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共谱和谐世界新篇章

2017-10-31蓝庆新

人民论坛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世界经济一带一路

蓝庆新

【摘要】当前,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逆全球化”动向不断显现。我国坚定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将塑造“双环流”国际经济治理新格局、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推动自由公平的全球化发展进程,从而为世界发展创造良好前景。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经济合作 世界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识码】A

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将塑造“双环流”国际经济治理新格局

过去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呈现“单环流”特征,也就是发达国家为主导,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活动,需不断努力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在这一环流中,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处在大致相同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托自身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主动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积极把握模块化生产带来的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契机,增强了制造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促进了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和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对外投资速度和规模不断提高,并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通过“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打造自身的利益环流,从而初步形成了另外一个环流体系。

在这个新的环流体系中,中国凭借着庞大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适中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雄厚的外汇储备和资源调动能力,不断加大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布局中国的产业全球价值体系;中国处于该价值环流的高端位势,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实现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互利共赢;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渐摆脱对发达国家高标准、高技术产业转移的不适应,越来越欢迎中国适中的产业技术和产业标准,更易于融入这一环流。于是全球经济治理格局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枢纽的“双环流”价值链体系:一个环流是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以产业承接与分工、贸易、投资、资本间接流动为载体形成的价值循环体系;另一个环流是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以贸易、直接投资为载体形成的产能国际合作循环体系。中国越来越成为链接发达国家与亚非拉欠发达国家的中间节点和枢纽点。

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将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增长重心逐渐转向以新兴经济体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狭义涵盖的65个国家人口数量超过全球总人口的60%,GDP总量占全球1/3,如果用广义的概念,人口和GDP比例会更高,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潜力。普华永道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国家1990-2015年均增长速度远超同时期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2016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GDP增速预计为4.6%,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经济体预计的1.8%。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根据各国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依次转移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充分发挥该区域主体的经济互补性,建立和健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利于形成新的“雁型模式”。一方面,通过产业投资,对我国商品形成较强的贸易拉动作用,同时使更多企业找到国际市场的机会,提升效益,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推动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立足于促进“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通过互联互通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必然为其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优势和机遇。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将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以往,广大欠发达国家和内陆地区并没有共享全球发展的成果,尤其是内陆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地区,其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明显不同步,造成全球经济非均衡发展态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展效应已大大降低,不足以促进世界经济实现金融危机后的完全复苏。因此,世界经济需要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发展的公平和健康可持续性。

“一帶一路”涉及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大多数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是涵盖了中西亚地区许多内陆欠发达国家。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大力发展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内陆基础设施,推进欧亚铁路、泛亚铁路、中巴经济走廊等建设;与相关国家在铁路联运所涉及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开展贸易便利化措施;在相关国家和地区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园区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向相关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的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开展技术合作,为其提供繁荣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使其丰富的资源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从而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将推动自由公平的全球化进程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种“逆全球化”的倒退势头。美国过去一直是全球化主导国,现在则有可能成了“逆全球化”的带头者,全球化的自由公平原则受到极大挑战,全球化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在此背景下,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表现了一种担当,使更多的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能够融入全球化的产业转移和经济交流,使所有参与国都能互利互惠,这是国际关系和世界贸易的新模式,将捍卫全球化发展,并使全球化变得公平。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不断推广中国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的经验,积极构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消除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壁垒,推动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给全球化带来了自由开放、方便快捷的活力。并且,“一带一路”是包容的平台,向所有国家开放,不针对和排斥哪些国家和主体,其范围绝不仅仅是包含中国在内的65个国家,而是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此外,中国通过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增长,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不均衡和不平等问题,势必促进全球化沿着自由公平的健康轨道前行,这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经验的推广,即通过发展解决矛盾和问题。

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将谱写共赢和谐世界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涉及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区域,这里的种族、宗教、文化、阶层冲突频发,各种矛盾交织。我国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战略对接,深化经济领域务实合作,使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主体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使相关各国普通民众生活得到改善,抑制极端主义的传播。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通过政治沟通,加强政府间合作,深化利益融合,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合作,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和平稳定发展的环境;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互联系和充分交流;通过贸易畅通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做大做强合作的物质基础;通过资金融通促进金融稳定,促进经贸交流的公平性;通过民心相通,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消除民族和宗教隔阂,使民心融合到追求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愿望与实践中去。此外,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中,与相关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获取合作利益,将增加发达国家对“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参与度,化解其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企业对外投资发展与全球公司构建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一带一路”:欢迎世界各国参与其中》,中国新闻网,2015年9月23日。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一带一路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
人民币汇率对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交易势头锐减的原因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