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素融合让科学课更精彩

2017-10-27杨菁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竖笛蚕宝宝科学课

杨菁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基础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对科学课程覆盖性之广的诠释,而应该怎样做,课标同样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科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人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中,要关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如何融合,我也在自己的课程中进行了尝试。

一、与乐器吹奏融合,科学课也可以余音绕梁

我曾有幸听过一节名师的语文课,课堂上老师用一把吉他将整节课推到了高潮。这节课给我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禁心向往之。于是在进行四年级上册《不同的声音》这节课教学时,我不禁萌生了用乐器上课的想法。课前,我了解到,在三年级的音乐课,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竖笛的简单的吹奏,于是我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让他们下一节课每人都带上自己的竖笛,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任务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了营造更好的氛围,我干脆把上课地点也挪到了音乐教室,并且提前借来了几种简单的乐器,包括吉他、小鼓和音叉,可谓是万事俱备。

课程开始,我给同学们欣赏了一段交响乐的视频,让他们感受这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慷慨激昂的旋律之美。接着便拿出了不同的乐器,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猜测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学生们为了能够用最准确的词语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反复要求我一次又一次地让乐器发出声响,他们闭着眼睛,用心地、静静地体会着,最后告诉我,音叉的声音很脆,小鼓的声音有些闷,吉他的声音像是在发颤,有回音的感觉。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我选择了吉他进行演示。通过拨弦的轻重不同,让学生们感知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通过拨不同的弦让学生们感知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在演示说明完以后,我也让同学们拿出他们自己的竖笛,尝试用竖笛吹出音量、音调不同的声音,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到的。课程的最后,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自制简单小乐器的方法,布置任务让他们小组合作尝试制作其中的一种,并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还将举办小小音乐会。

本课作为《奇妙的声音王国》中的最后一课,我希望能够把学生带进到这个声音的王国里去,而且是美妙的声音王国。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让学生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也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与写作练习融合,科学课也可以绘声绘色

心理学家认为,记录是对信息的再加工过程,通过记录过程可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将信息内化。在以前的科学课当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但站起来之后说话支支吾吾,颠三倒四,很没有逻辑性,甚至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的并不是完整的描述性句子,而是一些简单的词句,需要老师帮忙进行修整。简而言之,他们的语言思维跟不上他们的形象思维,虽然自己知道,但在短时间内无法用最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四年级的孩子们大多还是很愿意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值得鼓励的,可是一旦说不清楚,其他孩子就容易失去耐心,发出不耐烦的声音,而发言的学生自己心里也很着急,久而久之就很有可能伤害他们的积极性。而四年级下册《养蚕》这一章节就成为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记录能力的良好契机。

如何抓住这个契机系统地对学生的记录能力进行培养,这对我一个科学老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题,一筹莫展之时无意间听到了两位五年级语文老师的谈话。两位老师正在商量这个月作文练习的安排,可巧作文的题目竟然是寫一个小动物。记录?作文?一下子我就有了灵感,连忙打听,原来他们马上要学习《变色龙》这一课,于是我连忙拜师,并听取了语文老师《变色龙》这一课的教学,以及描写动物的作文指导和作文评讲课,心里才算有了底。

在教学《给蚕宝宝记日记》这一课时,我首先拿出了《变色龙》这篇文章,让学生们对于作者是如何描写变色龙的进行分析,说说他们觉得哪里写得好。之后我又告诉他们虽然都是写作,但是语文作文和科学观察记录也有一些区别,科学观察记录还应该准确地记录一些数据,比如蚕宝宝的大小、蚕宝宝蜕皮的时间、进食的量等等,要更加客观、真实。孩子们的记录水平随着蚕宝宝的生长也一点一滴地成长着,我向班主任建议在黑板报中专门开辟了栏目,选登一些优秀的蚕宝宝日记,并在之后的课程中,每次都让一名同学阅读他的日记,当这些蚕宝宝结束了它们的生长历程之后,我还评选出了最佳饲养师,并给他们颁发了证书。

三、与图表统计融合,科学课也可以一目了然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表格、统计图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科学课强调对事物不仅有在质上的认识,更要从量上的分析得出结论。定量分析会使学生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了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

在五年级《测量呼吸和心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准确地运用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统计图表的形式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关于对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在数学学科中有系统地学习,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绘制图表,我决定去向数学老师好好请教。数学老师听明我的来意,立马有了兴致,原来在数学课上他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经过商量,我和数学老师一拍即合,决定让科学课和数学课来一次跨界合作。我利用科学课的第一课时向学生介绍呼吸和心跳,并指导学生测量自己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用表格记录。而数学老师则在他的数学课上利用学生在科学课测量的数据,指导他们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我再在科学课的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对他们绘制的图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跨界尝试中,我经历了自己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收获原创带给我的小小喜乐,收获学生对科学课的爱和向往,而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求索的源源动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清水亭学校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竖笛蚕宝宝科学课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
蚕宝宝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