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设计与科学、艺术的关系

2017-10-30汤克成

设计 2017年7期
关键词:奥托菲利普科学

汤克成

摘要:现代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差异性。奥托艾舍这位乌尔姆设计学院创始人之一,在自己的设计活动、设计教学中去除艺术性,运用系统的设计方法;菲利普·斯塔克则更多地使用自己的特质制造产品,那些有争议的产品俨然就是一件件符号性的先锋雕塑,却又不失其商业价值。本文试着把奥托艾舍以及菲利普·斯塔克两位著名的设计师对比起来,探讨科学、艺术与他们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 科学 设计 奥托·艾舍 菲利普·斯塔克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80-02

引言

设计是伴随人类基本生产活动而产生的,最早的设计萌芽来源于旧石器时代,而最早现代设计则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的。不同时代总会带来形态各异的人类活动,设计同样如此。处在不同时代背景的文化、科学技术、艺术观念在一些侧面影响着设计方式及设计产品的产生,当然这主要是通过影响设计师而实现的。

纵观现代设计史近200年的发展,不难发现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流派,这些流派或独领风骚,或对于后代设计师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与当时的科学技术以及重要的艺术流派有很直接的关系。比如:电的广泛运用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电器行业设计的蓬勃发展;在塑料产生之前,人們会在某些方面受制于材料的局限;荷兰风格派艺术家的艺术成果直接启蒙了“红蓝”椅的产生。

一、奥托·艾舍的设计理念——设计与科学的紧凑关系

奥托艾舍是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创始者之一,1941年,他加入德国陆军,尽管这与自己的信仰背道而驰,一直到1945年才结束服役,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带给他的痛苦是深刻的,所以奥托艾舍有很强烈的反纳粹倾向。战后整个德国一片狼藉,奥托艾舍希望通过设计教育重振德国,于是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虽然乌尔姆设计学院只短暂存在了十几年光景,却为现代设计带来了新的观念。

乌尔姆设计学院被很多人看作是国立包豪斯学校的继承与延续,称它为“新包豪斯”,其实两所设计学院对待艺术与科学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当时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异化逐步加大,导致乌尔姆设计学院第一任校长马克思·比尔的退出。两所学校聘任老师也有很大的区别,国立包豪斯学校聘请了类似瑞士画家约翰·伊登以及德国雕刻家格哈德·马可斯等当时知名的艺术家组成自己的师资阵容,而乌尔姆设计学院则更多地聘请类似马尔多纳多和哲学教授马克思本森,他们提倡“科学操作主义”。设计必须像科学与技术一样建立,靠的是逻辑论证。艺术与形而上学则超出了逻辑论证,于是被规制,而不是建立。

奥托艾舍在自己的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的系统设计方法,他在平面视觉方面为现代设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开创了象形符号系统作为导向的历史先河。他为博朗电器、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以及一些生产商做的视觉形象系统都沿用了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后来他设计的Routis字体,这些都严格控制在网格当中设计出来,最终得到的图形都是严谨的具有秩序感的几何形状。为慕尼黑奥运会设计视觉识别系统时,奥托艾舍与他的团队从当地巴伐利亚环境中获取灵感,但又避开了纯粹的民俗艺术,设计了一套色彩丰富的视觉识别形象。现代响亮的运动员形象、充满秩序感的网格系统以及univers字体的使用,让整个视觉平衡且阳谐统一。导视系统的色彩选取只有做到使社会化的、大众化的、普遍性的为世人所接受的实际性工具时,才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有效使用。奥托艾舍在自己的设计活动中践行的无疑是排除艺术的,他更尊重技术与科学。他为FSB做系统设计前,自己已经用很科学的方式分析手握门把手的种种可能,分析大脑各功能区与手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德国厨具生产商bulthaup同样受到其影响,1982年,在buIthaup邀请之下,奥托艾舍把他对厨房的研究结集成名为《TheKitchen for Cooking》理论作品,这本书阐述了一种崭新的厨房哲学:厨房设计以人为本,注重实用性、以及优质物料,并以去芜存菁为目标。同年bulthaup推出独立摆放的实木工作台,名为“butcher's block”,离地高度符合人体工程学,它有别于以往家用厨房面向墙壁的状态,让烹饪者可一边煮食一边与家人聊天,是品牌宣扬家居互动概念的重要案例,同时作为家用厨房第一台中岛设计,重新定义使用高度、结构性与功能性,影响深远。

