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以载道,文质彬彬

2017-10-30张倩怡

设计 2017年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张倩怡

摘要:在艺术设计领域,各种风格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生活方式及环境系统的基础之上,“技以载道”是指技术与规则的统一,而“文质彬彬”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技”与“道”是影响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技”与“道”的平衡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技以载道 文质彬彬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50-02

一、技以载道

(一)“技以载道”的含义

“技以载道”,是对“技”的充分肯定与认识,是指以技术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形式表现语言来传达意境与趣味,从而体现出一种审美性与功能性。技以载道,是将具体的技术、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周易》开始,道器统一的判断就指出了哲学上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相互依存关系;而“技以载道”就是对这一逻辑判断的过程展示,是一种抽象关系的具体体现。

(二)“技”与“道”的关系

“技以载道”是我国最古老的道器思想的总结。“技”、“道”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思想理论体系中所涉及的道器观,在艺术设计中,“技”是指技术、实践或者具象事物;“道”是指理论、文化修养和道德范畴。

朱熏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三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周敦颐主张要“文以载道”。由此可以推理出,道也是艺术设计的根本,设计也需要载道。

“技”与“道”既对立又统一,“技以载道”,是“道”的人性化的表述,也是“技”的神圣化的描写。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社会时期的历朝历代,对龙的崇拜无以复加,皇族所用的龙纹,都经过能工巧匠之手,龙纹代表着地位的至高无上,权力的威严神圣,同时也期盼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而到了现代,龙的使用走向普及,随处可见,龙的形象已经延伸到了幸福平安的含义。然而在春秋战国时代,却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诸子百家对“技”的态度,大多是抑制的,从而出现了重道轻器的倾向。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造物设计水平得到急速提高,带来社会繁荣的同时,也滋养了贵族阶层的奢靡之风。对“技”的抑制,就是从社会统治的要求出发,提出对社会奢靡的一种批判。而另一方面,道家又对所谓载道之技大加赞扬,颂扬了“技”在悟道中的不二地位,使得“技”带有一种神秘化的倾向。

因此,相对于道家的模棱两可,儒家对“技”的态度比较统一。孔子说“文质彬彬”,即要适度。就是说形式与内容要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避免只有形式主义或是只具有功能性的不平衡状态。在儒家,“文质彬彬”的思想,始终都有把形式、功能和内容同等对待,对人们的生活、行为规范以及物与人的关系,都有一定的准则要求。

二、文质彬彬

(一)“文质彬彬”的含义

文质彬彬,指的是人的文采和实质兼备,形容了君子的个人修养,温文尔雅的气质,这也可以理解为表述了深刻的美学意义。“文”,在最初指的是色彩各异的线条,通过穿梭交错的方式而产生的视觉效应,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了叠加于物之上的形态美。“质”,指的是个人的内在品质,君子内在的道德品質应该与外在行为、仪表、教养是统一并存的。延续了孔子的理念到艺术设计发展的今天,设计师围绕着美与生活的关系,为设计创作展现出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促进了艺术设计发展的多样性风格与创新性表现。孔子的“文质彬彬”,强调了内在与行为的统一性,认为美和生活密不可分,美的内容与人息息相关,人们应该发挥内在的感性因素与审美文化教养相结合,使美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二)“文”与“质”的关系

在先秦,“文”与“质”是在审美范畴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文与质的观念、文与质关系的认识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文质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里,孔子所提出的“文质彬彬”,包含了和谐的审美思想,这种思想在先秦儒家的思想领域里,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当代的设计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长期以来,文与质的关系和谐而又相互矛盾、相互影响。—方面,在春秋末的文质关系辩论中,无论是从审美到功能,美与善的论述,还是文与德的关系,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认识。另—方面,孔子通过吸取前人所说的文与质的关系,吸收阴阳五行相成相济的思想精髓,结合自身教育家的角度,通过实践、探索和总结,把文质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在当今社会中,文质彬彬则是设计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之间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艺术设计的技以载道与文质彬彬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大众的生活和思想。在艺术设计中,人们都必须要将多样的风格及发展的变化建立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上。“技”与“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艺术设计中二者关系的处理,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件设计作品,都要经历从设计到成品制造、再从制造回到设计之初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实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纤维艺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具有丰富多彩的纤维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技艺,这些技艺与形式都代表着民族文化与时代气息。随着现代审美意识的改变,更多创新性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审美思想。

