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哈萨克文学对中国哈萨克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2017-10-29阿布都海米提王军林娜伊古力
阿布都海米提+王军林+娜伊古力
苏联哈萨克文学对中国哈萨克书面文学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当代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上。由于社会政治原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哈萨克社会知名人士纷纷来到中国兴办现代学堂,倡导新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体制对我国现当代哈萨克文化教育层面产生了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苏联进步的文艺思潮和先进教育理念对中国哈萨克当代文学的形成与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哈萨克当代文学提供借鉴。
苏联一些进步人士和学者到新疆后,开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推广先进的教育模式,对当代哈萨克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一些人将苏联进步文艺思潮传入新疆,这些对哈萨克当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多的苏联哈萨克作家的小说和诗歌等作品也流传到新疆广大地区,在中国的哈萨克族中广为传播,这些都促成了哈萨克当代文学的生成与构建。
一、苏联文艺思潮对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
苏联政局动荡,社会变更,对中国文化及科技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波及到解放前后的我国新疆地区,尤其对毗邻前苏联的阿勒泰、塔城、伊犁的影响甚大,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文学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这是由于两国哈萨克民间学者之间往来密切,他们把十月革命后,哈萨克文学艺术中的变革、优秀成果,及时带到我国新疆北疆地区。20世纪初出版的《阿依哈普》杂志第21期木哈麦提沙里木·阔森耶夫的《论中国的哈萨克人》一文就提到,在新疆塔城对一个叫哈孜依的哈萨克姑娘进行访谈时,作者惊讶地发现她读过当时哈萨克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幸的加玛力》,并能对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当时苏联哈萨克最新的文艺思潮、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在我国新疆地区广为流传。
著名诗人阿合提·乌鲁木吉从1891年发表长诗《姬汗夏》(喀赞出版社)开始,到1909年期间先后在喀赞、吾任布尔、谢梅等城市的出版物上发表九篇长诗,累计17次发行。爱国主义诗人唐加勒克在1920年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他在诗歌《诗人的秘密》中介绍了当时苏联文艺界杰出人物阿拜、江布尔、艾赛提、阿合买提、米尔贾合甫、夏克里木、热甫等人的作品与思想,对当时哈萨克文学诗歌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唐加勒克还曾与巴什基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家奥巴克尔·迪拜耶夫(1855-1933)相互通信交流意见,并将当时苏联文学中的一些诗歌创作方式运用到哈萨克文学的创作中,推动了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发展。
因当时局势动荡,有一批著名学者、文艺创作者流亡到我国并定居下来。如居斯甫别克霍加·夏依合斯拉木、艾赛提·乃曼拜、阔迪克·马拉尔拜、孜亚·夏克尔木等人在我国新疆长期从事教书、兴办现代学堂、倡导新式教学以及文学创作等活动,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苏联的新思潮、新观点介绍到中国,并大力宣传新型的进步思想和文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当时我国哈萨克文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之前,我国新疆地区大部分哈萨克族实行以宗教内容为主的旧式教育,而苏联时期部分哈萨克开明人士、社会名流到来后兴办学堂,直接推动了我国哈萨克族新式教育的蓬勃兴起。1922-1934年,乌鲁木齐地区的蒙古、哈萨克学校以及其他哈萨克聚集区的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各地,僅伊犁开办的学校就有38所、塔城15所、阿勒泰16所,在校的学生人数高达6 200人。这些学校均为私立学校,校长以及教师基本是来自苏联的流亡学者,通用教材基本为苏联哈萨克教材,这种新式教育内容与模式的应运而生,为中国哈萨克族人民的政治、文学、文化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世纪30年代起,阿勒泰、塔城、伊犁等地就从苏联引进出版技术,带动了本地报刊、杂志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哈萨克文化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进入我国的各种苏联时期的刊物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哈萨克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扩展了传统诗歌类作品和文学体裁,这些显著作用直接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例如,阿斯卡尔·塔塔乃的《要求》《彩礼》等,尼合买提·蒙加尼的《英雄之家》《生活记者》等中篇小说都有所体现。