二、菲利普·斯塔克的“鬼才”设计——设计与艺术的密切结合

菲利浦·斯塔克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集时尚明星、疯狂的发明家、浪漫的诗人于一身,因此他算得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师。他曾为法国总统密特朗设计私人住宿,为苹果前CEO乔布斯设计游轮,前不久,他还为小米手机设计全陶瓷机身的概念手机。他头脑中总是充斥着许多疯狂的想法,更是时尚杂志版面人物或者自己设计品的代言人,一身夹克服的惯用打扮,频频出现在各种发布会现场,诙谐幽默。

作为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设计中不断地做减法,他的设计往往剔除多余的装饰,造型上追求简单的有机形状。各种角类的造型是斯塔克最鲜明的造型语言,他为Flos灯具设计的牛角台灯,为法国奢华玻璃世家品牌DAUM设计的牛角玻璃花瓶,为电影导演温·德斯设计的《W.W.Stool》吧台椅,这些设计作品的造型特征都有统一的“斯塔克”特色——角的造型。菲利普·斯塔克另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式类似于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直接借用现有的物品造型,选取全部或者一些局部,改变颜色和材质加工创作成自己的产品。菲利普·斯塔克为Flos灯具做的枪灯,灯柱直接使用枪的造型,搭配素色灯罩,让这盏枪灯颇具意大利式的浪漫主义色彩,设计流于观念性而非实用性。他为意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设计的侏儒(阿提拉)椅子,灵感来自童话故事形象,直接借用了生动的童话形象通过改变材料做成系列设计的椅子。当然所有的案例中最为吸引人的应当是菲利普·斯塔克为意大利著名品牌阿莱西(Alessi)设计的“外星人”榨汁机,外形类似章鱼或者外星人。这种外形虽然看起来并不能让观者判断出是一个水果榨汁机,但作品本身却成为了实力和品位的符号,同时它浮夸笨重的榨汁方式和高挑儿外观形成巨大反差,让人感觉到的是一个设计师是以艺术家的思维在考虑产品。透过这些表象我们可以看到,斯塔克的伟大就在于他能见所不见,他更想通过作品提供给时代一个伟大而自信的华丽象征物。“外星人”榨汁机混合着幽默和肃穆的充满悖论的形象,犹如一件雕塑、一个微型的纪念碑,记录下娱乐时代的琐碎和宏大。在这里,可以看出菲利普·斯塔克风格多变且兼具艺术家特质,功能并非斯塔克考虑的第一要素。endprint

只要有斯塔克在场,他的家人形象就有可能被搬上某把椅子地椅背——现代、詭异、充满了神秘色彩。香港半岛酒店的室内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菲列克斯餐厅内每把餐椅的椅背上都自夸似地印上了斯塔克“家族部族”主要成员肖像,包括女儿、妻子还有斯塔克自己,这让他找到一个向亲近的人表达感情的载体。1975年,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出版的他的非正式自传,诠释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挣钱是一种艺术,工作也是艺术,把生意做好就是最好的艺术!这又何尝不是斯塔克的一种对于自己作品的解释,没有人能说清楚缘由,但可以确定的是斯塔克用自己对时代的敏感交出了一份令人称奇的答卷。他像一个智者一样玩转世界、玩转万物,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世界各处,参加某一个关于自己产品的发布会。

三、两位设计师的差异

对比两位设计师不难发现,他们的设计方法和最终产品的理念有巨大差异,概括一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出发点、设计方法、影响方式。

(一)设计出发点:奥托艾舍是从生产商或者服务人群的实用性、识别性、舒适度等方面出发,通过对科学与实用的论证来解决问题,那些企业形象的识别系统则是帮助企业由内而外地升华出。菲利普·斯塔克则从自己的灵感,以及对于时代敏感的自觉性出发,倾注了个^充沛的情感做一个市面上之前没有的设计。

