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 情感 行为 意志
2017-10-27张榕
张榕
“德”是人在社会上生存立根之本,也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少年强则国家强,为了更好更快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就需要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始,为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为其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对于传统的幼儿教育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进行绘画、识字、音乐书法等教育,而且有很多教育者认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这个阶段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为时过早。其实不然,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使孩子个体道德萌芽的重要阶段,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行为以及思想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对其以后一生的道德行为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对于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首先是道德认识培养。因为幼儿首先要对道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是人类进行社会行为的基本前提,人们通过一定的生活实践来对客观道德关系进行认识。因此在对幼儿教育之初,要让其形成一个明确的道德认识。在平常的交往中,幼儿和家长,和同龄儿童玩耍以及和老师交流中,都能够习得一些道德行为,这也是从生活中获取的、对道德的最基本的认识。因为幼儿是没有自主的道德认识的,因此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有的孩子吃东西时喜欢独食,而不喜欢与他人分享,或者对爷爷奶奶没有尊敬的态度,等。这都是幼儿天性的表现,而我们在幼儿的生活中需要做一个引导者。此外幼儿在与同龄伙伴玩耍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他们之间的言论和行为都会相互影响。对于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如果家长对幼儿的行为予以赞扬,他就会认为这件事是对的,就会坚持做下去。对于家长否定的态度,幼儿下次就不敢再做,这就在幼儿脑中逐渐形成了道德认识。而幼儿脑中的道德规范都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才能够形成,比如,为幼儿选一些积极向上的动画片,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
其次是道德情感培养。所谓的道德情感,就是在对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内心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这些情感是产生于物质生活中,并且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认识之上的。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其道德情感并不是直接来源于物质生活,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對于道德的认识相当肤浅,因此幼儿道德情感的养成就和其老师、家长的道德评价有关。通过有效的道德评价,会对幼儿的道德情感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允许或者禁止,能够对其心理以及行为产生一定的震撼作用,如果孩子做出了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家长或者教师对其进行鼓励,孩子的内心也会产生自豪、愉悦的情感。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批评时,他们的内心就会沮丧、羞耻,在形成一定的情感之后,以后就不会做类似的事情。此外,幼儿的道德情感的养成还和其他熟悉的人的评价有关系。比如,他们的玩伴,行为不当受到了指责,那么孩子就会对他同伴产生鄙视、厌恶的情感,而同伴因为举止优秀受到表扬,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羡慕、向往的感情,这对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有重要的意义。
再者是道德行为培养。在构成孩子道德品质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也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只有将孩子的道德意识、感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道德行为的不断养成,是需要家长不断监督的。孩子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道德行为,来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在吃饭时,不要乱动,不要把饭菜弄到地上;与同龄人玩耍时,要懂得谦让;在平时出行时,不能乱丢垃圾,要注意保护周围的花草树木等等。因为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家庭的教育占很大部分,家长就需要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对于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引导、矫正,为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示范,对于孩子正确的行为要给予奖励,从而为孩子的正确行为培养一定的道德情感。
最后是道德意志培养。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在实行一定的道德行为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大多是客观的外在困难,而孩子能否克服这些困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比如,孩子手里拿了一个空瓶子,但是垃圾箱离他们很远,有的孩子会认为走到垃圾箱很远就放弃了其应有的道德行为,将瓶子随意扔在地上。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孩子的道德意志薄弱。而要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重点也在于孩子的实际行为。因为道德意志的本质还是看孩子能不能持之以恒,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行为,而父母在其习惯养成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遇到一定的困难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养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孩子,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也锻炼了自己的道德意志,从而完成其道德行为。
[作者单位:南通市晨苑幼儿园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