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教学中伪生成的成因及对策

2017-10-27潘洪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磁针实验教学探究

潘洪俊

课堂中问题的生成,是指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根据自身经验产生对文本、事物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生成新的资源;或指学生完成自我知识建构而产生出新的思考,生成了新的有效的“教学问题”。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生成”,是具有导向性和诱发性的呈现方式,实验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活动的深入、展开,不断产生新问题。所以,实验教学应该是促使问题生成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的科学课堂来说,很多生成需要考量。

一、伪生成的成因分析

1.学生的伪生成情况

①虚情假象式的生成。主要指材料不典型、操作不规范、条件控制不严格等。如《电和磁》一课,让学生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先用通电导线接近小磁针,再用一节电池接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反应。结果学生发现通电导线和电池接近小磁针,都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学生的这一结论,完全出乎老师预设。课后他才弄清楚,原来电池的负极有一块铁皮盖,就是这块铁皮导致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因此,电池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生成属于伪生成。

②节外生枝式的生成。原因是学生对学习任务不明确,或是学习注意力分散,探究兴趣转移,甚至纯属哗众取宠,仅仅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如《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一课,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实验计划进行预测、实验,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粗糙程度关系的结论。但老师却发现,另两个学生组装了一辆6个轮子的小车,正在研究摩擦力大小与不同轮子小车运动的关系。

③南辕北辙式的生成。这与正生成相反。正生成是指动态生成的内容切合本课学习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科学概念的构建。正生成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而南辕北辙式的生成恰恰相反,生成的内容不仅没有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换,反而使概念更加混乱,甚至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虽然与学生认知水平等因素有关,但也与教师所定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引领指向不清等因素有关。

2.教师方面的原因

①教师对待伪生成的态度制约问题生成

对学生的伪生成,教师处理不当,简单回避:嗯,你坐下——,强行统一:你这样说是错的,大家同意吗?被动应付,:你的发现跟今天研究的内容无关,要不你再觀察一下……

有些教师为了上课而上课,努力促使学生的生成符合预设,公开课中表现更明显,有利用巡视的机会,将希望的生成暗示给学生的;有的和稀泥,有学无教;有的不惜血本,准备一堆礼物,“调动”学生积极性,于是学生说出了不是生成的伪生成;有的靠压制来把学生往真生成上“引导”;有的不根据情况随机应变、整合,直接说出答案;有的把学生的发言断章取义为其所用;

②教学观念的原因无法促使问题生成

面对提倡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时,老师不会教了。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追求一种形式来迎合,他们也注重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一言堂”用学生无序、无整体性的发问所替代。正好学生也有一种“迎合”的心理。由于教师强调让学生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了固有的提问方式,使问题变得公式化、套路化。另一种是教师干脆按照自己老的教学方法,回到传统教学上去,以抵制新课改。

生成问题的低效,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要根据课堂探究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求生成的有效性:

二、针对伪生成的策略和方法

1.改变实验材料,引出生成

在教学《热气球》时,我估计学生会对孔明灯感兴趣,材料也好找,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蜡烛、几个塑料袋),上课时,不时有兴奋的声音响起:飞起来了。但有同学没有成功。这引起了我的疑惑,我让成功的一组和未成功的同学上来演示,让其他同学观察并思考原因。同学们发现他们用了相同的蜡烛,高度一样,时间也一样,效果却不一样。后来,又发现一组用的是薄薄的食品袋,效果明显。一组用的是厚厚的垃圾袋,效果不明显。课后,我又用不同的塑料袋做了实验,发现食品袋的效果最好。于是在上平行班时,让他们都准备食品袋,让每一个人都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其实人人都具有创新潜能,而这样的学生多数能提出一些不合常规的问题,我们要加以引导保护,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的意识。

2.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促进生成

在教学中,科学探究不等同于科学实验,不然会出现难以预料和处理的生成问题。

教学“寻找生物的家园”时,一开始,全靠课本中插图进行分析探究,学生的讨论没有深度,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学到的知识微乎其微。

在教另一个班时,我选择了实验内容,改变了实验教学方法,在课前布置学生参观动物园,询问动物的生活习性。上课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学都发表自己观察研究动物的生活情况,其他同学都可以提出问题,请发表意见的同学解释。有了课前对生物的观察,探究有一定的深度,效果较好。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学习的形成,更加深了学生对感兴趣的动物的研究热情。

3.提高关注学生的程度,求得生成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能受教案的限制,要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

实验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我们只有把握好实验课中的“问题生成”,挖掘出具有“问题生成”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实现个体超越,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磁针实验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粗知一下地质罗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由2016年南京市一道关于“小磁针”的物理中考题想起的
有关磁场的易错问题分析