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脸色看健康状况
2017-10-28吕斌
文/吕斌
从脸色看健康状况
文/吕斌
黄红色才是健康的肤色
说起健康的脸色,人们总是会想到“白里透红”,不少化妆品广告也一直用这个词宣传自己产品的美容效果。但事实上,亚洲人皮肤偏黄,很难达到“白里透红”这个标准。其实我们亚洲人的健康脸色,应该是黄红色、明润的。
我们讲的健康面色是黄红色,这是针对一般人群来说的,但是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偏黄,这也是正常的。除了主色之外,脸色还有客色,说的是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工作环境等导致的脸色变化,但却是一过性的,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寒冷的冬季脸会显得苍白,长期在户外工作肤色会变黑等,这些都属于正常范畴。
脸上有五种病色需警惕
除了主色和客色,最常见的就是病色了。人在健康状况不佳时,就会面露病色。而病色中的赤、青、白、黄、黑五色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五色对五脏,当出现不同的面色时,反映出的是不同脏腑的健康状况。
1.赤。健康的红是由内而外散发的,而不健康的潮红有一个特点,就是像潮水那样,比如有人会在下午时面色发红。潮红和阴虚、上火有关,赤色反映的是心,一般面色潮红的人还有五心烦热的表现,也就是心情烦躁、两手心两足心发热。如果上火属于实火,表现出来就是满面通红。如果是阴虚引发的上火,往往只是在颧骨发红。如果脸色长期像婴儿脸蛋一样红彤彤的人,要注意可能有心脏方面的疾病,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2.青。青是属于肝的一种色,脸色发青一般是由气滞血瘀引起的。这种人的性格特征很明显,比如多疑、爱钻牛角尖、莫名地容易发火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受寒,平时所说的“冻得发青”,就是因为气滞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倘若一个人经常脸色发青,可能是太累了,或者是压力太大,要不就是营养跟不上,再可能就是病了,最好去医院检查。
3.黄。有蜡黄、焦黄这两种面色的人,往往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化,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面部,这时候会出现黄色。脾除了消化营养物质以外,还代谢水湿,如果湿邪不能正常代谢,营养物质异常积聚,也会造成面色出现不正常的黄。对于偏食、营养不均衡引起的脸色偏黄,调整膳食结构、补充营养是重点,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吃高蛋白、低脂的肉类,同时别忘了补脾和化湿,经常吃些山药、薏苡仁、枸杞子。另外,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也是“黄脸”出现的重大因素,想改变面色,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4.黑。发黑的面色会让人觉得“形容枯萎”,看起来像老了好几岁。脸色发黑和肾关系比较密切,肾虚的病人多见面色黑。黑眼圈也属面色发黑,是因为肾虚导致水代谢异常造成的。改善面色发黑的情况,主要是补肾。平时可常吃具有补肾功能的食物,核桃、黑木耳、黑豆、黑芝麻、淡菜、枸杞子都是补肾佳品,用这些食材煲汤或煮粥,长期地调养身体。另外还要注意多休息。
5.白。面色偏白的人往往表现为苍白、煞白、惨白,这些白色没有光泽、不夹杂血色,都是用来形容脸部病态的。中医认为,面色偏白多跟气血亏虚关系密切。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还有一种白是体寒引起的,这类人特别需要保暖。虚则补之,如果没有特别的病症表现,食补是最好的办法,原则是缺啥补啥。常补充坚果、水果、豆类、鱼肉、鸡肉等食物,可以改善“白”的症状。此外,食用一些红枣和枸杞子也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