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手机市场或现井喷
2017-10-28钱玉娟
钱玉娟
国产手机厂商“蜂拥而上”全面屏,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全面屏对各项技术提出挑战,产能也将是最大瓶颈。
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也进入了激烈的竞争阶段,更多的新技术运用在手机身上,从而带来更佳的手机交互体验。例如,曲面屏、全面屏、指纹解锁、人脸识别等创新点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对于手机的印象。
美国时间9月12日,苹果公司发布了旗下第一款全面屏手机iPhone X,以88-90%屏占比亮相于“果粉”们面前。实际上,“全面屏”这个概念最早由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小米率先提出来。
也就在苹果新品发布的前一天,小米也推出了自家全面屏手机二代——小米MIX2,随后,传音旗下的糖果手机也发布了价格低于千元的全面屏手机SOAP R11,而vivo智能手机也于9月20日发布了其年度重磅新品X20全面屏手机,再次把全面屏推向了风头浪尖。
当然,金立、华为、魅族等手机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抢占“金九银十”的黄金期,推出自家全面屏手机产品的概念图或相关海报。这也预示着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打响的这场全面屏之战或将进入高潮。
爆发
似乎一夜之间,国内外手机大厂都涌向了全面屏。单是今年9月开始,截至《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发稿前,就已有超过6款全面屏手机已经发布,他们分别是小米MIX2、iPhoneX、三星Note8、vivo X20、金立M7、SOAP R11等。此外,华为荣耀以及魅族也将紧随队伍之后,推出屏占比更高的全面屏手机。
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就曾作出预判,“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在上半年会集中于摄像头大战,下半年或进入全面屏之战。”
金立于近日宣布将在泰国举行发布会,届时发布其第一款全面屏产品——金立M7 Power。而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魅蓝事业部总裁李楠也表示早已注意到“全面屏”这个概念,并有可能在明年发布全面屏手机新品。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设计的不断进化,如今智能手机行业正式迎来全面屏时代。而紧跟趋势的众多中国厂商自然也不会落后,它们正准备掀起一波全面屏手机浪潮。
据业内人士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正在推高全面屏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并将在今明两年提升这种机型在全球智能市场的渗透率。
雷军此前曾透露小米MIX2的备货相较此前所有旗舰机都更为充足,而且他预感仅9月份小米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000万支,这也代表了小米的交付能力。
直接从此前的“X9s”跳到了“X20”,被vivo内部定义为“里程碑式产品”——X20也备受关注。vivo X系列产品线经理韩伯啸在发布现场直接透露称,这一次vivo X20全面屏手机首批备货量充足,是面向市场敞开供应的一款全面屏产品。
谈及当前的市场现状,“vivo不会轻易将不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vivo X20全面屏手机的正式发布标志着 vivo 的全面屏工艺成熟并能为消费者解决全面屏手机的核心体验问题。”从vivo高级副总裁倪旭东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在这场全面屏战争中,vivo信心十足。
随着全面屏手机的不断涌现,正预示着手机下一个风口的来临。对此,也有人认为,说风口为时过早,目前全面屏手机的并未普及,是否被市场接受,还是消费者说的算。所以,消费者才是衡量产品是否具有潜质的关键。“全面屏虽然今年全面爆发,但未来较量的战场在市场和销量上,其中消费者是重要的一环。”项立刚说。
标准
从最初的无边框手机起,发展到今天的全面屏手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手机观感上的震撼美。毋庸置疑,每一个手机厂商都在各自的立场上,创造了自身品牌下的又一颠覆。与之相伴的也有背后難掩的问题:伴随手机显示屏的边框越来越窄,如今正趋于无,而屏幕易碎性,以及最为关键的体验感,安全性等都成为用户在购机之前的多个考量标准。
对于手机行业当下集体向全面屏研发方向前进的态势,刘立荣认为,带来这一行业变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产业水平受限时,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可以支撑到位。”在他看来,摄像头大战、全面屏技术都已经基本成熟,只要上游产业链支持到位,便足以具备了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另外,“所有的技术发展不是想象的结果,它的来源是消费者的需求。”摄像头大战是在消费者想要拥有更好的拍照体验下被激发起来的,而全面屏大战更是如此,与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息息相关。
“用户体验是没有上限的。”刘立荣强调,近年来人们愈发离不开智能手机,更多使用的是视频播放功能,这就需要更大、更清晰的屏幕,全面屏应运而生。
据WitsView预测,2017年全球全面屏智能手机出货规模约为1.3亿-1.5亿部,渗透率达到10%,随着明年非苹果手机全面屏布局完备,渗透率有望实现快速提升至超过30%。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标准空白、供应商产能爬坡等种种问题的困扰下,全面屏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特别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屏就是更高屏占比,但屏占比的面积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全面屏,目前并无行业标准。
从目前的技术来讲,业内公认的全面屏手机,其实是突破原有的16:9屏幕比例,将屏占比尽可能扩大到18:9或屏占比超80%的智能手机,更为修长以优化手握体验。
能预见的是,即使在行业标准空白时期,全面屏竞争或从10月开始变得加剧。已经有中小品牌手机厂商推出了千元以下的全面屏产品,而高中端手机厂商间的全面屏对决,也成为企业迎接市场格局战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各厂商或将推出自己的标准来占领话语权。
据了解,从千元以下全面屏手机一经面世,这个市场卖点很快被高中低端各类手机市场覆盖,这个概念的商业价值也将伴随消费者的认知提升,逐渐出现得到共识的全面屏标准。
考验
“要知道,每一项新技术都需要厂家参与,上游的技术支持商和供应商缺一不可。”刘立荣如此讲到,由于上游资源较为紧张,也只有几个厂商的手机新品备货充分,而全面屏真正实现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还有过程要走。特别是采购量不足的手机厂商很容易被封锁在供应链之外。
实际上,全面屏给苹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组装集成难度与供应链管理难度,让其遭遇产能爬坡难题。据了解,在首发前苹果公司一直努力到8月底,才让良品率达到50%。
在项立刚看来,“技术能力及供应商管理能力都会是巨大考验。”由于最终切割尺寸并不由终端厂家定,核心由上游厂商决定。扩大屏占比需要手机终端厂商和上游供应商配合研发,供应商的供给量和良品率很重要。“在上游有大规模供应量的终端厂商更容易成功。”
加之,通常做出的手机屏占比会用专利保护,以及一段时间内的独家供应协议,像苹果和三星能做到这些问题,而一些中小品牌无法拿到大量订单,当采购量不足时则会被大厂商封锁在供应链之外。
另外,“当全面屏技术应用后,一些传统智能手机的成熟技术会被逐渐放弃。”项立刚表示,全面屏手机的听筒、通话、前置摄像头、返回键等等均需要全面设计,而面板厂商则需要尽快加强产品技术升级,“全面屏技术的完善也将在客观上推动技术变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