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平原中晚熟大豆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2017-10-30邓军波陈艳杨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江汉平原适应性大豆

邓军波 陈艳 杨芳

摘要:引进16个中晚熟大豆(Glycine max)新品种在江汉平原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中豆41比对照中黄13增产21.10%,产量最高,不倒伏,适应性最强;圣豆18和蒙01-42产量比对照高4.43%~5.76%,不倒伏,适应性较强;苏夏15-2和SK-998产量比对照高4.33%~13.08%,倒伏程度为中等,不推荐种植;其他10个大豆品种产量低于对照,均不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关键词:大豆(Glycine max);中晚熟;适应性;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41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8.003

Abstract: We conducted the adaptability tests of 16 new Mid-late maturing soybean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ongdou 41 had the strongest adaptability,because it obtained the highest yield, which was 21.1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and had no lodging. Shengdou 18 and Meng 01-42 had stronger adaptability,because their yields increased 4.43%~5.76%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and they had no lodging. Shuxia 15-2 and SK-998 obtained high yields,which were 4.33%~13.0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but showed moderate lodging,so they could not be recommended for planting.The yield of the other 10 soybean varieti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could not be planted in this area.

Key words: soybean(Glycine max);mid-late maturity;adaptability;Jianghan plain

大豆(Glycine max)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植物油的主要来源[1]。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植物蛋白的需求越来越多,大豆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保障物资[2]。2016年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大豆生产主要的目标就是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荆门市作为中国“豆腐之乡”,巨大的豆制品加工生产能力带动了大豆生产的大面积发展[3]。但荆门市大豆品种老化、品种资源少、产量低下,不能满足加工需求,也不利于打造大豆全产业链。为鉴定近年新育成的中晚熟大豆品种在江汉平原大豆产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品质及利用价值[4,5],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发展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中晚熟大豆新品种[6-8],为江汉平原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9],以荆门市盖钧镒大豆院士工作站为依托,开展了16个中晚熟大豆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双碑村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为黏土,前茬为空闲田,多年未种植过大豆。

1.2 供试材料

参试大豆品种共16个,分别是蒙01-42、苏夏15-2、濉科15、南XC-1、驻豆20、南圣1405、南圣9403、圣豆18、SK-928、SK-998、圣贡7149-2、皖豆21590、中豆41、兴豆1号、兴豆2号、中黄13(CK),全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供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1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7.5 m2,行长3 m,每小区5行,行距 0.5 m、株距0.1 m,密度19.95万株/hm2,试验田四周设5 行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2016年5月1日旋田整地,整地时施45%(15-15-15)氨基酸复合肥375 kg/hm2作基肥,5月13日双粒穴播,喷施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除草;5月26日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杀地老虎;6月14日定苗;6月16日人工锄草;6月29日喷施多菌灵、啶虫脒、四氯虫酰胺、四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叶斑病、蚜虫、豆荚螟等;7月1日(开花期)追施尿素90 kg/hm2。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 生育期记载 按大豆田间观察记载规范执行,分为播种、出苗、开花、成熟4个阶段。

1.5.2 生物学性状测定 按大豆田间观察记载标准执行,对株高、裂荚性、倒伏性3个方面进行测定。

1.5.3 产量性状测定 收获时取试验小区中间2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株为考种样本,调查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11]。3个小区各取1次,计算平均值。收获时去掉边株但不去边行,收获5行,计产行长2.4 m,计产面积为6.0 m2,计产时,记小区所有子粒产量,晒干扬净后称重。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进行统计分析。endprint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所有参试的16个品种生育期在98~119 d,在试验地均能正常成熟。其中圣豆18和对照中黄13生育期最短,为98 d;濉科15和SK-998为103 d;苏夏15-2为104 d;南XC-1为105 d;蒙01-42和SK-928为106 d;驻豆20和南圣9403为107 d;南圣1405和中豆41为108 d;圣贡7149-2为109 d;皖豆21590为110 d;兴豆1号为117 d;兴豆2号最长,为119 d,比对照晚21 d。

2.2 不同大豆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2.2.1 株高 从表2可以看出,最高的品种是兴豆1号,为104.5 cm,其次是兴豆2号,为100.4 cm,濉科15,为96.0 cm,皖豆21590,为88.5 cm,圣贡7149-2和中豆41,为88.0 cm,南XC-1,为87.1 cm;最矮的品种是对照中黄13,为59.5 cm,其次是驻豆20,为60.3 cm,南圣9403为65.8 cm,南圣1405为69.5 cm;其余品种株高均为70.4~77.8 cm。