苏联时期哈萨克文学的影响以其独有的特性,为我国解放初期新疆地区哈萨克文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1950年以后,许多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具有最高知名度的报纸(如《社会主义哈萨克斯坦》《爱列宁的青年》《哈萨克少先队》)等和杂志(如《文化与生活》《哈萨克斯坦妇女》《知识与劳动》《小草》等)广泛流入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关于这一点,当时我国哈萨克文出版的著作也提到过苏联哈萨克文学的影响。例如,解放后新疆首部哈萨克语杂志《新疆文艺》(现在的《曙光》杂志)在其1955年第二期发表的《苏联文学及其对我们的影响》一文中写出“我们大多数青年、进步人士无不受到苏联文学思想的影响”。另外《新生活》《东方真理》等杂志和图书,也经常刊登苏联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小说、诗歌、话剧等作品。无独有偶,1955年10月11日《新疆日报》(哈萨克文)发表的《中国苏联友谊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明确意识到从苏联哈萨克斯坦进入我区造福子孙最具贡献的是文学类图书,它成为当时青少年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以上内容都体现了苏联哈萨克文学作品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出现了新疆当地人以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给孩子起名的现象。
二、苏联时期哈萨克文学对中国哈萨克当代文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里,苏联哈萨克文学逐渐占据了当时新疆民众相当部分的阅读空间、艺术欣赏空间,同时影响着“新的人民文艺”的审美建构取向,甚至已经开始渗透到建国初期民众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在社会动荡时期,我国哈萨克文学相比苏联哈萨克文学仍然顺着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当下哈萨克斯坦文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就可以证实这一点。
20世纪是哈萨克文学评论形成与成熟的关键探索期。20世纪20年代后,苏联哈萨克文学的相关研究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新时期。20世纪30年代,十多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如阿·洪尔阿特巴耶夫的《19世纪的哈萨克文学》(1933年)、斯·穆汗沃夫的《20世纪的哈萨克文学》(1934年)、哈基姆·居马力耶夫的《文学理论》(1938年)、艾·斯马依沃夫的《文学理论之问题》(1940年)等。endprint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穆合塔尔·阿渥佐夫的《哈萨克文学史》(1948年)、《苏联哈萨克文学研究》(1949年)、哈基姆·居马力耶夫的《以阿拜为分水岭的哈萨克文学以及阿拜诗歌的语言之美》(1950年)、白山拜·肯杰拜耶夫的《苏力坦·买几提的阿肯之智》(1950年)等力作也先后闪亮登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穆合塔尔·阿渥佐夫的《年轮之联想》(1959年)、《时间与文学》(1962年)、斯·穆汗沃夫的《我们的成长之路》(1960年)、哈基姆·居马力耶夫的《论哈萨克长篇叙事诗与哈萨克文学历史问题研究》(1958年)、特·阿布都拉合曼沃夫的《论俄罗斯文学的哈译传统与别克提·吾提地列夫》(1960年)、阿布迪力达·塔吉巴依耶夫的《生命与诗歌》(1962年)、斯·吾尔达力沃夫《哈萨克话剧研究》(1964年)、波·卡拉拜耶夫的《哈萨克长篇小说史》(1966年)、西·阿合买提沃夫的《哈萨克儿童文学史研究》(1960年)、穆·巴扎尔拜耶夫的《哈萨克诗歌中的劳动者形象》(1961年)、穆·喀拉泰耶夫的《文学与美学》(1970年)、《以革命之精神》(1979年)、《探索之路》(1984年)等著作。此外,还有赛力克·黑拉拜耶夫《艺术水准》(1968年)、《文学及时代要求》(1976年)、《真实与技巧》(1983年)、《尊重才艺》(1988年)等颇具影响力的文艺作品。这些科研成果成就了苏联哈萨克文学的研究地位。
就文学评论研究而言,我国的哈萨克文学评论起步相对较晚。最早也只是解放前后发行的出版物中有零星的点评。直到1978年,随着文学样式的丰富与发展,文学评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曙光》《伊犁河》《塔城》《阿勒泰春光》等文学杂志已经刊有作家的评论文章,为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内容反映了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创作与哈萨克斯坦文学对中国哈萨克文学的直接影响。
