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声语言
2017-10-27孟范荣
孟范荣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及规范性的特点,枯燥、乏味的数字成为数学的主要特征,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也会有这些特征。然而,小学生的思維主要还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意识形态上,语言表达也离不开现实实物对其的影响,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还只是有朦胧的感觉。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学生语言和思维中的具体性、描述性和现实性转化为数学知识学习中的概念性、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才是数学语言的充分体现。下面,结合本身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目前数学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1.严谨
数学教学一般都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呆板,思维训练主要是集中思维,总是让学生战战兢兢、不断揣摩教师的想法,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掌握不住所学的新知识。
2.定势
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解题训练,而忽视现实生活、忽视把现实、形象化的语言渗透到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中去,让数学学习“深入浅出”。如有一个题:有一只船,上面有20只羊,25头牛,问船长今年有多大年龄?结果六年级的学生算了2节课也没有算出来,有的算出错误答案,没有一个得出“不知道”的结论,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3.从众
现在的许多教学,为了提高论证的权威,教师都喜欢引用比较权威的语言,突出教师本身的权威地位,而忽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重权威”。
二、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的认知,主要是间接经验,而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把间接变成直观、形象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抽象性与直观性相结合
数学语言中,名词、术语是量与空间形成的抽象,概念、公式、法则内涵的表达是通过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反映。然而,在教学中,提示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过程,又应当用具体、形象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就是将抽象与直观统一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统一、直观的语言,领会、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内涵。
例如,加法的交换律,定律的本身是抽象的:两个加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如果我们在教学这段定律前,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时和学生共同讨论“要表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用两只手也可以表示”。这时肯定会有一些学生演示两只手交叉换位,然后让其他同学尝试体会一下,接着教师又可以让学生试试“在课桌上,哪两样物体可交换位置。”这些直观的换位可以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最后教师再举现实生活中购相同两件物品的问题:先买甲后买乙或先买乙后买甲所付的钱相同吗?经过这些直观语言的叙述,再抽象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就容易多了。
2.严密性与描述性相结合
数学语言中,定理、法则等表达了数学对象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这些语句在逻辑上是严密的,有时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可能造成谬误。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语句,教学中又应借助于对数学之间关系进行各种状态的描述,使学生对数学语句的掌握建立在描述某种状态的基础上,从而达到课堂教学语言的严密性与描述性的结合。如四边形是四条直线围成的图形。这个定义提示了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那么,为了突出“围成”这两个字的严密,教师可以大量出示图形来描述,在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面积之后,经常会碰到上述的题型。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说,上面的推理完美无缺。但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要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等量减等量仍相等”的逻辑语言,是相当困难的。再如五年级的数学竞赛题中有这样一个题:有一种细菌,每小时增长一倍,已知10小时增长到400万个,问当增长到100万个时需要几小时?很多同学是这样计算的:10÷(400÷100)=2.5小时,这就是学生理解不透题目逻辑的原因。从图2的教学中可知,教学指导思想是刻意追求这题的结果——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这一个过程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无法把推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就失去了形象表象的支持。数学的任何思想与方法,都是现实生活的存在。如果在上例的教学中,教师从现实出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甲、乙两人都有10元钱,两人都用去5元后,剩下的分别是多少?小刚与小华今年都是11岁,4年前他们是几岁?4年后呢?从中让学生领悟生活中两个相等的量减去或增加相同的量仍相等的事实。随后,请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在大量的举例后,再出示例题,这时一般来说,就不需要教师具体分析,大多数学生已能感觉得出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当然,此时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朦胧的,还处于现实的形象的推理中。这时应把这种形象的推理上升到抽象的推理。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相等并用语言说明,当学生能用逻辑语言推理时,再概括出“等量减等量仍相等”的数学思想。
三、结语
数学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规范性,它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成长的一块基石。离开了数学语言,我们课堂教学将索然无味。列宁说:“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之间的联系”,研究各种事物,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研究其内部的关系,从中提示其规律性。就是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语言艺术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转化为数学语言的直观性、描述性、现实性与启发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就能不断地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迈进。
[作者单位: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辽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