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家诫》蕴含的家教之道
2017-10-28敦琴蔡鑫桦
敦琴+蔡鑫桦
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立有家诫家训,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家诫》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子书。
诫子之书 撷英集萃
通常,家诫家训都是由长辈撰写的,而张謇则辑录了七则古人的诫子名言,将其精心编排在一起,并在起首处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选录的缘由与目的。张謇的《家诫》篇幅不长,全文如下:
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己意,毋宁述古人。乃掇古诫子语,书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法者,自有《述训》在。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汉·刘向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三国·诸葛亮
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魏·王修
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尚为人师;若能保书,终不为小人。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隋·颜之推
凡门第高,可畏不可恃。立身行己,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懿行实才,人未信之;少有疵累,人皆摈之。——唐·柳玭
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静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宋·胡安国
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不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反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宋·朱熹
张謇在浩瀚书海中精心挑选辑录了这些名人名句,有的是原句,有的是经过了再加工的。这些文字包含了修身、治学、做事、为人、交友等人生修为的主要方面,意在表明修身应谨言慎行,俭朴耐苦;治学应宁静淡泊,勤勉学问;做事应明辨是非,恭敬处事;为人应忠信笃实,谦逊内敛;交友应亲近益友,远离损友。
張謇辑录的古人诫子名言是按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的,在内容安排上也是很有讲究的,先谈福与祸的关系,强调用敬畏之心处世,提防骄奢之心的产生;再论述了学、才、志之间的关系,强调以静修身,力戒轻浮,讲人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慎重周密的思考,讲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讲出生于门第高的人更要心存戒惧;最后强调交游要有选择,勤谨二字应时时铭记。
不言之教 躬身养正
张謇教导儿孙做人处事,不只是停留在坐而论道的层次上,更为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则、以己率人。
第一,勤学,张謇一生矢志不渝。张謇十五岁时步入科举考试之途,在此之前他已熟读了四书五经,在长达二十六年的应试过程中,他博览群书,刻苦练字,无论寒暑。翻开他前半生的日记,几乎随处可见他勤学苦读的印记,如:“十三日,入冬以来,是日为最寒,读《三国志》,写字”;“十四日,雪霁,更寒,读《三国志·魏志》终,写字”;“十五日,寒如故,砚池水点滴皆冻,写不能终,一字笔即僵”,由此可见他是如何读书写字的。他每天用小楷记日记,从二十岁起一直到临终。张謇的书法有“同光间(指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书法第一”的美誉,其才学见识也得到很多人的赏识。
第二,诚信,张謇堪为表率。张謇极为推崇“诚信廉公”。他创办第一个企业大生纱厂时,困难重重,其中最困难的是筹措资金,他一无资本,二无经验,有钱人不敢投资他的纱厂,加上那时西方列强大量倾销棉制品,华人办纱厂都不成功。纱厂创办四五年后,资金周转仍十分困难,即便如此,张謇给股东的官利却分文不少,也不拖欠。大生纱厂出品的“魁星牌”棉纱,牌子响亮,信誉度高,他规定必须用最优质的棉花纺出最优质的纱,如果有人马虎或者掺假,他一定重罚不饶,决不准以次充好。
第三,廉公,张謇令人感佩。在他创办的企业里,都要设置一个岗位,由专人从事监督工作。他创办的企业每年都要召开大会,对这一年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即“说略”,同时公布企业收支情况,即“帐略”,以接受股东们的监督。他每办一个学校,都设有专人对学校的运行、财务等进行监督,办其他一切事业也都是如此,以促使相关人员不敢逾越雷池。
警策之意 今犹可鉴
张謇的《家诫》辑录、凝炼古人的诫子名言作为自家的家训家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第一,内容辑古更具说服力。这七则诫子名言的作者都是古代为人熟悉与景仰的人,他们不仅教子有方,其教育理念也与张謇相吻合。他们的诫子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很有说服力,而张謇又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编排,形成独具一格的《家诫》。
张謇在书海中辑录的这七则诫子名言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有些并不是原段原句,而是经过了再加工。如选自颜之推的一段话中,张謇就作了再加工,“谚曰”一句的原文为“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张謇将其中的两句去掉,变成“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这样处理后,一是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二是更为简洁明晰,易读易记。
第二,铭刻于石以期代代相传。张謇的《家诫》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在石头上。这篇《家诫》刻写在一块石质屏风上,放置于张謇东奥山庄倚锦楼前的庭院内。这块石屏的形状、颜色、质地都有它的用意,其形状比较规则,两面都镌刻有文字,正面是《倚锦楼石屏铭》,介绍石屏的来历和品性,背面就是《家诫》,《倚锦楼石屏铭》与《家诫》都是张謇亲笔书写并请专人刻上去的。石头颜色纯白,象征纯洁、高尚、无瑕,他以石寄志,希望子孙的品格如同这块石头一样纯洁、高尚、无瑕。石头质地坚硬、耐磨、不易风化,寓意着张謇希望《家诫》与美好的家风能代代相传。
第三,家诫精神融入人生感悟。张謇六十九岁才立家诫,可以说家诫融入了他一生的人生感悟。
张謇在二十七岁时曾奉父命作《述训》,《述训》述说了张謇家族的来历,着重记述了家族的优良家风。张謇祖父是一位仗义之人,将祖屋卖给了瞿姓人家。结果,瞿姓人家在屋子灶下挖到了两坛银子,一夜暴富,有人将此事告知张謇祖父,他坦然说道:“银未必有张氏识(标记)也,我守穷而已。”张謇祖父家口众多,粮食供给不上,邻里老妇人见状就给了他家一斗米,张謇祖父省吃俭用两个月将米还给了老妇人,并且对张謇父亲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老妇人的恩德。后来,老妇人因儿子去世家计困难,张謇父亲便每年给她送斗米,直到老妇人离世。张謇家族的这类事例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总之,张謇的《家诫》体现了深入骨髓的传统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言简意赅,饱含哲理,情真意切,蕴含深厚;它也鞭策自己,警示后代,生生不息,代代流芳。
(苏童摘自《今晚报》2017年5月26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