代传播媒介都远远超越了印刷媒介时代。

文学经典最深层的内核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电子媒介对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使其在当下重焕新生。古代文学经典具有深刻的文学、哲学、社会内涵,如果读者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阅读文学经典,不仅能够丰富其知识储备,还能够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我们强调阅读经典,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体认,不单是为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开阔文化视野,更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

然而,当今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却面临着一些困境,传播状况并不乐观。对于一些读者而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所使用的文言文让现代读者耗费了不少精力,对于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和白话文作品,读者尚能理解,然而对于那些较为晦涩的作品,普通读者则难以理解,从而放弃阅读、不再关注。此外,现代年轻人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相较于古代文学经典,他们更愿意阅读网络小说和畅销书,一些学生甚至承认,他们阅读古代文学经典仅仅出于应试目的,而并非出于阅读兴趣。

当下,新媒体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并且成为了公众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一切传播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它们对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各方面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至于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也必须在新的产业链中寻求突破口,走出传播困境。如果网络媒介运用得当,就可以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广泛传播,增强其当代影响力。

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

手机、平板电脑等“掌媒”的出现,使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阅读方式。移动阅读是一种借助智能工具,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来完成阅读的一种手段,人们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线阅读或直接下载各类书籍。

如今,移动阅读已经成为公众进行阅读的首选方式,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大幅增长。由于移动阅读具有信息量大、价格便宜和不受时空限制、提供声像等多种阅读方式的优势,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例如在亚马逊书店,畅销电子书的销量就超过了纸质书;腾讯增加了手机QQ阅读;百度发布了手机版文库等。可见,移动阅读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阅读方式。

古代文学经典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网络传播方式

在手机阅读时代传播古代文学经典,要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受众广的优势,加大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力度,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古代文学经典的魅力而进行主动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将其网络化的过程中,如何全面、细致、有效地保证其完整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网络平台为求简便,只把诸如《水浒传》《红楼梦》《史记》等较为知名的作品照搬上去,然而对于那些较为偏僻和晦涩难懂的文章则缺乏重视。一些网站往往因为个别不常见字词在输入法中难以找到,而简单地以同音字代替,导致原文录入不完整或出现错漏,这就容易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和进一步学习。所以,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网络平台有必要做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收集、整理、校对、录入等相关工作。

古代文学经典在语言及内容上与现代读者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别,读者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只有在古代特定语境中才会出现的词语,若文章录入者没有给出必要的注释,就会导致读者出现理解偏差。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若呈现给读者的内容出现常识性的硬伤,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网络平台的细致校对和归纳整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广泛传播。

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到移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拓展。除了单一的文字阅读,网络平台更应从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方面丰富阅读形式,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古代文学经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等,除了文字阅读外,一些网络平台还设置了个性化阅读模式,如增设了有声阅读、漫画等,利用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对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加以形、声的辅助,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在已经到来的移动阅读时代,更加多元的阅读方式將会使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古代文学经典传播需注重不同阅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移动阅读时代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传播要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特别是要关注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古代文学经典。网络平台可以对阅读群体进行样本分析,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传播。换言之,在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对受众群体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要以读者的接受和认同为传播目的。

为了更好地利用移动阅读平台传播古代文学经典,网络平台有必要对不同层次读者群体进行分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且网民以10到39岁的青少年和中青年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可见青少年和中青年群体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这就要求阅读平台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主要阅读受众定位在39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青年群体。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网络平台可以根据其阅读兴趣和偏好,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古代文学作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阅读需求。

(作者为攀枝花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美]艾德勒·范多伦著,郝明义、朱依译:《如何阅读一本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③李彬:《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

④闫续瑞、冯宁:《电子媒介对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再生》,《求索》,2010年第11期。

⑤《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8月4日。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移动阅读传播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移动阅读初探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浅论高职院校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