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临床正畸教学探索
2017-10-31杨崇实王尧郑雷蕾曹礼
杨崇实+王尧+郑雷蕾+曹礼
摘要:临床正畸矫治患者具有明显的集中分布特点,并且其矫治策略与矫治手段具有高度个性化与灵活性,这对于刚接触正畸临床的研究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容易产生大量碎片化知识。这些碎片化知识一方面携带信息有限、容易遗忘,另一方面生动鲜明、种类全面。基于此,转变正畸临床教学与学习方式,实现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提高临床研究生学习效率,快速构建其知识体系。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正畸学;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136-02
一、引言
目前,正畸矫治患者以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为主,这类患者的就诊呈明显的时间分布,一是集中于周末、节假日,比如寒暑假等,二是集中于午休、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内。在这些时间阶段,正畸医护人员需要快速切换患者的诊治场景,从完成一例患者快速进入下一例患者的治疗;正畸矫治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1],在矫治策略及措施方面具有高度个性化与灵活性,不同患者的正畸矫治策略不同,同一例患者在不同矫治阶段,其治疗措施也不同,这些特点就要求临床医师能够快速完成不同患者的诊治过程。快速完成不同病例的个性化诊治对刚接触正畸临床的研究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因为在我国口腔医学的本科教育中,对正畸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基础理论的讲解及实验室中的初级技能的培养,比如正畸弓丝弯制、在模型上完成托槽的粘结等,缺乏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实际的处理经验[2]。在遇到临床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即使在临床上能够处理病人,也常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机械操作,不能深刻体会其治疗策略选择根据,产生大量的碎片化知识,从而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临床正畸教学特点
由于正畸患者的集中复诊及正畸矫治的个性化,不利于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系统性教学,仅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一定深度的讲解,获得碎片化的信息资源,而对这些学习资源的弊端也比较明显。
1.从单个患者来看,其每次复诊治疗选择既是整个矫治流程的一部分,更是这个月或者这个阶段实际情况的结果,如果缺乏对整个矫治计划及流程的了解,就仅能获得信息相对有限的知识片段,而这些片段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给人“好像学习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学”的感觉。
2.就诊高峰时,集中就诊的患者所处的矫治阶段不同,其治疗策略更是不同,这些大量的图文并茂的“临床短片”会增加大脑的认知负荷,致使正畸初学者不知所措,缺少思考,仅能被动接受,这种被动接受的信息往往印象不深刻,容易遗忘。另一方面,碎片化知识又具有鲜活生动、目标明确、容易吸收等优点。每一个治疗选择都是为了解决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虽然信息量有限,但是目标明确,容易建立并强化比较简单的病情—诊治相关联系;每一例患者都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较之于书本上抽象的内容,更能让学生获取实际的三维立体的信息,从而比较容易理解相应处理;同时,临床病例多样,虽然单个知识碎片信息有限,但是碎片种类繁多,随着就诊病人积累,形成碎片集合,所获信息比较全面。因此,如何利用正畸临床教学中碎片资源的特点,扬长避短,有效管理正畸临床教学中的碎片化知识,提高研究生临床正畸学习效率,是正畸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正畸学习中碎片知识管理策略初探
1.从被动式碎片知识获取到主动式碎片化教学。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临床教学活动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由临床老师来讲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处理原则,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然后由研究生按照老师讲解内容和操作步骤进行相关处理[2]。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基本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调动临床学生积极性去主动思考病因、病例及发展过程和矫治策略,这种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教学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失去了思考和分析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受到每例患者操作时间的限制,老师的讲解也可能不到位,学生虽然进行了相关操作处理,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操作却似懂非懂。实际上,每一例患者都是一个案例,可以通过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方式,来改变教学及学习的方式。患者就诊时,虽然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处理可能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就处理过程来说,大体也分三个部分:处理前检查阶段,明确患者所处治疗阶段,有无异常情况,现在面临的问题:处理方式拟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式;处理阶段,根据拟定的方案来做相关处理;术后检查阶段,各处理是否到位,有无不妥之处。这几个阶段,可以通过老师与研究生分工与合作来完成。目前方式为老师检查及拟定方案,学生操作,老师术后检查,学生不需要动脑思考,仅动手即可。以案例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与老师共同检查,共同拟定方案,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术后检查及评估。
2.碎片知识获取与系统性讲解结合。碎片化学习与系统性学习不同,碎片化学习所获得的是比较浅显而相互关联性较小的教学资源,系统性学习所获得的是宽基础、精专业金字塔式知识结构的系统的教学资源[3]。要建立对正畸学科系统性了解及掌握除了需要进行碎片式学习,还需要进行系统性学习,并且以系统性学科教育为主,碎片化临床知识学习为辅。前文提到正畸矫治复诊特点是时间集中,那么在患者较少或者没有患者的时间内,则可以进行正畸系统性的学习。一方面是向学生讲解正畸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将这些基础与理论贯穿在一起的临床理念、矫治策略、诊疗规范等,以构建正畸知识体系框架,另一方面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的培养。
3.碎片式学习的运用。正畸临床碎片化学习最大的问题在于知识点的不系统,知识点之间缺乏相应联系或者联系被弱化,难以发挥相应的教学作用。有学者提出进行碎片化学习的两种办法:复原与重构。所谓复原,就是需要正畸临床老师来阐释该患者的该处理的前因后果、学科依据,把学生所获得的碎片资源还原到正畸学科构架中。在临床中,对于有意义的病例,比如典型病例、罕有病例、高难度病例等,不仅需要实际处理,更需要留存相关资料,照相取模,拍现阶段X线片,待临床工作完成后,从学科角度给学生讲解该病例术前情况,诊断,现阶段出现问题及相应策略,可能出现的后果等。这样能够将片段复原成一个完整的病例,从纵向去了解该病例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以该病例为基础,举一反三,与相似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从横向来复原知识片段,这样就可以把碎片资源纳入学科体系中,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盲人摸象、片断式了解了。
四、结语
正畸临床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室的仿真练习,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碎片的产生不可避免,只有改变思维方式,通过临床老师的引导学习以及学生对知识碎片的有效积累,尽快构建学生的正畸学科知识体系,才能促进正畸学生的尽早成熟。学生不仅获取了正畸临床相关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祥龙.口腔正畸医患沟通之我见[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6,30(1):1-5.
[2]郭涛,冯雪,丁寅,钱红,戴娟.口腔正畸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12-913,960.
[3]Proffit W,Fields HW,Sarver DM. Contemporary orthodontics5th [M]. Mosby Elsevier,2013:277-2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