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7黄海燕
黄海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数学实验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深入开展数学知识教学,同时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知识点来灵活地运用数学实验教学法。本文主要针对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科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实验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亲身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用自己的双眼、双手来观察具体的实验现象,从而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只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就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传统被动式的教学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数学知识点,十分容易让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与实验操作,能够凸显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实验当中来。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例子。这样一来小学生便会在脑海中建立起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模型,并且将其与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相区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小实验,让小学生在不接受老师帮助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手边的工具来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时候,小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与其他同学一同思考、一同讨论,很快就想起来可以利用铅笔盒、橡皮擦来画长方形或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有黑板、桌子、电视机等等。这种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实验中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凸显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的知识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齡特点与性格特征导致其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对于小学数学内容中部分抽象的知识点难以深刻理解。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更多的实验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来,让小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这一知识点需要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方体、感知正方体来熟悉日常使用的体积单位,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不同体积单位,例如立方厘米、立方米等等。最后让学生对体积有详细的了解,了解体积单位与体积的意义,从而最终掌握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各项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设计小实验“谁喝的快”。在班级上挑选两名学生代表进行这个小实验。老师将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中倒满水,其中一个杯子里面有一颗大小适中的柠檬。两位学生在把水喝完后,杯子里有柠檬的学生率先喝完。另外一位输了的学生表示这不公平,放了柠檬的杯子里柠檬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杯子里面的水更少了。教师则可以提出为了公平起见,在另外一个杯子里也放人一些东西,这时候教师把一颗葡萄放进杯子里,说这次你的被子里面也有东西,这下公平了吧。学生说道,还是不公平,因为他们的大小不一样。教师这时候可以解释到,这位同学说的是对的。葡萄与柠檬相比柠檬占的空间更大,草莓占的空间更小。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的大、有的小。而我们将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称为物体的体积。教师通过这一生活化的小实验能够让学生快速认识到物体的体积这一概念。
三、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增加数学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为薄弱,思维能力水平也相对较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假如不第一时间解决则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让小学生在数学的过程中寻找到学校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小学数学实验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例如,在进行除法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数学习题来设计实验。在式子20,5这种数字较小的除法计算中,教师可以先选出20名学生,然后学生以每列五个人的队伍站好,其他学生就会十分好奇,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站队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不知道每一列5个同学,那一共有多少列呢?学生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一共有4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4列就是最后答案,同时又变换一下站列的顺序,这次每列4个同学,一共有5列。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发现规律,每次变化队伍每列的人数都不同。
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实验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强化数学思维与探究能力,为学生更加深入地开展数学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丰县桑田中心小学江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