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尔茨堡大学音乐学专业课程表看德国音乐学教育
2017-10-30麻莉
课程表是一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安排和知识结构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从中折射出其背后,制定课程表的教育指导理念、思路、方法和模式。德国音乐学专业已有百年历史,几经沉浮,无论是在音乐学研究还是教学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此,笔者以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音乐学专业2015/16年冬季学期和2016年夏季学期的课程表为例,通过对其的分析,剖析德国音乐学教育模式和理念,希望为国内音乐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德国大学音乐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自从德国加入欧洲高等教育改革,即所谓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后,就将原来大学的硕士、博士两级学制(没有学士)改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制,并且对学士和硕士的学习时间和学分有了明确的规定:学士3—4年(180—240学分);硕士1—2年(120学分);博士的学习规定每个学校要求都不一样,一般3年,但由于任务的繁重和严格的规定,大部分博士学业平均在6到8年之间。学生只有在规定的时间里修完规定的学分后方可申请参加毕业考试。
在“博洛尼亚进程”之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学习一门主专业外,还必须选学与主专业不同的两门副专业。“博洛尼亚进程”后,德国各个大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以180个学分为标准的制度下,推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案供学生选择,维尔茨堡大学就有以下几种:1.将180学分只用于一个主专业的学习;2.用于两个主专业(90+90学分);3.一个主专业(120学分)和一个副专业(60学分)的组合。对学士学位需要4年的也做了相应的要求。硕士学位的学习方案也像学士学位一样,可只修一门120个学分的主专业,也可修两门主专业或是一门主专业加一门副专业。{1}
由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主副专业,所以每个学生的情况也就不同,开学时学生要自己花一定的时间为其制定本学期的课程安排。所有的学习计划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量身定做,有很大的自主权。再加上整个学习以学分制为主,每个学生所学专业又有所不同,所以没有国内专门为学士、硕士统一安排的课程。学士、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生同时一起上课,尤其是同上研讨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只是考试要求不同而已。课程一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在1—4学期先修基础必修课程,大部分以音乐史、概论课和音乐技术理论为主,3—6学期则根据个人的兴趣以大量的选修课为主。
二、维尔茨堡大学音乐学课程表分析
维尔茨堡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2年,是当时继布拉格大学、维也纳大学、海德堡大学、科隆大学和埃尔福特大学后德语区的第6所大学。今天维尔茨堡大学属于德国10所精英大学之一,有四百多位教授和28000名学生。至今维尔茨堡大学已有14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在此教学和研究。1922年夏季学期维尔茨堡大学正式设立音乐学专业,是德语区最早设立音乐学专业的大学之一。2004年德国高校改革,班贝克大学、埃尔朗根大学与维尔茨堡大学音乐学专业合并,200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新的音乐研究所。三所大学的音乐学专业的合并与整合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科研的宽广度上成为了德国音乐学研究和教学的重点大学。三十多位教授和老师在此工作,其中4位具有资深教席资格的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引领4大领域的研究工作:中世纪、近代史、现代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学。下面对2015/2016年冬季学期和2016年夏季学期课程表进行分析。选择两个学期的课程表介绍是为了读者对德国的课程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印象,其次,新学期都在冬季学期开始,可以观察到对于新生来说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最后,因为文章篇幅的限制,也不允许在本文中将更多的课程表翻译纳入。在文章的最后附上这两个学期的课程表,供大家参考。
维尔茨堡大学音乐学专业课程表分为必修和选修课两种。课程表上看不出类似国内专门为各个年级统一安排的课程,而是所有年级的课程都统统罗列出来。因为选课的自由,国内的同班同学和同年级的概念在德国几乎没有。与国内不同的是,德国音乐学的课程并没有像国内按专业方向,也就是通常的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技术理论等等来开设或划分课程,而是以模块的形式出现。每个模块中由多个专题课组成,按照学分的要求,学生必须在每一个模块中选学课程,完成学分要求即可,无需将每个模块中所有的课程修完。
在维尔茨堡大学音乐学专业课程表上一共有29个模块。必修课和关键能力模块包括7个:“欧洲近代音乐史”“近代之前的欧洲音乐史”“体系音乐学导论”“民族音乐学导论”“音乐学文化历史基础”“音乐研究工作技术”“音樂结构和调性”。这7个模块可以说是音乐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在这一部分中主要以历史概论,各个专业方向的导论,音乐技术理论基础(调式、音乐结构)以及工作方法的练习为主。必修课的所有模块和关键能力考核必须作为学习初期阶段的内容完成。模块中的课程每学期可多可少,完全根据老师开课情况决定。德国大学要求两年内不得重复一门课,两年之后的同一门课程也必须加进新的内容。
