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材料准备的细节处理
2017-10-27皇甫小利
皇甫小利
材料始终在默默地支持科学探究活动,为探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后盾,并推动了探究有序进行。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材料准备工作做得越细,探究的成功率就越大,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那么,探究材料准备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在准备材料时应如何处理这些细节呢?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指导学生预设、构思探究材料
以前的教学,我总习惯于在上课前两天明确告知学生要准备哪些材料,学生总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准备,从不问老师为什么要他们准备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将用来做什么?他们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这样做的弊端。我发现,材料准备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价值,有时可根据探究的类型,从材料的准备开始就让学生进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如《地表的变迁》一课,要探究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首先,我让学生明确这一研究主题,然后进行合理预测:可能是由于阳光照射,岩石变热,又突然遇到暴雨骤然降温造成的。接着让学生讨论,初步预设出一个探究方案:拿一小片石头在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这时,我又引导学生根据方案实施的内在需要构思所需准备的材料。学生构思的材料是:酒精灯(蜡烛)、小石块、杯子、水。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思考:烧热的石块,我们怎么抓得住?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用镊子。
让准备探究材料也成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素养发展状况,做到有扶有放,先扶后放,逐步锻炼学生独立预设、构思探究材料的能力,稳步提升他们独立实验的水平。
二、引领学生审视、改进探究材料
对于材料的选择,教师不能把思想、眼光只停留在已预设好的材料上,应具备一种进化观,要从学生原发性的探究行为中善于发现已有材料结构的缺陷,想方设法在细节上加以改进。如上面的例子,我从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出发,在学生想到要准备镊子后,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课堂上时间有限,为节约时间,使现象早些发生,也为了镊子好夹,我们带什么样的石头比较好?”学生经过讨论,最后一致认為找片状的,薄一些的小石块比较好。如果当时我只是简单布置一下要准备的材料,学生所带石头可能奇形怪状,体积可能也偏大,镊子既不容易夹得住,烧热的时间又很长,将使探究效果大打折扣。又如《摆的研究》一课,学生准备了三根不同长短的白线做摆绳,我发现他们很难区分缠在一起的白线的长短,对摆长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和同学们的商量,最后决定准备三根不同长短不同颜色的毛线做摆绳,效果大为改观。
三、引导学生精选、制作探究材料
小学生的年龄小,教师应顺应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事物,多从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物品搞探究,变陌生为熟悉,化僵硬为生动,孩子一定喜欢,研究起来一定会兴趣盎然。如《研究透镜》一课,我们总习惯于拿着放大镜为课程的突破口来导入新课,开展探究。假如教师能换种眼光,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去考虑探究材料的准备,一定会想到玻璃酒瓶的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不仅要多发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选取有替代功能的感兴趣的材料,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身边的废弃物变废为宝作探究材料。通过自制材料,探究起来亲切感且不用说,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多从熟悉的生活中精选、制作探究材料,我们的科学课堂一定会充满童趣与生命的活力,一定会真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与生活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结合得更加紧密。
四、提示学生处理、规范探究材料
在《把固体放进水里》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把带来的材料一股脑放入水中,有趣的现象发生了,有的小组汇报说铅笔是沉的,有的小组则说是浮的。原因何在?原来是铅笔的材质不同造成的,材质不同的铅笔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有的学生汇报说把沙子放入水中,一部分沉了下去,但有很多白色的东西浮了上来,原来是这些学生准备的沙子没有处理干净,里面有很多杂质。如果课前老师能注意到这一细节,提示学生带木质的铅笔,找一些干净的沙子,那么可能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在课堂上出现的机率将会大大减少。
不难看出,老师和学生如果在准备材料时,对某些材料的细节多进行规范化的处理,那么探究活动一定会沿着科学、和谐的道路行进。
五、引领学生检索、备份探究材料
我有过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上《食盐哪里去了》一课中,曾两次跑向办公室取材料,第一次是少包了一小包食盐,第二次是去取火柴。最后我只能尴尬地对学生说:“老师真粗心啊!同学们,你们以后不能像老师这样粗心呀。”尽管学生对我表示理解,但我内心深处还是为一再中断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感到自责与羞愧。回想当初,如果我能根据探究方案内在的需要,自己或指引学生去检索需要哪些种类的材料,每种材料的数量要多少,并把它记录在纸上,那么这种因为缺失材料而中断探究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实在不行还可以把一些耗材(如食盐)多准备一些,做个备份,以免学生初次探究失败或失误后重新做而缺乏材料。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应把一部分收上来,归类摆好,适时、分批地请每组的材料员上台领取,以免材料一下子大量出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对他们的注意力产生异向吸引,这种使学生脱离学习目标的,来自材料的负面效应,在教学中应引起教师的警惕与预防。
总之,在科学探究课中,教师只有与学生共同认真地准备材料,关注材料准备中的每一处细节问题,才能让材料真正地为探究服务,让它在不言中更好地引导探究的进程,因为细节也决定成败。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