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及展望
2017-10-28史雯妍左玲毛发江任建琳
史雯妍 左玲 毛发江 任建琳
浅谈中医
【摘 要】中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富有浓厚文化底蕴及历史的中医医院图书馆,不仅要传承中医医院的传统特色,更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而随着现代信息建设步伐的加速,医院图书馆在医院的医疗、科研及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旨在讨论如何让中医医院图书馆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亦能发挥现代信息基础作用、医疗教学科研保障作用、学科人才培养的先进作用,并能更快更全更新地持续提供书籍信息及文献资料,促进医院可持续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医;医院图书馆;文献管理;信息化发展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有着60多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图书馆,以致力于保留中医特色文化内容、传承名老中医医学精髓为工作基础的同时,配合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有序展开,在现代图书信息、文献资料搜集、查询等方面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基础保障。
1 中医医院图书馆对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文化自古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其独有的中华文化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世代相传、闻名海内外。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文化资源的前沿,在中医药文化建设、教学培训供给和科研资料整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维护及保障作用。
1.1 抢救中医药古籍作品
医院图书馆自开馆以来,通过购买、受赠等方式,搜集了一批包括《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金匮悬解》等著作在内的珍贵手抄本。然而,由于环境、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馆藏古籍未被重视,长期闲置于书库内等问题。
为防止中医古籍受损、流失,医院通过专员统计管理、分类加装封套、购置专用书柜等措施进行对古籍的加固保护,定期检查书籍情况,并将本院名老专家著作陆续纳入收藏。
1.2 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从医经验是名老中医所有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特藏文献,亦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1]“十二五”期间,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中医传承与发展,由上海市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设立了三年行动计划海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医院以此为契机,将本院各名老中医进行中医流派的挖掘、梳理、划分后进行了海派中医总基地及分基地建设,并分别设立了相应的名老专家工作室。
我院将海派基地建设纳入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与年度重点工作,主要包括:王翘楚老中医工作室、沈丕安中医风湿病研究室、丁氏内科门人章次公研究工作室、丁氏内科韩哲仙肝病传承研究基地、董氏儿科、徐氏儿科、朱氏妇科、张氏内科等等。在海派基地项目实施过程中,医院图书馆作为中医流派宣传的主基地,配合完成各流派名老专家专访、纪录片拍摄、从医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承办本院海派名医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2 中医医院图书馆对中医文献的个性化管理
文献资源建设是医院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2] 为了确保医院图书馆的发展与时俱进,成为医疗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医院通过改善馆内环境、建立规章制度、整合文献资源等方面着手,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1 中医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现状分析
目前,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存在着馆藏数量少、利用率低、更新度慢等问题。以近五年为例,自2012年至2016年医院图书馆购书量逐年下降率高达65~70%,其主要原因包括:①图书馆经费由上级科室协调统筹,每年无计划性购書方案;②中医类文献主要以工具书、教材为主,大多数医疗科室均会按需自行采购;③西医类文献讲求时效性,较多文献可通过网络访问查询获取,相比图书馆纸质文献购置速度快很多;④随着医院科研的发展,科研项目获取率逐年上升,医院多数科室尤其是重点科室可通过科研项目经费来购置针对性强、权威性高的书籍期刊。
我院图书馆期刊、报纸购置量较医学书籍而言较为稳定,每年纸质医学类中英文核心期刊的购置费成本为3~4万元,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推广,纸质版期刊到刊速度慢、无法直接检索等弊端逐渐显露,从而导致越来越少的医务人员来馆翻阅纸质版医学期刊。
2.2 中医医院图书馆文献管理可行性方案
根据我院特点及图书馆现状,进一步修改及健全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已提上日程,由此使图书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依法治馆。
人员结构建设。建立由分管院长、科室主任及图书馆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医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共同探讨医院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书刊采购及网络建设等问题,加强图书馆管理水平,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管理体系建设。拟定适应信息化需求的分工负责制管理体系:①文献整理:负责全馆所有文献信息的采集、编目及加工,使书刊采编一体化。②文献服务:包括阅览、流通、参考咨询等。③电子信息:管理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3 打造多元化新型中医医院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是为医务人员提供掌握医学科学发展前沿科研服务的主要阵地,是医院员工进行文化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及文献信息保障任务。[3]
3.1 中医特色图书馆环境建设
为了改善医院图书馆的环境,我院于2016年底将医院图书馆整体搬迁至新建的医院多功能综合大楼。新落成的图书馆书库内特别设立了中医古籍藏书及本院名老专家出版著作区域。此外,馆内还设有书籍、期刊阅览区域及电子阅览区域等,为广大医院职工及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鉴于院内较多中医类学术研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等,图书馆阅览区可按需提供场地。医院图书馆内还配备打印机、复印机等,为医院医务人员各类报考、晋升、课题申报等提供了硬件支持及保障。
3.2 中医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endprint
硬件配给。医院为图书馆新增了数台电脑设备,并设有2台医院内网专用电脑,以便院内职工在科室电脑暂时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查阅相关医院内网内部资料,由此首先从硬件上形成小规模的电子阅览室。
信息资源建设。采用局域网与外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局域网数据库的基础上,安装外网可连的数字图书馆、全文期刊数据库、科研申报平台等,使医职人员在在院内,只要有网络有设备,即使手边只有一台智能手机,也能通过院内网络平台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
资源整合。目前,医院正组织联合本院信息科,尝试将网络医疗数据库资源与医院网站相结合,采取设置用户名、密码登录的方式,使医院的医职人员即使不在医院,也能通过指定网络查找到所需的医学资料。这样不但避免了医职人员在院期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无暇上网而造成现有数据库资源的浪费,更能及时、高效地通过本院图书馆网络资源提高医院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及医疗人才素质。
3.3 中医医院图书馆向多媒体时代迈进
为赶上全面信息化时代的步伐,首先,医院图书馆将更新现有的内部管理系统,努力建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良好、与国内外网络互联、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图书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其次,医院图书馆将通过购买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及其使用权,为院职工提供数据库检索、馆藏书目信息查询及网上信息浏览,努力建设一个各种载体共存的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的馆藏体系来满足院职工对各类文献的需求。
最后,通过集团采购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建设区域化的医学信息网络。中国医院协会有关三级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指南中指出:在一些省级医院图书馆中,已有相当一部分采取缴纳适当经费与附近医科大学图书馆共享医学资料的做法,有的甚至采取十数家联合的方式,充分体现经费合理使用及资料共享、优势互补之益处。我院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學附属医院,以大学院校图书馆的强大信息资源为基础,为将来走上资源共享的道路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不久的将来,医院图书馆就能为医院的发展和医学科研提供迅速、快捷而准确的情报服务。
4 结语
中医以其独有的历史性、延续性不断持续发展至今,作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图书馆,如何在保持原有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一直是我们图书馆人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名老中医的资源可以通过相关媒介实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并能向医学科研等提供更迅速、更快捷、更准确的情报服务,以此来促进全国中医医院的发展,使中医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徐小滨.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对名老中医从医经验的整理与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3):15-18.
[2]梁洁敏.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及馆藏结构优化分析--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9):77-79.
[3]陈艳秋.试论医院图书馆现状及在临床中的服务作用[J].经验管理者,2015,11(中期):3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