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学评论也逐渐繁荣,20世纪80年代我国哈萨克现当代文学研究迎来了春天,出现了以尼合买提·蒙加尼(汉语名字尼华德)为代表的一批哈萨克现当代文学奠基人、文学理论学家。尼合买提·蒙加尼的代表作有:《哈萨克简史》(1987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哈萨克神话传说》(1996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克孜吉别克的研究》《新疆哈萨克的传统文化》《突厥语词典与现代哈萨克语的关系》《哈萨克语言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关于哈萨克民间长诗中的一些历史记忆》等。文学评论的代表作品有阿合麦提别克的《关于获奖的三篇短篇小说与两首诗》、阿吾里汗的《文学时代与时代文学》、米尔扎汗的《浅谈哈萨克诗歌创作的若干问题》、乌玛尔汗的《关于扎达汗的诗歌创作》、夏里甫汗的《哈萨克族文学创作突破论》(专著)、阿山的《论玛哈孜诗歌的语言艺术》、杰额斯汗的《诗歌与诗人们的老长调》、俄德热斯的《论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20世纪90年后,前后又出版发行了《哈萨克文学史》,《中国现代哈萨克文学史》《中国当代哈萨克文学史》等教材系列的专著。
但是,苏联哈萨克文学对现当代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研究并不局限在區内区外。虽然两国哈萨克文学有很深的渊源,作家、诗人在创作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但是,目前尚无任何一个中国作家在写作风格、文艺思想、描述特性上模仿了哈萨克斯坦哪一位著名作家。对于苏联哈萨克斯坦文学对我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人们大体上也只是点评观点,无系统正规的研究。哈萨克斯坦著名的评论研究成果——再努拉·哈布都拉欧夫的《评论全集》、叶斯马汗别特·斯马义勒欧夫的《评论与作品》、巴合提·萨尔巴拉耶夫的《在真理面前》等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被刊登在我国哈萨克出版物及报纸上,促进了本地书面文学和评论研究。由此可见,我国哈萨克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类作品、评论研究事业的发展进步,多少都受到哈萨克斯坦文学的影响。
提到苏联哈萨克文学对我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人们就不得不谈阿拜作品对我国哈萨克文学发展的影响,起主要表现在他作品的哲学思想以及创作风格、研究成果等方面。阿拜是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创始人,是19世纪哈萨克族杰出的诗人。由于他精通俄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具备了学习、翻译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深厚功底,因此以阿拜为代表的苏联哈萨克文学带有浓郁的开放、包容式的欧派文学特征。尤其是1920-1990年苏联哈萨克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哈萨克文学刊物、出版物,如《阿拜作品集》《阿拜优秀文学作品》等,这些优秀成果随着红色革命的潮流涌入我国新疆地区,直接推动了我国哈萨克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在阿拜敢于剖析本民族劣根性的辩证思想感染下,我国涌现出一批诸如唐加勒克、阿斯哈尔、马哈孜、乌马尔哈孜等笔锋犀利、文学涵养精湛的哈萨克现当代著名作家与诗人,为我国哈萨克现当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苏联哈萨克文学的发展经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饱经风霜。它的前半生为三十年,后半生为四十载,与我国哈萨克文学发展的各阶段有着诸多的渊源。它们相互影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等方面存在共性与个性。苏联哈萨克文学对现当代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全方位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方面。另外,苏联哈萨克文学社会主义现实创作方法、文学思潮、文艺政策、文学精神等也对中国哈萨克作家个体创作风格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社会主义现实创作方法主要以高尔基倡导的劳苦大众为题材的社会主义现实创作进行客观分析,我国哈萨克现代文学家郝斯力汗受其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如《不要离开》《人的生命由后代延续》《东京与柏林的下场皆如此》《阿吾勒的春天》等以讴歌人民为主线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诗歌作品。
三、结语
苏联哈萨克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放性。我国哈萨克文学受其影响得益于三大必然要素,即社会制度共同性、民族同根性、民族心理趋同性。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苏联哈萨克文学对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并总结、归纳、借鉴苏联哈萨克文学的成功经验,从而彰显我国哈萨克文学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下所具有的独特风采,扩大其在世界哈萨克中的影响力。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