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精准扶贫 打造农业扶贫新模式
2017-10-29陈丹
陈丹
目前,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多由于区位條件较差、工业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尚保留着好山好水好环境,也生产出许多令都市人叫好的农产品,但却“养在深闺人不识”。
如何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不仅能够卖得掉,而且能够卖得好,让市场广泛认知?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伍斌和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做客新华网,就这一话题接受新华网专访。
伍斌认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对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要积极顺应“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实施网络扶贫、电商扶贫,有利地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管理、运营销售和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他介绍,目前福建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了多条智慧农业+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
智能化生产提升农民种养业收入。例如寿宁县下党村将扶贫开发与智慧农业结合起来,开发可视化预定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创建了扶贫定制茶园。通过该项目,每斤茶青从原来的年均价2.4元增加到10元左右,实现茶农收入翻番。
网络化经营增加流通收入。比如,龙岩市开展贫困村电子商务培训,鼓励他们在家门口创业,同时要求当地电子商务企业注重销售当地特色产品。2016年全市通过电子商务帮助贫困户增收2000多万元。仅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的农村电子商务一条街,年销售额已达5000多万元。
高效化行政促进精准扶贫。比如平和县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在蜜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投资建成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农业信息点云平台项目以及“平和琯溪蜜柚产业网”等网络平台,为互联网+模式推广支柱产业做出了跨越性探索。
便捷化服务拓展脱贫路子。这一模式,主要是围绕创新为农服务,突出抓好益农信息社、12316热线等项目,健全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商定,到2017年底,益农信息社与农村淘宝合作项目,将覆盖福建省超过10个县域、600以上行政村,并开展公益、电商、便民和培训等服务试点。
黄端也认为,智慧农业+精准扶贫是农业扶贫的有效途径。他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将电子商务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快贫困地区“三网融合”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网店建设和网店服务的水平;并通过免费培训、扶持创业、吸纳就业等方式,搭建贫困人口“网上”创业、就业平台,使贫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