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华农887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研究
2017-10-31郑军虎邱义图贾振宇郑在环于晶高德全郝世明于慧玲
郑军虎+邱义图+贾振宇+郑在环+于晶+高德全+郝世明+于慧玲
摘 要: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玉米品种华农887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华农887在桦甸晚熟区一般产量水平为6~7万株/hm2,高产水平以8~9万株/hm2为宜。
关键词:华农887;密度;试验;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2011
種植密度普遍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最佳种植密度,2016年对玉米品种华农887进行同一水肥条件下的不同密度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吉林省桦甸市桦郊乡天平村小稗子沟社,试验面积540m2,肥力均匀、中等、土质为冲积土,地势平坦,光照、排水条件较好。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华农887。适宜在吉林省晚熟区种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9万株/hm2、10万株/hm2,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处理种植5行区,10m行长,垄距60cm,小区面积30m2。
1.4 实验实施
实验区施入底肥:中农化稳定性复合肥(N:26%;P2O5:10%;K2O:12%)600kg/hm2、口肥:磷酸二铵50kg/hm2,追肥:尿素300kg/hm2(喇叭口期施入)。每穴播3粒种子,5叶期间苗、定苗。
1.5 测定项目
玉米生育期测定项目: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植株性状测定项目:株高、穗位高、茎粗。产量性状测定项目:穗长、秃尖、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空杆率。秋季每个小区选中间2垄全部收获测产,选择10个标准穗取样称重,晒干后室内考种,折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出苗期、拔节期无影响。8万株/hm2、9万株/hm2、10万株/hm2抽雄期为7月25日,与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比较抽雄期推迟1d。9万株/hm2、10万株/hm2成熟期为9月29日,与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比较成熟期推迟1d。说明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育期影响不显著。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2看出株高、穗位高随着密度增加无显著变化,茎粗在5万株/hm2时表现为2.38cm,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在10万株/hm2时表现为1.99cm。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3看出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双穗率在5万株/hm2时表现分别为:20.5cm、626.3、39.2g、241.6g、1.07%,随着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在10万株/hm2时表现分别为:15.6cm、429.2、34.3g、142.9g、0.27%。秃尖、空杆率在5万株/hm2时表现分别为:1.83cm、0,随着密度增加逐渐提高,在10万株/hm2时表现分别为:2.66cm、7.97%。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显著,随着密度增加茎粗、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双穗率表现为下降趋势,5万株/hm2时数值表现最高,10万株/hm2时数值表现最低,秃尖、空杆率随着密度增加表现为上升趋势,5万株/hm2时数值表现最低,10万株/hm2时数值表现最高。说明茎粗、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双穗率、秃尖、空杆率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表现有差异。不同处理中8万株/hm2产量最高,为14472.0kg/hm2,其次是9万株/hm2,为14302.8kg/hm2,7万株/hm2为13954.7kg/hm2,6万株/hm2为13582.5kg/hm2,10万株/hm2为13289.7kg/hm2,5万株/hm2产量最低,为12611.5kg/hm2。8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
玉米品种华农887在桦甸晚熟区一般产量水平为6~7万株/hm2,高产水平以8~9万株/hm2为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