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养成教育
2017-10-27杨敏英
杨敏英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时代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奥妙无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人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話有“从小到大、三岁知老”的说法。可现在有的孩子在家里像小皇帝,每次玩完玩具,爷爷、奶奶总会在后面帮忙收拾;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抢着帮忙做。有的不懂礼貌,甚至出口就骂人,或动不动就打人。好多家长往往会认为孩子还小,免不了会有一些坏习惯、坏脾气,等以后长大了自然会好。这给我们幼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了我们幼儿教师不可推卸的任务之一。好多家长知道自己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可他们又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法去处理,因此往往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老师。而事实上,大多数孩子上幼儿园后都会有所改变和改观。因此,我们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家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变得懂事多了,吃饭、穿衣都要自己来,还会自己整理房间呢!”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多么重要。那我们幼儿园老师该如何不负众望,让幼儿在幼儿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本人觉得,首先,一开学就得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同时要与家长多沟通,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一、提出明确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我就根据幼儿的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吃饭、吃点心前要洗手,并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强调喝水必须排队等候。观察幼儿习惯养成的情况,逐步深入,不断提高要求。接着提出一些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需要别人配合时要说“请”,平时要讲文明礼貌待人,并配合这些要求,在班里的各个较明显的地方贴上文明用餐、排队喝水、合作游戏等图片,时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要注意有具体、明确的内容,并注意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老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有趣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逐渐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常言道:“病从口入。”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容易将不干净东西上的病毒、病菌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们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渐渐使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其实幼儿偏食习惯形成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二是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和等;三是生活习惯;再有可能就是情绪不稳定。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就要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首先采用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夸奖”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这样东西了,哪些小朋友也跟老师一样呢。其次是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我先告诉这些孩子绿色蔬菜对我们人体的作用,鼓励他们稍微吃一点,及时给予他们夸奖,并逐步加量,让幼儿主动多吃。还有是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们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贴纸小星星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班里孩子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二、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幼儿的好多良好生活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我们老师平时要抓住各种契机,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坚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好习惯养成的教育教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与幼儿共同制定合理的班级规则,让幼儿成为班级规则的主人
有一次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正在玩各类桌面插塑玩具,这时准备午餐的音乐响起了,大家就随手把玩具堆在了桌上,我看见后并没有强制让他们收拾,因为孩子们都知道玩完玩具要收拾,但从无拘无束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一下从“知道”到“做到”是有一段距离的。孩子们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都想吃了,这时,我故作为难:“哎呀,桌子上这么多玩具,碗都放不下了,怎么办呢?”这时孩子们异口同声:“把玩具收起来吧。”说完,大家纷纷动手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放进了玩具柜。我开心地说:“你们真棒,这样我们的桌子干净了,让阿姨擦干净我们就可以放碗了。”于是我们制定了新的规则:玩完玩具要及时整理好,放回玩具柜。再比如,有次小朋友没有排队,硬挤到厕所,有幼儿摔跤了。于是,我请小朋友来说说刚刚发生的事情。小朋友们纷纷发言,最后一致得出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不排队硬挤,容易发生危险。同时,在角色区活动时,我们往往与幼儿一起商量讨论,将自己的考虑通过诱导变成孩子的想法,使得一些规则要求变成是孩子们制定的。这样,在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的气氛中,孩子感到了教师是可敬可亲的,更加明白了行为规范,愿意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逐渐从“知道”到“做到”。endprint
2.运用幼儿喜欢的儿歌形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利用文学作品坚持正面教育,讓幼儿从故事中习得正确的处事方法和生活习惯。比如,我们排队时会念:“小宝宝,排排队。你在前,我在后。一个跟好一个排,整整齐齐排好队。”洗手准备吃饭时,会念:“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玩滑滑梯时会念:“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高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去好像坐飞机,忽忽悠悠飞到地。”运用孩子喜欢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记住班级规则并乐意主动遵守。
3.适时适度鼓励,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手段。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及时地给幼儿贴上喜欢的贴纸,打上五角星,等等,周末我们也会统计这些贴纸和五角星的数量,评选“文明宝宝”。然而过多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地加以运用,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多与家长沟通,促进习惯养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既保证身体的健康又保证心理的健康。”而现代家庭中,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怕孩子吃苦,总认为孩子还小,需要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等以后长大了习惯自然就养成了。好多幼儿在家吃饭都是要爷爷奶奶喂的,更有甚者,有的要边追边哄地喂着吃。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小班刚开学时,班里有些幼儿依赖性强,好多幼儿不能独立进餐,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也较严重。但幼儿可塑性较强,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同时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平时的家校通,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不但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