纤维艺术,是使用天然或合成纤维或传统上被认为与纤维相关的技术(例如缝纫或编织)产生的艺术。当代纤维艺术通常关注于材料和技术,但在创作过程中,任何材料、主题以及设计概念的选用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当代纤维艺术和纺织品的世界,无论是从材料的使用到技艺的创新,每天都在发生改变。纤维艺术被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用来描述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艺艺术家的贡献越来越被认可,不仅仅是在纤维,并且在其他媒介,越来越多的织工开始将纤维结合成非功能性的形式作为艺术作品。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带来了纤维艺术的国际革命,除了编织之外,通过打结,缠绕,编织,卷绕,打褶,绑扎和交织产生纤维结构。美国和欧洲的艺术家探索了织物的品质,以开发可以悬挂或自由站立的作品,二维或三维,平面或容量,许多故事高或微型,非物体或具象,代表性或幻想。同一时代的妇女运动对促进纤维艺术的兴起是重要的,因为妇女与家庭纺织品的传统联系;事实上,许多最突出的纤维艺术家是女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纤维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概念化,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于纤维艺术家,除了对材料和技术的长期实验之外,还带来了创造面对文化工作的新焦点,例如:性别女性主义;家庭和与妇女工作相关的重复任务;政治、社会和行为科学,以及纤维的柔软性、渗透性、悬垂性等相关的材料特定概念。

在当代纤维艺术设计中,几何形式的表现风格层出不穷,几何纯粹简单的造型,通过有序或无序的排列和色彩的组合变化,充满着秩序感与节奏感,使人产生艺术表现与情感世界的联系与共鸣。日本设计师出居麻美的纤维艺术作品《辉煌的色彩》(如图1),利用极简的条纹为主要的构成元素进行编织,使画面呈现了一种马赛克式的视觉效果,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丹麦的设计师碧藤.海格朗德的《条纹系列》(如图2),运用了深沉的黑灰色调,在构成元素上也同样选择了以条纹为主,以疏密有序的构成方式,突出了视觉中心的表现张力,使画面产生了层次感、空间感,沉郁的颜色也令人们嗅到了一丝神秘的气息。

艺术设计形式的发展,同样也受到了“文质彬彬”所阐释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在艺术设计的领域里,“文”指的就是外在的图形纹样、色彩表现等外在艺术形式,“质”指的是作品的材料、实用功能等本质内容,只有将“文”与“质”统一,才能设计出成熟的作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过度关注图案、色彩的表现,弱化了对作品本身所应该具有的实用性功能的探索,就会导致文与质的失衡。对于一件成熟的设计作品来说,功能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说,若只注重“质”,即仅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使用需求,而忽略了人们的审美享受追求,进而无法体现设计的完整性。因此,设计应该做到“文”与“质”并举,才能使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结

“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设计。艺术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和有目的的规划后所创造出来的。在当代,技的发展与艺术设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而推动了两者的共同发展。相对于“文质彬彬”造物思想的传承性与永恒性,“技以载道”的思想是古人根据当时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提出的造物要求,具有相对的时效性,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对于“文质彬彬”来说,这种思想更具有普适性的美学标准,因此也会更为恒久。这样的美学标准,在延续传统美学的同时,也一定会对当代艺术设计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在艺术设计领域,它们会不断促进构成新的艺术特征和形式表现,艺术设计除了拥有一个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运用巧妙的技巧来与它相辅相成,从而才能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提供一条可发展的艺术设计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张弢作品
花影
小院系列之二
试论创新思维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