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评定视角下儿童教育产品设计研究
2017-10-30王艳群张丙辰龙慧芋蔡依依
王艳群 张丙辰 龙慧芋 蔡依依
摘要:以3-6岁幼儿园阶段的儿童为研究对象,从感觉统合的角度出发设计儿童教育产品。通过观察、拍摄和记录等方法,运用图表法等手段,分析儿童感觉统合各能区的发展情况。并综合分析儿童在听觉、触觉、前庭觉、视觉、本体觉五个方面的感觉统合失调表现进行归纳,结合各能区发展情况量表来确定儿童教育产品的设计方向。针对前庭觉发育失调表现进行儿童教育产品设计,教具从触摸、攀爬、摆荡、旋转等运动方式对儿童进行综合的感觉统合的刺激,从而增强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及认知能力。
关键词:产品设计 儿童教育产品 感觉统合 前庭觉训练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40-02
引言
教育产品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用具,教育产品的性能和效用越来越被重视。在国外以蒙台梭利为主的感官训练教育产品被普遍应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被广泛使用的大型感统教育产品。近些年我国儿童教具发展迅速,教育部门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都积极配置了针对儿童各种能力训练的教育产品,感统教具也被逐渐引入。面对这一需求现状,需要从感统训练的视角出发,从制造使用、材料、安全性和设计创新性上提出技术方案,归纳感觉统合教育产品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导设计实践。
一、感觉统合概述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听、视、触、前庭、本体等不同感觉对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联系以及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人进行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基础。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研究的博士爱尔丝也针对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式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认为是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以及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造成婴幼儿感觉学习不足而引发的学习、生活、活动障碍的问题。陈书香、王宇中研究认为,合理的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儿童的日常不良习惯有预防作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于1992年开始与台湾陈文德教授創办的“奇德儿脑力开发教育联盟”合作,引入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显效率85%的良好效果。国内许多城市,也早就针对儿童早期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开办了感觉统合强化训练班。
感觉统合能力是儿童认识事物、感悟世界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基础,也是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学习能力。以认知弥胡桃水果为例,感觉统合的加工过程为:视觉提供的信息是椭球形的褐色物体,触觉的反馈是弥胡桃的表面是毛茸茸的感觉。通过双手的协调运动可以把弥胡桃的外皮剥开,味觉告诉我们弥胡桃的味道是酸甜的。如(图1)所示,而非单一的、个别的感觉。儿童在多个器官持续不断的统合协调过程中,大脑的分工会愈加精细,分析事物的能力会愈加强大,个体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随之提高。
二、感觉统合训练模式
(一)感觉统合各能区的发展情况统计
以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调查对象,调查感觉统合各能区的发展情况,对58名小朋友在抄写正确率、阅读专注度、及时应答等23项内容,连续5天的现场观测进行记录,采集数据。通过58份调研表,整理出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五个能区中感知能力发展评定结果:
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五个能区中感知能力评分结果显示:前庭觉和本体觉发展检验值最低,分别为68.2%和61.3%。各能区中,视觉、触觉这2个能区发展得较好,见(图2)。
通过对儿童感觉统合各能区的调查,发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检验值比较低的能区需要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来慢慢提高感觉统合的能力。
(二)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多发生在三岁至十—二岁的儿童身上。感觉统合失调一般分为五大类:分别表现在本体觉、前庭觉、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统合失调。根据前面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情况分析,将检验值比较低的能区表现抽取出来,即前庭觉统合失调和本体觉统合失调。表现如下:
三、针对前庭觉统合训练的儿童教具设计案例
