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入职教师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
2017-10-30谢敏
谢敏
摘 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任教的经验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探讨了上好一堂课所要重视的多种因素,强调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对新入职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性,指出了教学全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 上课 教育教学理论
随着我国日趋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教事业,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进入了职业院校担任教师。他们多数来自于综合性大学,没有经过教学实习的训练,一旦走上讲台,往往会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需要在短期内适应许多变化,如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环境的变化等等。从一名学生转变为被学生接受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教学过程,面对不那么爱学习的学生,新教师往往会存在着很多烦恼。如何尽快地适应教学环境,适应教书育人的氛围;如何以一堂好课折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是教学与教育管理中很重要的事,也是新教师们应当重视的事。
在笔者30多年的教学经历中,认识到要上好一堂课,要让学生能更好更便捷地学到知识,首先需要教与学的双方共同做出努力。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上好一堂课,可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理解学生,关爱学生
目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也差的初中毕业生或缀学学生。他们由于基础差,听课困难,让老师们甚感头痛。虽然他们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失败者,但并不代表这些学生就一定是“差生”。他们的成绩差,或与他们不适应义务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有关;或与他们当时的教学软硬件环境有关;或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而与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关系不大。只要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也能够学好。作为教师,要能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找出他们学习差的原因。关心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恢复学习上的信心和决心。大多数学生也会逐渐跟上学习,慢慢改掉身上的毛病。
二、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指导
教学是有其自身科学规律的,通过学习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如: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课程理论等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能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学习不好、基础较差的初中生。虽然学生基础薄弱,但每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想好好学习的,只是囿于学习基础不好(尽管多数学生智力不差、有些也很努力),学习吃力。所以一旦学不懂后,往往会放弃学习,进而厌学。
对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好和学习动力不足两方面的原因,两者休戚相关。作为任课教师,想要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品质方面的教育。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包括通适性的学习方法(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记笔记方法、记忆方法、思維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和学科的学习方法。由于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同,所以重点要在学科的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学生学得懂,才会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最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教学设计
这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设计即是通常说的备课,但其外延和内涵都比备课更加丰富。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教学分析,既强调对教学资源、知识类型和价值、教学重点及难点的分析;又强调对学生基础条件的分析,如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的分析;并重视教学情景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等。做好教学设计需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根据教学任务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进行梳理,确定重、难点,确定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查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就是学期教学计划和教案。学期教学计划是对整个教学时段中教学内容的完整安排和设计;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有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技术的使用、练习与习题、板书内容与设计(文字性、表格式、流程图等)。
总之,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教学分析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了将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结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制订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景、确定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设计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并关注学生的体验、感受等心理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
1.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是科学性,内容科学、准确。
二是逻辑性,教学内容有逻辑联系,条理清晰。
三是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难度从低到高,详细得当,层次分明。
四是实用性,所采用的教学用具、教法不花哨,能方便地解决问题。
五是简洁性,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实例、比喻说明问题。
六是技术性,适当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或用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通常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分析教学任务;二是确定教学目标;三是分析学生的起点条件;四是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包含“创设教学情景、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或技术、组织教学语言”等四个环节;五是设计练习方式和内容;六是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下面以“文档的高级排版技巧”为案例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说明。
(1)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复杂文档的排版,学会美化文档。
(2)教学目标。一是学习对文档进行分栏,并学会对栏宽、栏间距、栏数进行设置,方便对文档的阅读。二是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剪贴画。学习通过设置关键词“搜索”特定内容的剪贴画并对其进行各种常用的设置,使文档画面更加美观。三是区别插入图片与剪贴画的不同操作。四是启发学生认识美化文档的意义。使其认识到在对文档的编辑排版中不仅要考虑文档书写的规范要求,还要考虑文档的美观要求。五是学会对文章进行分析,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其进行美化。endprint
(3)分析学生起点条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字符格式、段落格式、页面格式的操作,具备了对文档进行设置,使文档美观且符合文章的书写格式的概念。
(4)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向学生出示一幅广告,告诉学生要使一幅广告对人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就必须混合应用文、图、表、画等多种元素,使之既直观又美观,才能引人注目。
选择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语言:用书面语言描述、叙述、论证各个知识点,完成教案的编写。
设计练习方式和内容:课堂练习,边讲边练,课堂作业等。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通过对学生课后练习与作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习态度、兴趣;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示出的创意等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对同桌进行评价等。尽量从多方面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达到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并及时向学生反馈。
五、教学设计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很多,从教与学的主体来看,主要有3种。
1.以教为主的形式
设计时关心的是“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施教的工具。该模式的优点是课堂由教师主导,能保证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且教学效率高;缺点是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依然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对此教师可以变通为“以教为主”结合“边讲边练”的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学习问题,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
2.以学为主的形式
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媒体是用于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存在课堂不受控制而偏离了教学目标的弊病,对目前中职校的学生不太合适。
3.主体-主导的形式
模式综合了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学生则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而发现知识的意义,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要依据课程的性质、类型、学生的情况以及个人爱好来确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综合考虑几种模式中的某些适合于教学内容、适合于自己、适合于学生的部分,慢慢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比较偏爱先讲授“学科基本结构”,在之后的教学中再将知识、概念、技能等进行螺旋式重复,层层递进,加深学生的印象,力求给学生传授一个清晰的知识主线。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重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进入课堂,教授新知识到教学结束的一系列步骤,应该注意以下幾点。
第一,组织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必要时每节课都进行一次组织教学。
第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
第三,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四,复习学生的起点知识,为学习后面的新课提供基础或创设教学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
第五,选择某种授课方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讲授法、练习法或讲练法或自主学习法等)。重点、难点知识一定要多讲、讲透,使学生能够理解。授课时可以应用教学媒体进行辅助,并要注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进行反馈。
第六,课堂小结。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还要对难、重点知识进行复习、梳理,便于学生记忆和深入理解,并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完成知识的同化与顺应,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第七,及时布置作业或练习,检查学习效果。作业题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懂并记住知识。如果需要动手使用仪器或设备,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练习量才能形成技能,如中文打字。
第八,通过作业、练习、实操等检查教学效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修正。
七、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部分的时间分配
通常组织教学、创设教学情景以及后面的复习小结应控制在几分钟内,其余则是讲授新课及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八、重视教学语言的应用
教学语言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要求流畅、准确、条理清晰、简洁、生动,要善用比喻来说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例:文件与文件夹、文件夹的树状目录结构,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容易将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相混淆。笔者教学时就以柜子、抽屉、盒子、袋子、照片、衣服等进行比喻,让学生明白磁盘、文件夹、子文件夹、文件的关系。
九、重视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对新教师的成长与改进教学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总结的内容可以是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是发现自己没有讲清楚的地方,可以是学生练习里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是讲授得很成功的地方,也可以是自己在课堂上临时想出的新方法、新讲法、新思路等等,尽量做好这一环节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好处。
总之,作为一个新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关注教学的诸多环节,要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引下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并尽早地开展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这一行业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0).
[2]皮连生等.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念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