选修课部分一共有22个模块提供选择,它们是(按德文字母顺序排列):“音乐美学”“分析”“应用音乐学”“基础研讨课新音乐史”“基础研讨课古代音乐史”“文学/电影/舞台/绘画中的音乐”“近代音乐”“全球化语境中的流行音乐”“深入音乐史”“乐器概论”“跨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语境中的音乐”“音乐与媒体”“音乐与区域”“基础研讨课音乐学的视角”“深入研讨课音乐学的视角”“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与社团”“音乐小组”“体系音乐学的视角”“历史乐句”和“音乐的传播形式”。选修课主要是对基础部分的深入。通过跨专业、跨学科的方法来掌握对不同音乐现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这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课程。在高年级还成立有学习小组,学生可以在小组里学习和体会团队工作的方式和经验。从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比例来看,德国大学音乐学专业课程主要以选修课为主。
从模块课程来说,它的一大特点是,打破了以专业方向决定课程安排的模式。例如在模块“文学,电影,舞台,绘画中的音乐”中2015/2016冬季学期开设《爵士乐与艺术》《当今作曲-时间的脉搏》《同事关于同事:作曲家作为音乐评论家》《音乐史语境中的宫廷歌曲》《19世纪末和现代欧洲音乐剧》。同一个模块下2016夏季学期开设课程有:《中国戏曲》《口述音乐》《音乐剧的形式-巴洛克的现代处境》。可以说仅仅从课程的题目上一般很难让人判断出这门课的学科方向。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同一门课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模块中,例如《爵士乐与艺术》这门课就先后出现在“音乐美学”“文学,电影,舞台,绘画中的音乐”“音乐史的深入”“跨文化中的音乐”等不同模块中,像这样的同一门课同时放到不同的模块中的现象在课程表中还有很多。这也反应出围绕模块的题目开设的课程更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和分类的模糊性,增强了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同一个题目的关注。通常像我们熟悉的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的三大课程版块的界限被模块化淡化,这也反应出德国音乐学对学科自身规律的认识,看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交叉性。据笔者所知,德国模块化教学的模块设置很灵活,只要授课老师自己提出模块题目,符合教学内容就可以直接开课,无需行政审批等繁琐滞后的管理。相反某些模块也可以随时被取消。教学的自主权完全交给老师,而授课的内容也以老师的研究为主。这样助长了老师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学生随时学到最前沿的研究现状和方法。endprint
与国内单一的老师宣讲、学生记录的上课方式不同的是,德国大学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在2015/2016年冬季学期,维尔茨堡大学音乐学专业共开设52门课:5门讲授课(Vorlesung)(其中两门也用研讨课的形式来上),40门研讨课(Seminar),6门练习课(uebung),一门高级研讨课(Kolloquium),一门项目课(Projekt)和一门实习课(Praktikum)。2016年夏季学期共开设49门课,其中2门讲授课,36门研讨课,5门练习课,2门高级研讨课,3个学术参观(Exkursion)和一门实习课。
讲授课,也就是所谓的大课在上课的形式中占的分量很少,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一般没有讨论。研讨课主要以自己动手尝试深入的专题研究为主。从授课的形式上来看音乐学专业在德國的教学以研讨课(Seminar)为主。研讨课,一般在上课伊始时,老师对教学内容及此课题做一介绍,并分发学生针对这一课题的具体研究专题以及参考书目。学生可自由选择一个题目准备,独立做20到30分钟的口头专题报告,之后大家进行讨论,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在学期末每人还要提交相关的规范化的书面论文。可以说这种形式的授课把学生的自主性放在首位。
三、由德国大学音乐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德国大学音乐学专业中选修课的比例远远大于必修课的分量,研讨课的比例远远大于讲授课,模块化的教学更凸显了学科和专业的交叉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学习一个还是多个专业。这些特点都反应出,德国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围绕人的个性、人的价值、人的独立性、人的超越意识和发掘人的内在潜力为主。大学的任务是为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精神探求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课程的灵活性也反应出思想自由的特点和行政管理的宽松。笔者在这里无意将德国音乐学与中国音乐学教育做对比,但当笔者在旅德留学和工作17年后回到国内,重新加入到国内音乐学教育工作中时,一个深刻的体会是,我们的教学设施和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总体来说与17年前并无大的进步和实质上的改观。近年来伴随大学里呈现出的各种怪像和乱像,学科建设的呼声不断高涨,很多学者带着取经的迫切心情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多了解一些国外教学和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可是这种建设的本质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技巧、方法和技术操作的问题,而是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人文精神之建设。而人文精神的建设己不是教育的问题,如果没有体制的改革,一切都是空谈。
{1} Allgemeine Studien- und Pruefunfsordnung fuer die Bachelor- und Master-Studiengaenge (ASPO) an der Julius-Maximilis-Universitaet Wuerzburg vom 1. Juli 2015, 8-9. https://www.uni-wuerzburg.de/fileadmin/32020000/Ordnungen/ASPO_2015-_20150701.pdf。下载时间: 2016年4月28号。
麻莉 德国维尔兹堡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刘晓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