2.2.2 裂荚性 从表2可以看出,除南圣9403有轻度裂荚外,其余品种均不裂荚。

2.2.3 倒伏性 从表2可知,南XC-1重度倒伏,苏夏15-2和SK-998中度倒伏,其余15个品种均不倒伏。

2.3 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2.3.1 单株有效荚数 由表3可知,在16个供试品种中,单株有效荚数最多的是圣豆18,为84.8个,其次是SK-998,为79.6个,兴豆2号为78.9个;最少的是南圣9403,为29.7个,其次是对照中黄13,为36.3个,濉科15为38.4个,南圣1405为40.6个,蒙01-42为41.9个,中豆41为42.9个,苏夏15-2为43.5个,驻豆20为43.7个,南XC-1为44.2个;其余品种单株有效荚数均为50.5~61.7个。

2.3.2 单株粒数 由表3可知,在16个供试品种中,单株粒数最多的是SK-998,为174.1粒;其次是兴豆2号、圣贡7149-2、皖豆21590、圣豆18和兴豆1号,分别为132.6、123.5、114.4、110.3和100.0粒;最少的是南圣9403,为67.5粒;其次是濉科15、蒙01-42和对照品种中黄13,分别为69.3、74.6和75.9粒;其余品种单株粒数为80.6~97.2粒。

2.3.3 百粒重 由表3可知,在16个供试品种中,百粒重最高的是南圣9403,为25.09 g;其次是中豆41、濉科15、对照品种中黄13、蒙01-42、兴豆1号,分别为24.90、24.75、23.10、22.83和22.38 g;最低的是兴豆2号,为14.89 g;其次是SK-998、圣贡7149-2、SK-928和皖豆21590,分别为15.61、16.35、16.94和17.14 g;其余为19.92~21.62 g。

2.3.4 单株产量 由表3可知,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圣豆18,为21.20 g;其次是中豆41、SK-998、圣贡7149-2和南圣1405,分别为20.72、20.20、19.31和19.08 g;最低的是SK-928,为13.88 g,其次是南圣9403、蒙01-42、驻豆20和濉科15,分别为13.98、14.52、14.73和15.10 g;其余品种为16.00~17.75 g。

2.4 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大豆的折合产量在2 287.5~3 693.0 kg/hm2。其中,中豆41产量最高,为3 693.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21.10%,差异极显著;苏夏15-2次之,为3 448.5 kg/hm2,差异显著;往后依次是圣豆18,为3 225.0 kg/hm2;蒙01-42,为3 184.5 kg/hm2;SK-998,为3 181.5 kg/hm2。上述5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中黄13的3 049.5 kg/hm2,其他10个大豆品种产量为2 287.5~3 019.5 kg/hm2,均低于对照。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16个供试中晚熟大豆品种中,中豆41、苏夏15-2、圣豆18、蒙01-42和SK-998等5个品种产量均在3 181.5 kg/hm2以上,比对照品种中黄13的3 049.5 kg/hm2高4.33%~21.10%,以上品种和对照中黄13的生育期在98~108 d,在当地可正常成熟。其中中豆41产量最高,比对照中黄13增产极显著、不倒伏,适应性最强;苏夏15-2和SK-998产量高于对照4.33%~13.08%,中度倒伏,不推荐种植;圣豆18和蒙01-42产量高于对照4.43%~5.76%,不倒伏,适应性较强;其他10个品种大豆产量均低于对照,不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参考文献:

[1] 何杰升,丁艳锋.作物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萬宝瑞.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根本途径[J].求是,2010(9):30-32.

[3] 吴 旻,郭红俊.钟祥大豆种植之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6(8):46-47.

[4] 张勇跃,刘志坚,张仙美,等.大豆区试中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方法比较[J].杂粮作物,2002,22(2):90-93.

[5] 李卫东.河南现代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 余永亮,梁慧珍,杨红旗,等.河南夏大豆区试新品种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9):99-104.

[7] 王连铮,王彬如,翁秀英.大豆高产品种选育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0(1):15-16.

[8] 李国臣,丁春利,马 琳,等.大豆高脂肪、高蛋白、高产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93-94.

[9] 何艳琴,邱 强,高士波,等.北方春大豆晚熟区品种适应性鉴定[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6):25-27.

[10] 邱 强,于 维,赵 婧,等.2014年北方春大豆中晚熟区品种适应性筛选与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5,40(6):1-4.

[11] 赵双进,张孟臣,杨春燕,等.栽培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群体产量的影响Ⅱ.肥水、生长调控措施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2):48-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汉平原适应性大豆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基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从互生到共兴:民国晚期江汉平原的垸与市镇——以湖北省松滋县为考察中心
江汉平原地区草莓栽培技术研究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