前庭觉是指处理前庭平衡的感觉系统。前庭觉失调的日常表现是当人体的位置和姿势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器官或者肢体不能做出及时快速的调节以达到身体平衡的状态。人体各个感官之间都是相互协调着工作的,所以对前庭觉的训练也不是孤立进行的。在对前庭觉的训练中也会伴随着视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训练,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儿童对空间知觉的认知能力。
(一)前庭觉训练教具的设计形式
对前庭觉的训练方法是将人体处于“失衡状态”,然后对人的内耳中的半规管与前庭器官进行加速度的刺激来逐步提高孩子前庭功能的目的。对前庭觉的刺激有以下几种形式:
1.摆荡刺激:这种方式主要训练线性平衡感,包括前后摆荡和左右摆荡。在设计这类教育产品时,应该尽量将两种摆荡方式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更为多样有效的训练。目前针对这一刺激类别所对应的前庭觉训练教育产品主要有跷跷板、秋千和平衡板类的产品。
2.旋转刺激:这种方式主要训练圆周平衡感,包括铅锤轴旋转、冠状轴旋转和失状轴旋转,如(图3)。针对铅锤轴旋转训练的教育产品有旋转碗、旋转跷跷板等,这类产品可以通过儿童自身重心的变换或者多人合作来完成操作。对于冠状轴旋转和失状轴旋转会比较难于实现而且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一般都是需要将人体固定在教育产品上,然后通过产品自身旋转加速度的变化来实现,如自传的旋转吊台等设施。
(二)前庭觉训练教育产品设计应注意的问题endprint
1.多向刺激
人的各种感官是协同工作的,儿童会用多种方式来感知三维空间,因此我们在进行前庭觉训练设计时,也是一个多种刺激相结合的训练过程,通过某项训练活动可以实现多个训练目标。因而设计师需要注意教育产品在刺激维度上的多向性。
2.认知训练
前庭觉训练产品承担着特殊的训练任务,但它同时还要被被试儿童接受和喜爱,在它对儿童进行前庭觉训练之前也是儿童认知世界的事物之一,儿童首先在造型、色彩以及材料上感知一个物体,所以要充分分析儿童在视觉、触觉方面的接受能力及爱好取向。
3.安全性保障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前庭觉的训练是借助加速度的刺激来达到训练目的的,在这种情况下会伴随着身体的失衡。所以在进行这类教育产品设计时,任何潜在的问题都可能对他们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防护方案,将产品的安全系数提高到最大的限度。同时安全性设计也是一切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4.趣味性体验
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喜欢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不喜欢枯燥、单调的训练活动,有的孩子甚至会对训练性或者治疗性的教具具有不配合或者反感等情绪。前庭觉训练教具或多或少会因为失衡而产生恐惧感,因此在设计前庭觉训练教具时充分考虑孩子的使用感受,通过对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感受到的与使用产品产生心里喻悦的情感着手,使教育产品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并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设计案例
将儿童定性的感觉认知量化,以明确的方式探讨感觉统合能力与产品设计间的关系,帮助设计师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创造符合儿童感统训练的教育产品。
这款针对前庭觉训练的儿童教具为3~6岁儿童设计以被大多数儿童喜爱的乌龟壳的外形作为设计元素,利用前庭觉训练刺激中的旋转和摆荡两种形式,結合儿童的人机尺寸设计的一款训练儿童平衡能力以及全身协调能力的教具,如(图4)。
在使用过程中,儿童会慢慢体验到身体重心的变换所带来的不同摇摆幅度。这款教具有多种玩法,可以是扣在地面上的乌龟壳的形式,此种状态儿童骑在上面可以前后摇荡。这种骑马式的使用方式是训练儿童对自己身体重心线性方向(前后)变换而带来的游戏乐趣,并训练儿童感知在安全状态下重心移动幅度的大小。另外一种使用方式是将教具翻转过来,使得开口朝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容器感觉的内空间。这种不倒翁的使用方式是训练儿童对自己身体重心不同方向(前后左右)变换而带来的感受,儿童躺在里面通过身体重心的圆周变换来带动教具的旋转。儿童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控制身体重心变换的节奏及幅度,体验训练带来的游戏乐趣,如(图5)。
这款针对前庭觉训练的教具,不只是在训练儿童的身体平衡能力,同时会有其他感觉的综合训练。包括儿童对物体静与动的认知以及形状、色彩、质感的认知等。所以感觉统合的训练常常在侧重某一感觉训练的基础上还会带动其他感觉的综合训练。
结论
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儿童在感觉统合各能区的发展情况观测、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得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几种感觉能区的发育情况及感统失调的具体表现,为设计与应用建立了实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对于儿童感统教育产品的研究具有灵活多样性,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需要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这款前庭觉训练的教具从触摸、攀爬、摆荡、旋转等运动方式对儿童进行综合的感觉统合的刺激,从而增强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及认知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