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用生命传递爱的天使
2017-10-28
张彦杰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兔兔爱心助学团”的领头人。6年来,她拖着癌细胞已扩散的身体,全身心投入到爱心助学中,实地走访学生1000多人,总共行程5万多公里,先后以各种形式资助的孤儿或特困学生6000余人。她所发起组建的爱心助学团队已达500多人,并与“壹基金”等9个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她是“巴中兔兔爱心助学团”创建人,她先后被评为“感动巴中2012年度人物”、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最美志愿者”、2015年“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全国“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和全国首届“最美家庭”。2016年12月12日,张彦杰家庭获得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执着心愿
张彦杰,1975年出生于四川省大凉山德昌县巴洞乡,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是农民,年迈体弱,养育众多儿女,不堪重负。张彦杰上小学时,四姐妹的学费和吃穿问题是家里最大的困难。靠学校老师垫付学费、左邻右合的资助、亲朋好友的接济,张彦杰终于完成了学业。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让张彦杰从小就懂得了感恩的含义,“将爱心传递下去”成了她一个执着的心愿。
2004年,张彦杰应聘到一家私立学校代课。夫妻都是教师,在爱心助学上心有灵犀,张彦杰多年的助学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平台。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住房,节假日把班上10多个贫困留守学生接到家里与自己同吃同住,给他们辅导功课,洗补衣服。由于她对学生照顾有加,学生依赖她、家长信任她,甚至过年的时候,有些不能回家的家长干脆把孩子寄养在她家。“自己上班的工资几乎全贴了进去,但看着这些贫困留守孩子找到了家的温暖,我无怨无悔。”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彦杰加入了一个“5·12爱心助养群”的QQ群,通过网络寻找爱心人士资助灾区孤儿。最终,她为7名灾区孤儿联系到了“一对一”帮扶的爱心人士。这次经历,让张彦杰深受启发: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只要能汇集大家的力量,就可以将爱心事业做成滔滔洪流。于是,她与丈夫发起建立了“巴中爱心助学群”QQ群。从此,助学工作成了张彦杰人生最重要的事业。
以“夫妻店”艰难起步的助学群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不到一年時间,其爱心助学事业就做得风生水起,助学群成员发展到近百人。然而,张彦杰却在这时遭遇了重大挫折。2010年7月,她被检查出患有乳腺癌并已转移。这让家庭收入微薄的张彦杰感到彻底绝望,准备放弃治疗。消息传开后,好几个爱心团队和柳林中学师生主动为她捐款,帮助她完成了手术和化疗。
“我的生命是爱心人士和亲友给的,我没有能力回报他们,只有将他们的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病情好转后,张彦杰全身心投入到助学这个不但没有任何收入反而“倒贴”的工作中。哪怕全家唯一的收入仅为丈夫每月不足3000元的工资,哪怕她一家一直蜗居在丈夫学校的周转房,张彦杰也从未言弃。
爱心连线
张彦杰的爱心助学团队是连接贫困学生和慈善机构或爱心人士的那一根“红线”。
自从建起爱心助学群,张彦杰不时就会收到主动递交的助学申请或者群友报送的贫困学生资料。张彦杰她们逐个实地调查核实,联系到助学金或其他赠品后,又逐个送到学生家里。学生多、分布广,而群里又从来没有工作经费,工作难度大。为了节约,便把群友的私车公用,然后大家凑钱加油;饿了,大家就随便吃点东西,费用全部均摊。团队成员刘卫德的第一辆私家车在助学路上跑废了,现在刚换的新车又成了助学“专用车”。而张彦杰几乎每月都要将丈夫工资的一半用于助学开支。
刚开始,张彦杰将调查核实后建立的贫困学生档案放到网上,总是没有回应。但她并不气馁,反复发邮件、作解释。大约半个月后,才有一个陌生人通过QQ与张彦杰交流,表示愿意捐资助学。这个名叫谢红的爱心人士捐出的2000元钱,是张彦杰收到的第一笔助学金。
谢红的信任,让张彦杰对助学充满了信心。同时,她也意识到,取得资助者的信任是关键,而信任必须建立在对捐赠钱物发放的公开透明和规范管理上。为此,张彦杰为她的团队定下死规:不用爱心人士的一分钱,不吃受助对象的一个水果。同时,张彦杰建立了一个爱心助学公共账户,所有的捐助款直接打到这个账户,每月晒出流水单供公开查询。这样,她的爱心团队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爱心人士的信任,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认可。上海“萤火虫”、中山大学志愿者团队、深圳“壹基金”、“秦巴公益”等慈善团体纷纷和她的“兔兔爱心助学团”开展合作,为贫困孩子提供了爱心捐赠和服务。
关爱入微
张彦杰她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受资助的孩子大多存在内心很自卑、性格有缺陷等情况,他们很少与人交流,常常被同伴孤立。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拿到的资助款,不懂得合理使用,甚至出现乱花钱的现象。于是,她们便上门发放助学款,同时了解生活,辅导学习,引导心理。
在张彦杰手机里,从2012年5月4日到2014年5月19日间的189条短信中,全是受助学生的肺腑之言。张彦杰点点滴滴的沁润,让孩子们无限感激。“虽然我不是您的女儿,但您却胜似我的母亲,把我从失学的边缘拉了回来。”母亲节,孙艳在短信中坦露了心声。去年,张平考上了大学,临别时,他对张彦杰说,他将来一定要做个像她那样的人。助学事业给张彦杰带来了满满的快乐和幸福。然而,医生要求她每3个月到医院做一次的检查,她已有两年多没去了,但她从不谈自己的病情和困难。
在张彦杰的QQ“说说”里,有这样一句话:“或许我没有生命长度的优势,但爱心让我拥有了生命的厚度。”张彦杰的爱心事业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困难学生的求学之路、希望之路。
(摘自中国日报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