(二)设计方法:奥托艾舍遵循系统的设计,比如慕尼黑奥运会从logo、服装、赛事、导视、入场券等都做了统一的设计,并且平面的图形均来自严谨有序的网格设计,色彩有目的有节制地使用。菲利普·斯塔克这位鬼才设计师设计方法则更为多变,有些直接借用已有的素材改造,有些则以一个开历史先河的方式产生,比如外星人榨汁机,这样一件作品与其说是一件具有榨汁功能的设计产品不如说是一个具有先锋符号的雕塑,好像仅仅需要斯塔克灵机一动便浮现于草稿纸之上了。一个是排除艺术的系统设计方法,一个则是运用自己特质流于感性的设计方法。

(三)影响方式:本文探讨的影响方式主要是设计师对于设计史、对于所服务的企业影响。奥托艾舍的合作对象多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比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德国慕尼黑机场、法兰克福机场、西班牙Metro BiIbao地铁等,当然也有他为ERCO、Braun、FSB、bulthaup等生产商做的视觉识别系统。奥托艾舍开启了象形符号系统作为导向的局面,视觉传达的通用称呼应归功于他的理论作品,德国1972慕尼黑奥运会更是成为赛事标准化视觉图形识别的经典传统,为汉莎航空设计的企业识别系统从1963年一直沿用至今。这些都具有开启历史局面的划时代意义,可以说奥托艾舍是一个开启设计史新局面的伟大设计师,并且久远地影响着与他合作的企业。菲利普·斯塔克合作对象遍布全球,以类似Driade、巴勒利、卡特尔、Flos、Disform、Vitra、Alessi等制造商为主要合作对象,斯塔克带给制造商更多的是一个崭新的设计作品,一个浪漫优雅的设计、一个足以制造话题带来商业价值的产品。假如没有斯塔克,当今世界上很多设计产品将不会出现,这就像梵高带给世界的《向日葵》或者毕加索带给世界的《格尔尼卡》,这与一个人的特质、性格以及对于世界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斯塔克设计的这些产品并不是从实用性出发的,也体现出菲利普·斯塔克抵制“绝对的功能主义”。他以自己旺盛的创造力给这个时代交出了数量惊人的作品,更多地赋予了它们艺术性,但矛盾的是这些实用性并不十分理想的产品,丝毫没有消减其商业价值,那些贴着斯塔克标签的产品成为消费者争抢的家庭摆设,这也是制造商看重的。斯塔克设计的作品有些成为经典,比如外星人榨汁机从1990年至今,全球已卖出60万件以上,并且也成为Alessi的经典设计之一,但是相对持有1万件作品的斯塔克,大部分作品更像一种流行文化、一首流行歌曲,悦耳得容易接受也同时容易被时代忘却。菲利普·斯塔克是一个丰富了时代内容性的伟大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可以给制造商带来更旺盛的市场活力,但相对奥托艾舍缺少一些影响的持久性。他把设计做得更倾向于艺术,而非科学。

结语

艺术、科学、设计三者在时代的长河中是很难解释清楚谁从属于谁,争论这个没有意义。设计具备了艺术性才具有文化根基,具有美学价值,具有一个优雅的样式;设计具备了科学性能更站得住脚,能更好地跟随时代的步伐,带给人类社会更大的生产价值。奥托·艾舍以及菲利普·斯塔克,他们都是这个时代伟大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究竟更靠近艺术还是更靠近科学,这与他们相对应的时代、历史、科技发展有很直接关系的。本文从两个设计师的对比中找到了差异,差异化能够促使从更多的维度去考虑设计,考虑设计的未来。但无论如何,设计的结果最终需要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中得到平衡,至于哪个占多哪个占少,要结合设计师自身的理念,也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脉络。对于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要抱持一个宽容的态度,审视好三者的关系,才是设计师要考虑的。毋庸置疑,现代设计在很长的时间里应该会和艺术、科学并肩而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托菲利普科学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点击科学
活跳板
科学大爆炸
奥托归来
奥托奇遇记
最奇葩的吃醋:丈夫装聋作哑20年
科学拔牙
《奥托的第一次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